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赵蓉

单位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检验科

前言

豪焦小体(Howell-Jolly小体)是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胞质内含有一个或多个直径为1~2μm暗紫红色圆形小体,是由于红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过程中未能完全排除核内的嗜酸性小体或者因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而加快核小体的释放导致形成,正常情况不会出现。Howell-Jolly小体通过显微镜镜检即可检查,形态较易辨别,但不排除部分检测人员,因经验不足,将其漏诊或误诊。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感染性子孢子随蚊虫唾液腺分泌物进入人体血循环,然后迅速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发育成熟为裂殖体。裂殖体释放出大量裂殖子进入血循环,侵犯红细胞后发育为环状体,经滋养体成熟为裂殖体。

疟原虫滋养体胞核小,胞质少,中间有空泡,虫体多呈环状,故又称之为环状体,是疟原虫感染外周血中最常见的形体。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仅会增加镜检检出的难度,还会使疟原虫的形态发生改变,如果经验不足的检测者,可能会出现漏诊和误诊现象。

现将临床疟疾检查中,1例误将血厚膜中豪焦小体判断为疟原虫的病例报道如下。

案例经过

患者,女,33岁,外籍人士,四肢关节疼痛5小时。

现病史:患者2月前从尼日利亚至迪拜,2周前迪拜就诊,诊断为疟疾,具体诊疗过程及用药不详,期间因“镰状细胞性贫血”有间断输血,5天前至我国。

5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关节疼痛,无发热,无畏寒、寒战,无头晕,无头痛,无抽搐,无意识障碍,无胸闷、胸痛,无心悸,无腹痛、腹胀、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至我市某三甲医院就诊,查WBC:16.43x10^9/L,Hb:69g/L,疟原虫镜检提示发现疟原虫,予地佐辛止痛等治疗后疼痛可稍缓解。

为进一步诊治,转至我院就诊,拟“疟疾”收入我院感染科。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胃纳、睡眠稍欠佳,大小便如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增减。

流行病学史:有旅居史,无“肝炎”病人生活接触史,无输用血制品史,少外出用餐,无鱼生进食史,无疫区停留史,无疫水接触史,无野外作业史,无病畜咬伤史。

既往史:既往“镰状细胞性贫血”病史,有间断输血,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有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外国,久居本地,无疫区、疫情、疫水接触史,无吸烟、饮酒史,否认吸毒史,否认冶游史。

患者入院后,医生立马进行疟原虫相关检测。RDT结果显示为阴性,镜检厚血膜中发现大量1~2μm暗紫红色圆形小体(见图1),但与疟原虫环状体形态有差异,薄血片中未见环状体。

因患者前几个小时,刚在外院某三甲医院镜检发现了疟原虫,患者又是非洲人士,检测人员因经验不足,不敢确定厚血膜中大量1~2μm暗紫红色圆形小体是何物,是用药后变形的疟原虫?还是感染了其它寄生虫?还是冲片不干净?遂立刻致电形态组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厚血膜中的豪焦小体

重新涂片、瑞氏和吉姆萨染色。外周血红细胞存在大量镰刀状红细胞和豪焦小体(见图2)。疟原虫厚薄血片中均未发现疟原虫。结合患者病史,排除疟原虫环状体可能,厚血膜中大量1~2μm暗紫红色圆形小体是红细胞裂解后,留下的豪焦小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患者外周血涂片

终于解开谜团,立刻致电医生,医生停止抗疟治疗,申请血液科会诊,进行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相关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出院。

案例分析

镰刀状细胞型贫血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血红蛋白病,是异常血红蛋白病中最严重的一种。非洲是镰刀型贫血的高发地区,在中国比较少见[1]。同时疟疾在非洲的发病率也是较高的。

研究发现,镰刀状细胞型贫血患者受疟疾侵袭的可能性较小[2],这可能是镰刀状细胞型贫血患者的HBS容易形成类针状结晶,可以将疟原虫“刺穿”,从而阻止了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正常发育。镰刀型细胞基因突变很有可能会防止疟疾流行地区的流行,但其在临床上与预防疟原虫感染的确切联系仍存在争议。

本例患者有“镰型细胞贫血”病史,感染疟疾的概率相对会较低。并且2周前迪拜就诊时,已使用了抗疟药物治疗,患者可能已经转阴或体内虫体少,无疑增加了镜检的检出难度;

同时该患者因镰型细胞贫血,镜下可见大量的豪焦小体,豪焦小体在溶解的红细胞厚膜中,呈1~2μm暗紫红色圆形小体散在分布,而疟原虫在药物治疗中会出现形态破坏,变形,可出现环状体的环纤细,核呈1μm暗紫红色圆形小体,经验不足的镜检人员可能会将其误判。

该患者入院前几小时在外院某三甲医院的诊断——“疟疾”,并且镜检提示发现有疟原虫,可能是该院镜检人员疟原虫镜检经验不足,只是参考患者在迪拜的诊断,未综合分析患者病史及病原学检测结果——疟原虫RDT阴性,才将厚血膜中的豪焦小体误判为了疟原虫,导致了临床误诊。

总结

虽然检验技术飞速发展,但形态镜检依然是我们所有检验人员的基本功,是许多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疾病诊断的第一道防线。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仍要不断提升形态镜检能力,同时夯实疾病临床诊断知识,结合临床症状和其它方法学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判断,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报告,不能不加思索分析,直接沿用他人诊断,导致临床误诊。

参考文献

[1] Willcox M, Bjorkman A, Brohult J, et al. A case-control study in northern Liberia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malaria in haemoglobin S and beta-thalassaemia traits[J]. Ann Trop Med Parasitol. 1983, 77(3): 239-246.

[2] Sears D A, Udden M M. Howell-Jolly bodies: a brief historical review[J]. Am J Med Sci. 2012, 343(5): 407-409.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直播推荐

编辑:李玲 审校: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