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很多人估计都不清楚,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
但说起他研发出来的“连花清瘟胶囊”,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这种治疗感冒效果非常好的中成药,正是他带头研发出来的。
这种药物的面世和普及不但让他在中医药界声名鹊起,也给他带来了非常可观的财富。
但要说真正挣钱的药物,还是他所发明的“通心络”。
这种由几条虫子组成的药物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奇效,现如今每个月都能够给他带来上亿元的利润。
但就是一个身价如此丰厚的人,却每天就坚持着出诊瞧病。
而他的出诊费从来都没有变过,现在也只需要8块钱。
可以说他真正做到了“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能顶事的“小吴医生”
在河北故城县有一个名声不小的中医世家,据传他们祖上曾经是御医,专门在京城给皇帝老子瞧病。
这家人姓吴,祖祖辈辈都是行医的,医术的确非常的不凡。
不但故城县的人身体不舒服了会找他们去瞧瞧,不少外地人也是慕名而来找他们寻医问药。
1949年10月24日这天,吴家主母诞下了一个麟儿,这让一家人都非常的高兴。
父亲想了大半夜,给自己的儿子取了个“吴以岭”的名字。
等到吴以岭长到三岁的时候,父亲便给他开始了启蒙。
当时别的孩子背诵的是《三字经》《千字文》等传统识字文章,而吴以岭却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背诵“汤头歌”。
甚至吴以岭小时候的玩具,都是各种被药材和治病的器具。
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吴以岭从小就对中医有了浓厚的兴趣。
七岁那年,父亲接诊了一个被庸医误诊的昏迷病人。
当时病人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银针刺穴都没有任何的反应。
最后吴父虽然以高超的医术把这个病人抢救了过来,但因为耽误的时间太长,病人还是落下了终身的残疾。
这件事情给吴以岭幼小的心灵里面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记。
他终于明白了“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这几句话的意思。
从这天起,吴以岭学习医术更加的认真刻苦了。
就算上了高中,吴以岭也没有放下对中医的学习,每天只要做完了功课,他都老老实实待在父亲的身边,观摩着父亲的一举一动。
后来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学校停课了,这让吴以岭有了更加充裕的时间来学习医术。
十六岁那年,故城县爆发了非常严重的流感。
因为病人太多看不过来,所以父亲便让吴以岭也开始坐诊治病。
一开始他还担心儿子有些毛躁,所以时刻都关注着他。
但慢慢的他发现吴以岭虽然年纪不大,但问诊瞧病非常的老成,已经有了几分火候。
这让吴父老怀大慰,不由感叹自己后继有人。
这一场流感结束之后,“小吴医生”的大名在故城县也渐渐传开了。
青出于蓝胜于蓝
1977年高考恢复,这让吴以岭非常的高兴,第一时间就报考了省里面最好的中医药大学。
当时的吴以岭已经28岁,医术较之自己的父亲已经丝毫不弱了。
在大学里的时候,吴以岭更多的时间都是花在翻阅古籍上。
从这些书里面他总结出了不少的治疗医案,并且一一的辩证修改。
老师们知道了此事之后非常的惊讶,专门找吴以岭要来了药方一探究竟。
看完了吴以岭自己总结出来的药方之后,一些老教授都叹为观止,纷纷称赞了起来。
之后他们遇上疑难杂症都喜欢叫来吴以岭一起研究,在他们的眼中吴以岭早就不再是一名普通学生了。
大家为了不耽误吴以岭的学业,还劝他报考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
吴以岭也没有让老师们失望,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
读研究生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影响吴以岭一生的事情。
有一年冬天,导师带着他出诊的时候,碰到了几个慌张找人的村民。
通过他们的聊天吴以岭才知道这一家的老人患上了重病,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老人竟然偷偷的一个人跑进了山里。
后来吴以岭也加入到了找人的队伍中,只可惜人找到的时候已经死了。
回来之后吴以岭的心情非常的低沉,好几天都吃不下饭。
导师心情也不好,但还是开解了吴以岭一番,并且告诉他这就是中医存在的意义。
从学校毕业之后,吴以岭一直都没有忘记老师的叮嘱,在工作中尽可能的使用各种便宜的中药来治病。
因为在心血管内科工作,所以吴以岭每天都能接触到很多这方面的病人。
当时西医很多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不但贵,而且副作用还很大,难以普及。
所以不少的患者只能在疾病的折磨下慢慢的死去。
这让吴以岭的心里面不是个滋味,他开始整理父亲之前的医案,并且翻阅了大量的中医典籍。
随着研究的推进,吴以岭发现一些古代名医经常用毒虫来治疗心疾,似乎效果非常的不错。
于是他在这条道路上开始了摸索。
慢慢的吴以岭终于用蜈蚣、蝎子等五种昆虫调配出了一味中药。
在给一些患者使用之后,发现效果非常的显著。
这让吴以岭大喜过望,开始大力的推广起了这个名叫“通心络”的药方。
无数本来慢慢苦熬的心血管病人在服用了“通心络”之后,病情都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不少人甚至恢复了身体健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了能够让自己的药方救治更多的人,吴以岭想要和医药公司合作,生产出可以直接服用的药物。
但医药公司看中的只是利益,给吴以岭提出了要求,必须要在药方中多加几味贵重药材,以此来提高价格。
这显然违背了他一直以来坚持的治病理念,于是吴以岭断然就拒绝了。
没有了医药公司的参与,他想要推广药物难如登天。
思索了许久之后,吴以岭决定辞掉自己的工作,成立一个医药研究所。
因为药物的疗效是肉眼可见的,所以研究所成立之后,“通心络”的推广非常的顺利。
短短的几年时间,已经被全国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认可了。
药物推广大获成功,这让吴以岭心中的报复得以进一步施展。
2006年10月,他在北京注册成立了“以岭药业有限公司”,专门研发各种利国利民的中成药。
有了公司的扶持,“通心络”的生产和推广更加的得力。
当时不少的媒体报道说吴以岭每个月都能靠着几条虫子挣上亿元的利润。
这让不少医药公司都脸红眼热,纷纷诋毁起了以岭药业。
对此吴以岭毫不在意,因为他挣钱以后就投身到了公益事业当中,他的所作所为都是无愧于心的。
以岭药业慢慢壮大以后,吴以岭想着要再研制一款更加平民的药物,让普通老百姓都能够受益。
于是他带领着自己的科研队伍日以继夜的在实验室里面奋斗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连花清瘟胶囊这个老祖宗曾经用来治疗风寒的良药,终于被复制了出来。
虽然一开始这种药的名气并不大,很多人都不太认识。
可一场疫情让连花清瘟胶囊成为了神药,不但中国人都知道了它的大名,甚至不少国外人都对这款药物推崇备至。
因为接连在中医药方面的巨大贡献,2009年的时候吴以岭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此时的吴以岭真的是功成名就,风光无限。
但吴以岭并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本分,只要有时间还是坚持到医院出诊。
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减轻病人的负担,吴以岭给自己定下的出诊费是8块钱。
这个出诊费从一开始就从来都没有变过。
就算后来他上了福布斯富豪榜和慈善榜,他的出诊费一直都没有任何的变化。
有些人不明白他都这样有钱了为什么还要去辛苦瞧病呢?
对此吴以岭只是微微的笑了笑,然后摸着自己身上的白大褂说道:“不管到了什么时候,我的本职工作都是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现如今75岁高龄的他已经卸掉了身上所有的职务,一心只是在医院里面治病救人。
每天早上,他那个固定的出诊位置上都会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着他的到来。
结语:
医者仁心,家学渊源的吴以岭从来都没有忘记中医人的使命和职责,几十年如一日的践行者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自己出发时许下的诺言。但在各行各业依旧有不少和吴以岭一样的人在默默的坚持着,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许多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才得以被保留和发扬。
只有继承传统,才能发扬创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