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医30多年,第一次遇到希望手术失败的患者。”这句话出自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王鹏。近日,他发了这样一条特殊的朋友圈。原来,36岁的患者张女士(化姓)因腹腔巨大肿瘤痛苦不堪,住院后急于手术。但因为被病痛折磨,她甚至希望能在麻醉后在手术台上去世,并想捐赠自己的眼角膜。她的这一番话,深深触动了王鹏。接受了两个小时的腹腔恶性巨大肿瘤切除术,张女士最终身体情况转好,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目前已经顺利出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的一天,普外科主任王鹏在门诊接待了36岁的患者张女士。张女士去年曾接受过子宫横纹肌肉瘤的手术,但术后因化疗反应严重而停止治疗。后来肿瘤复发,三个月前,她的肿瘤大小为6厘米,如今已猛涨至20厘米,严重压迫了肠道和膀胱,导致她腹痛、腹胀症状明显,情绪也因此陷入了极度低落的状态。王鹏主任在仔细查看了张女士的CT结果后,认为虽然她的腹腔内存在一个巨大恶性肿瘤,但凭借该院普外科在处理巨大肿瘤方面的丰富经验,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缓解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女士被收治入院后,她的情绪依然十分低落。住院期间,需要进行抽血等术前检查,她表现出了强烈的抵触情绪,拒绝配合,希望不做任何术前检查立即进行手术。但王鹏主任深知,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不抽血、不做术前检查将无法准确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从而增加手术风险。经过医护人员的耐心沟通和解释,张女士最终同意了抽血检查。但检查结果令人担忧:她的血红蛋白含量仅为7g,远低于正常人的12g水平。这意味着,如果直接进行手术,张女士将面临极大的危险。因此,医生要给她进行输血以提升血红蛋白含量,却遭到张女士再次拒绝。

“医生,我现在非常痛苦,手术麻醉了以后是不是就没有感觉了?如果在手术台上走掉,是不是就没有痛苦了?如果在手术台上出了风险,能不能别救我。”张女士的这些话,让在场的医护人员都很沉重。“虽然患者可能希望以这种方式结束痛苦,但拒绝输血真的无法进行手术,因为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风险极大,患者的身体状况根本无法承受。”王鹏主任强调。

当被问及这种肿瘤切除手术的风险,王鹏主任解释道:“此类手术的风险确实非常大。CT显示,患者的肚子里布满肿瘤,且与肠管之间可能粘连。即使成功切除肿瘤,手术过程中仍有潜在的肠管损伤风险,需要额外进行造瘘手术,使粪便从肚子上排出。这不仅无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反而可能使她更加悲观。我们不希望患者在术后还要面临造瘘的烦恼,让生活更加痛苦。”

“其实下决心选择给她开刀都比这个手术本身要难。”据了解,这位患者曾辗转多家医院,均因手术难度和风险过高而被拒收。面对这样的困境,患者的态度极为消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普外科医护人员的积极沟通下,张女士最终同意接受输血,并在通大附院医务部、输血科的协调下,与南通血站取得联系,成功备得12个单位的血液,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支撑。手术当天,张女士表现得很平静镇定,她问道:“我长的是恶性肿瘤,像肝脏、肾脏之类的器官应该是不能捐了,如果手术失败,我的眼角膜能不能捐献?”这句话给在场医务人员带来很大触动,在面对这台手术时,即使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王鹏主任也决定要手术,要坚定地把患者救活。

在充分地准备及麻醉评估后,张女士被推上了手术台。这台腹腔恶性巨大肿瘤切除术历时两个多小时,成功分离了肿瘤与腹壁、小肠及结肠的粘连,并使用结扎夹结扎了血管,将肿物全部切除。令人欣慰的是,手术过程中实际使用的血液量仅为备血量的一半,即6个单位。

术后,张女士被转至ICU进行进一步治疗,并于第二天成功脱机拔管。9月30日,患者转回普通病房,医护人员时刻关注她的情绪变化,并送上了鲜花,希望她能够保持积极心态,好好生活。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患者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提高,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并于前几天出院。

通讯员 居靖雯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严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