转自:医学界
国家卫健委近日印发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出,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
如何规范地开展减重医疗服务,减轻肥胖症相关负担,降低肥胖症带来的远期医疗资源消耗?
针对上述问题,在10月19日举行的“2024医学界价值医疗大会暨第五届泰山奖颁奖仪式”价值医疗与减重中心/门诊探索实践分论坛上,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副教授卜乐,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教授田军章,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程文迪等众多专家学者给出了专业、独到的见解。
减重中心/门诊与价值医疗高度契合
本场分论坛由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明飞主持。许明飞副主任指出,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等目标,足显对全民肥胖防控事业的重视与期许。今天,各位专家同道共同讨论这一议题,恰逢其时。
许明飞副主任
随后,金春林主任作《肥胖:不可承受之“重”》主题致辞。金春林主任指出,我国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肥胖症不仅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病风险,还会对个人的生活质量、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产生长期影响。
金春林主任
在金春林主任看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慢性病患病率的增长,中国医疗卫生支出也会日益增加。如何推进减重中心/门诊在全国建设,并在运营中结合价值医疗理念,实现高效的疾病管理和长期的健康干预,是医疗卫生行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通过早期干预,帮助患者管理体重,减轻肥胖症的健康负担,可以有效避免未来大量医疗资源的消耗,这一理念与价值医疗的核心精神高度契合。”金春林主任说。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卜乐副教授以本院为例,分享了减重中心建设的丰富经验,并对减重中心的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卜乐副教授指出,肥胖症的治疗理念已经逐渐转变为“中心化管理,个体化诊疗”,需要将这一理念融入减重中心/门诊的建设中。
卜乐副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肥胖症诊疗中心充分贯彻了上述理念。在同济大学肥胖症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管理中心主任曲伸教授带领下,诊疗中心形成了集生活方式干预、心理干预、药物及内镜治疗等多种干预手段于一体的特色诊疗模式,让大量肥胖患者重获新生的同时,也通过牵头编写指南、专家共识等方式,推动我国肥胖症诊疗的规范性。
“建设减重中心/门诊不仅是响应国家卫健委等部门‘体重管理元年’的号召,也是为了引领学科建设,加强肥胖亚专科发展。”卜乐副教授说,“建设减重中心/门诊能够吸引更多患者,扩大医院辐射范围,为医院创造更多营收。”
减重中心/门诊惠及医患双方与全社会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田军章教授以本院为例,分享了主动健康示范医院的建设背景、建设实践及未来展望。田军章教授指出,主动健康理念强调从源头控制危险因素,利用综合医学手段进行可控主动干预,是符合价值医疗理念的实践。
田军章 党委书记、教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糖胖病逆转中心”就是主动健康理念的充分诠释。田军章教授介绍,早在2005年,该院内分泌科徐谷根主任就开始对糖胖病逆转进行探索。2015年,提出“XG溯源系统根糖法”,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2019年,医院成立糖胖病逆转研究所,并于2021年成立糖胖病逆转中心,作为与传统内分泌科平行的临床科室,开展糖胖病逆转管理。
“糖尿病从治到管的模式转变,也意味着其它一系列严重疾病如脑卒中、心梗等,均可以实现从治到管的转变。”田军章教授说,“糖胖病逆转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为建立主动健康产业范式、打造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新路径。”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程文迪介绍了“公立医院减重中心/门诊建设的价值评估”的课题研究。程文迪助理研究员指出,这项研究旨在通过公立医院减重中心/门诊建设的价值评估,提出我国公立医院肥胖管理的发展建议,推荐适合我国国情的肥胖管理模式及配套措施。
程文迪助理研究员
上述研究发现,国内20%的公立医院建立了减重中心/门诊,其中75%为减重门诊。内分泌科主导的隶属型减重中心是目前的主流形式。在减重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关键难点在于多科室协调,而院内领导最为关心的因素是盈利模式和学科发展。
“减重中心/门诊的建设在促进专业学科发展、提高医院社会声誉以及增加医院收入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能够为患者带来健康效益的提升和其他社会公益效应。”程文迪助理研究员说。
减重中心/门诊建设的未来展望与挑战
在金春林主任主持下,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上海市卫健委医政处处长吴宏,山东泰安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兴玲,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教授田军章,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主任医师周尊海,赛麦德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总监李源培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减重中心/门诊建设的卫生技术评估”展开了热烈的圆桌讨论。
胡善联教授指出,减重中心/门诊实践是医防融合理念的重要体现,将使医患双方共同获益,也是符合“健康中国2030”与健康城市建设的举措。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减重中心/门诊仍处于建设发展初期,如何让其在规范指导下运行,是从事减重诊疗的医疗专业人士必须思考的问题。
胡善联教授
吴宏处长表示,医疗机构以疾病诊疗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是建设健康中国与健康上海的必经之路。如今,肥胖已带来沉重的公共卫生负担,更需要医疗机构贡献专业力量。但在提供肥胖诊疗服务时,应当强化多学科协同机制,为患者带来更加科学、规范的诊疗方案。
吴宏处长
王兴玲院长认为,减重中心通过控制肥胖来减少慢病发生,符合全民健康的大背景,是节约医疗资源、提升患者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除了倡导多学科诊疗模式,还要通过建档、咨询、营养膳食指导等方式,结合一对一线上及线下服务,与患者建立长期联系,形成闭环管理,从而提升减重效果。
王兴玲 党委副书记、院长
田军章教授强调,肥胖预防应当“从娃娃抓起”,如果能通过膳食营养、运动、医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少年儿童中进行科普宣传,有望获得良好的全民肥胖防控效果。希望未来运动处方能够纳入医保,提升医疗机构对肥胖诊疗的重视程度,激励更多医疗专业人士投入肥胖防控事业。
田军章 党委书记、教授
周尊海主任介绍,针对儿童青少年肥胖,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通过科学、综合的减重管理模式,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的减重效果。他同样提到,由于运动处方与营养处方目前仍不能在医院收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减重中心/门诊的建设发展,需要更多政策支持。
周尊海主任医师
李源培总监指出,减重中心/门诊建设需要关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从早期的筛查、预防、风险评估到疾病管理,形成全链条的管理体系。他建议,通过医防融合、关口前移等方式,把早期发现识别出的超重和肥胖人群与健康管理中心进行联动,从而吸引更多的患者参与。
李源培总监
金春林主任总结指出,减重门诊/中心是价值医疗理念的重要实践,但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考量长期效果和短期效果、社会效益和医院效益、临床获益和经济获益等多重因素。希望未来减重中心/门诊建设能够得到更多政策与社会各界支持,推动肥胖防控事业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注入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转自:医学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