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传承和发扬舒城本地的优秀文化,解读记忆中的舒城民风民俗,彰显深厚的龙舒文化意蕴,感知千年龙舒文化血脉的起伏脉动。由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编撰的《记忆中的舒城民俗》一书于2024年9月出版发行。书中收录了舒城本土的时令节庆、喜庆礼仪、丧葬祭祀、农耕渔猎、衣食住行、饮食文化、文化娱乐、童趣游戏等风俗民情。为此,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和舒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开设《记忆中的舒城民俗》系列专栏,分享书中的文章,与您一起品味舒城的风俗民情,感受龙舒文化,敬请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年鱼

叶加华

年关的村庄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理念,早已根植在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心中,他们从外地快马加鞭地赶回家团聚。

腊月里,家家户户忙着置办年货。鸡、鱼、肉是必不可少的:鸡是自家养的,鱼是生产队分的,肉是村子里养猪人家现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产队的各个村子都有鱼塘,鱼塘里的鱼归生产队集体所有,平时社员不可以私自捕捞,只有到逢年过节生产队会组织捕捞,分到各家各户。分年鱼是过年前村子里最热闹的时候。生产队长早已联系了本地的罟客,他们有专业的工具,诸如下水的深靴,巨型的大网等。并通知了各家各户,每家出一个劳动力,准备齐心协力拖大网。

村庄中间的鱼塘蓄着满满的能量,尽管寒风刺骨,但大人小孩早已聚集在池塘的四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穿着防水衣,深一脚浅一脚地迈向深水区,他们要合伙拔塘涵子(用石头和木桩堵住的涵洞)放水。只见一人拿着撬棍,摸索着撬除塘涵四周的石块,另一个人摇晃着没水的木桩,甩掉淤泥,上下齐心。终于豁开了一个缺口,水流哗哗地朝下游农田急速流淌。涵口上面盖一个稀眼的竹笆,防止鱼群随水流溜走。几个小时工夫,偌大的鱼塘水位下降了一米多,泛白肚子的鱼儿紧张得跳来跳去,岸上的人们纷纷跳进鱼塘抓鱼;有人抓到了一条大鱼,用双手托着向人们展示炫耀,裂开沾满泥水的大嘴,笑得合不拢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鱼塘很深,满是淤泥,人下去很危险,而且水也是放不干的。这时,长长的拖网派上了用场。大家一字排开,有说有笑,把拖网顺直,然后各就各位,把它绕到鱼塘的西头两边展开,由专业人士穿着深靴,贴着放干的水面走,把网抛撒开。大家“一、二、三……一、二、三……”地喊着口号,开始了拉网。

孩子们也忙得不亦乐乎,用手指着扑腾跳跃的鱼儿,模仿它们翻滚的姿势,跳着叫着;媳妇们看管孩子的安全,提着竹篮,也跟着叫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多力量大,大伙都卯着一股劲,“嗯幺嗨,嗯幺嗨。”地喊着号子,喊得沉睡一年的鱼儿扑腾跳跃。网里面有草鱼,有花鲢,有青鱼等等,收获满满。

庄上的人倾巢出动,都来围观帮忙。诸多人在水塘边搭起了人墙接力,把鱼儿从渔网里传递上来。大家齐心协力,一会儿工夫,就把这些肥美的鱼儿抬到了生产队的一块打谷场。由长辈们监督,把鱼儿分类,装到竹篮子里,再找一个大秤,把总重量称出来。生产队长将一些品相好的大鱼送给拉网捕鱼的人,作为他们的酬劳;然后算下我们队上的人头,包括今年刚出生的婴儿,算出每人能分几斤年鱼。再把大小搭配分类,一堆一堆分好,并贴上数字号码。大伙儿开始抓阄,领取属于自家的那份年鱼。年鱼在人们手提的竹篮里面活蹦乱跳,每个人的脸上绽放着欢笑的花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当晚就煮了一大锅鱼汤,还放了家乡的特产豆腐。剩下的撒点盐,放在小缸里腌制起来,等到晾几个太阳,来年正月摆上正席。我坐在农村特制的锅台下面烧着柴火,和父母唠着家常,火苗窜得老高。门外几个小孩放着鞭炮和烟花,追逐嬉戏着,年味已悄然来临。

来源 :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 舒城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