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110吗?我爸快被人打死了,你们快来啊!"
然而接到电话的警察听到孩子声音,并没有询问事件缘由,便以为是在开玩笑,随后更是丝毫不顾接连6次报案,始终拒不出警。
然而时间不等人,等其他警方发现问题赶到现场时,男孩的父亲已经被打死了。
面对这样的失职行为,事后,小方将涉事警员告上了法庭,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讨回公道。
那么,最终结果如何呢?法院是如何裁决的?
惨案发生
这天夜晚,方某国和自己12岁的小儿子,刚从亲戚家吃完饭,正向着家的方向行驶,但因为天气较冷方某国怕儿子冻到,便没有开的太快。
就在这时,一辆小轿车突然失控,猛地撞向了方某国的摩托车。
刺耳的刹车声划破夜空,紧接着是金属碰撞的巨响,摩托车被撞得四分五裂,父子俩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小方因为父亲抵消了冲击力,身上并没有很严重的伤,但方某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车辆的冲击下,方某国的一侧身子因为挤压已经麻木了,而且不知道什么位置已经开始破裂流血了。
肇事司机李某踉跄地走出车外,酒气扑面而来,他醉眼朦胧地打量着眼前的惨状,脸上却没有丝毫悔意。
方某国觉得自己头脑还算清醒,便支撑起身体,质问李某为何酒后驾车。
谁知道,李某不但没有道歉,反而破口大骂,指责方某国"碰瓷",瞧见李某这个不讲理的样子方某国也不甘示弱的回怼了回去。
一来二往的俩人始终吵不出个道理,醉酒的李某也觉得麻烦,便开始推搡着方某国,还威胁要叫人来"教训"他。
小方在旁边看着李某推搡自己父亲的动作越来越大,而且不论自己的父亲说什么对方显然都听不进去,小方便想着报警,寻求警察的救援。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令小方陷入了绝望。
6次报警却无人行动
小方先后拨打了枞阳县和桐城市的110报警电话,却遭到了两地接警员的互相推诿。
枞阳县的接警员方某晶声称案发地点不在其管辖范围内,建议他拨打桐城市的110。
而桐城市的接警员则表示,根据定位显示,案发地点属于枞阳县管辖。
就这样,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两地110接警员竟然因为管辖权问题推诿扯皮,导致黄金救援时间白白流失。
小方在绝望中共拨打110求助了6次,但始终未能得到有效回应。
与此同时,李某的几名同伙已经到场了,并对着已经受伤的方某国拳打脚踢。
小方哭喊着想要阻止,却被粗暴地推到一旁,他眼睁睁地看着父亲被殴打,却无能为力。
当附近的警方听到有人斗殴赶到时,方某国已经躺在血泊中奄奄一息。
虽然警方及时的带来了救护车,但方某国刚出了车祸,之后又遭到了长时间的围殴,所以并没有挺住,最终于第二天凌晨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方某国离世之后,枞阳县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全面调查。
经过缜密的取证和走访,调查发现,李某当晚在朋友家聚餐时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远远超过了法定标准。
尽管朋友们劝阻他不要开车,但李某仍然自负地认为自己能够安全驾驶。
随后根据小方的证词,警方不仅调查了当晚李某叫来的几个同伙身份,还找到了报警无人出警的真正原因。
当晚真相
原来当天晚上被李某叫过去的几个人都有案底,其中一个还是刚从监狱里出来的,他们几个都没有正经工作,没事就喜欢欺压弱小。
更令人心惊的是,当时接到小方报警电话的接警员只是一个实习生。
这个实习生认为小方这个小孩子嘴中可能没有实话,或者夸大自己看到的景象,便一直寻找推脱的说辞,最终因为推脱导致警方出警不及时,而酿成了方某国死亡的惨剧。
这一发现让方某国一家泣不成声,最终在小方的坚持下,小方将李某一伙和当晚接电话的两个接线员都告上了法庭。
庭审现场,当李某被问及为何要殴打方某国时,他竟然辩称是因为"受到了挑衅"。
随后,12岁的小方颤抖着讲述了当晚的可怕经历,以及父亲离世给他带来的深深创伤。
不知道是不是被小方感动到了,还是李某终于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终于在最后陈述时表现出了一丝悔意,并低声道歉,称自己愿意承担责任,并恳请法庭从轻处罚。
然而,他的这番话并没有打动任何人,公诉人指出,李某的行为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应当依法从严惩处。
对于接警员方某晶,辩护律师则强调了案发地管辖权存在争议这一客观因素,认为应当考虑到方某晶作为合同工可能缺乏专业培训的实际情况。
然而,检察官反驳道,无论是否为正式警察,接警员都应当履行应尽的职责,不得有任何懈怠。
经过长达数日的审理,法院最终作出判决:主犯李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8年;其他4名同伙分别被判处12至1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对于接警员方某晶,考虑到其合同工身份以及案发地管辖权存在争议等因素,法院最终判决其犯玩忽职守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
这一判决结果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讨论。
支持从严处罚的网友们认为,警察作为执法者应该更严格地遵守法律,某晶的行为影响恶劣,轻判可能会让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质疑,他们主张严惩可以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然而,另一部分网友则持不同观点,他们指出,应该考虑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有人担心过于严厉的处罚可能会挫伤基层警察的工作积极性,更多的声音认为,将所有责任都推给一线接警员并不公平,应该从制度层面解决问题。
这场讨论之所以难以达成共识,可能是因为案件本身的复杂性,难以简单定性。
此外,人们对警察这一职业普遍抱有较高的期待,讨论中还涉及到个人责任与制度缺陷的权衡,以及公众情绪与法律程序之间的矛盾。
尽管没有得出一致结论,但这场持续的讨论反映了人们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和制度建设的关注。
然而,制度虽然重要,但受害者家庭的后续更应该关注。
小方一家后来如何了
在有关部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小方正在努力走出阴霾。
他说,虽然失去父亲的痛苦难以磨灭,但他会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名警察,保护更多的人不再遭遇类似的不幸,他的这番话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与此同时,为了铭记这件事的危害,案发地点的村民们自发组织了一场追思会,悼念逝去的方某国,在事发路段竖立了一块警示牌,提醒过往车辆谨慎驾驶。
如今,小方在家人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慢慢走出了阴霾,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经常参与学校的安全教育活动,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经历,提醒大家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他的勇气和坚强感动了许多人,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关注社会安全问题。
结语
这个事件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遇到紧急情况要及时报警求助。
同时也要理解和支持警察的工作,共同维护社会治安。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共同努力。
虽然这是一个悲剧性事件,但它激发了社会各界的责任感和行动力,推动了相关制度和设施的改进。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创造一个更安全、更有爱的社会环境。
各位读者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跟笔者一同交流讨论,最后大家也不要忘了点赞转发哦。
参考资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