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补阳更厉害的是通阳!“阳路”不通,补的再猛也没有用。

这是因为:

补阳:是通过药物或食疗,来直接补充体内阳气。不过,光补充还不够,并不能解决阳气流通不畅的问题。
通阳:通阳与补阳相比,更注重阳气的流通与通达。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使阳气顺畅运行全身,从而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所以说,比补阳更厉害的是通阳!

看到这,可能还有很多人不理解,在宏韵中医出诊的唐永祥教授就通过一个案例,详细地给大家讲解一下:

在之前的门诊中,就有这样一位患者荀女士。她属于阳虚体质,表现为手脚冰凉,脾胃虚寒尤为明显。
每次一吃凉的东西,胃就疼,还吃不下饭,浑身没劲,有时候还会拉肚子。后来检查出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一看她的舌头,颜色淡,舌苔白,齿痕重。

经过辨证论治,她这是阳气不足,脾胃虚寒了,导致运化功能变弱,痰湿水液排不出去,进而中焦就堵上了,从而出现了慢性萎缩性胃炎。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调理原则很简单:关键就是要通阳,打通阳气运行的通道,让它顺畅起来。

而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记载的“白通汤”,就是专门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方子很简单,就附子、干姜、葱白三味药。

附子和干姜都是温热的药,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葱白呢,它的形状一层一层的,就像是人体的经络,能通阳散寒,还能把附子和干姜的力量引到全身,把寒气赶走。

这三味药组合起来,就能破阴寒,通三焦,温中补阳,让阳气恢复,遍布全身,给身体带来温暖和滋养。

所以说,白通汤在通阳和补阳上,是一箭双雕的好方子。

而对于荀女士的情况,唐教授在白通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加入了党参、白术、陈皮、香附这些药来开方。

荀女士服用一周后,她的胃疼就明显好多了。坚持一个月后,她感觉身体好多了,手脚暖和了,胃也不疼了。

补阳与通阳是相辅相成的,但在实际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灵活运用,以达最佳治疗效果,切勿私自用方。

医生简介:

医生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永祥广州公立三甲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临床上,一直从事内科门诊工作,尤专长于肺系疾病、胃肠病的中西医治疗。

擅长:中西结合辨治脾胃病及肺系疾病。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结肠炎,胃食管反流,便秘;急、慢性支气管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