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和平年代隐姓埋名。这是张富清老人的身份曝光之后,媒体做出的评价。如果不是因为当地进行退伍军人信息采集,人们还不知道,这位曾经为祖国舍生忘死的战斗英雄就在自己的身边。
"奉献"这两个字,就是张富清老人一辈子的坚守,英雄的祖国,英雄的付出,他们从不说,但我们不该忘。
战斗英雄
张富清成为解放军那一年24岁,时间是1948年,这是一个老人记了一辈子的年份,他热爱他的部队,这支部队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民而战斗的。
打仗,九死一生,但。年轻的张富清从未退缩,他很快就适应了血肉横飞的战场。打仗不是电视剧里那样,吼一嗓子就能赢。解放军很多时候靠的是先进的战术,战术用对了,就能减少很多牺牲。
张富清在战场上慢慢学习打仗作战的技能,并且凭借聪明灵活成为了连里的尖子。壶梯山战役之中,连长下了命令,让他和几个战友组成突击队,去端了敌人的碉堡,并且张富清还是几个人之中的组长。张富清接下命令之后,带着突击队冒险从阵地后面迂回了过去,给敌人玩了一招神兵天降,一举控制了所有守碉堡的敌人,还缴获了一些枪支弹药。
有了这一次成功之后,上级便十分看好这个年轻的战士,把一些比较艰巨和重要的任务交给了张富清。当时张富清经常带着突击队进行作战,突击队的任务成功与否,往往关系着整个部队后续的作战部署。张富清做到了从不拖后腿,每次都能够完美地完成任务。
一次突击过程中,张富清中弹受伤,但是当时他没跟任何人说,还是留在前线指挥突击队作战,直到攻克敌人的据点,下来之后才发现衣服都被鲜血染透了。不过阵地攻下来了,这是张富清作为一个战士最骄傲的事情。
九死一生
攻取永丰的战役是最凶险的,永丰城内的敌人知道解放军要来,早早就筑起了防御工事,扬言就算解放军长了翅膀也飞不进来。为了不耽误时间,张富清带着两个突击队员趁着凌晨时分,从高高的城墙上爬进了城内。敌人当时正在犯困,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张富清缴了枪。
远处的敌人见有人攻城,赶紧跑上来增援,不顾敌友,疯狂地开枪扫射,张富清也开枪回击,因为是近战,所以打得十分惨烈,张富清险些就被子弹打碎了脑袋,还好他命大,子弹偏了一点,从脑门上擦了过去,但依然造成了严重的伤情,鲜血从头皮一路滴进眼睛,但张富清顾不得自己的伤势。
张富清其实并没有什么优势,还和两个战友被敌人冲散了,但他很快从几分钟的时间里找到了突破口,从敌人堆里杀了出去,当机立断扔出了炸药包,敌人死伤惨重,防御工事也被炸毁,大部队杀入城内,吹响了胜利的号角。
张富清是被战友从永丰城里背出去的,他失血太多以致昏迷。但是张富清心态很乐观,他时常跟战友说,自己中弹这么多次,阎王爷都不收自己,可见自己是个福将。
参军几年,张富清得了两次"战斗英雄"的荣誉,一次特等功,还有更多更多的军功章早已数不过来,可他自己并没有太过留恋。作为战斗英雄,部队为他安排转业的时候,本来有很多好地方可供选择,可他却早就想好了自己想去的地方——湖北恩施来凤县。
为什么去这里,理由很简单,他想要去最困难的地方,当时来凤县是个贫困县,排全湖北倒数第一,他想扎根这里,帮助祖国建设湖北。张富清在决定去来凤县之后,和妻子商量,没想到妻子当场说,张富清去哪里,自己就去哪里,自己理解他,支持他。
奉献一生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这对夫妻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当时极为破旧的来凤县。组织上考虑到他多次负过伤,身体不好,劝他再考虑一下。但是张富清却说,自己连艰苦的战场都挺过来了,难道还畏惧这一点点的艰苦吗?祖国培养了自己,自己就应该报效祖国。
自从退伍之后,张富清再也没有提过自己的战功,他在县政府夙兴夜寐,为了县里的建设操碎了一颗心,来凤县那个年代,水电都是问题,路也修不起来。
张富清用上了当年干突击队员的劲头,带着所有的干部一起给来凤县各个村子修路。终于路修通了,来凤县的出路也被张富清带了出来,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不再是一个梦。
张富清自己的积蓄和补贴,也全都捐给了县里的贫困户,自己两袖清风,和老伴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时常教育自己的四个孩子,不要贪图享受,要自己去拼搏,更要心系国家,心系人民。身为一个英雄,张富清却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平常心,他不标榜自己是英雄或者干部,只说自己是一个老党员,就连子女也不清楚父亲当年在战场上究竟有多么英勇。直到湖北做信息采集的时候,94岁的张富清老人拿出了一个红布包,红布包里装的不是别的,正是自己的那些军功章,子女们惊讶的发现那些闪着光的特等功、一等功勋章,其中有一枚还是彭老总亲自授予的。连政府都震惊不已,张富清老人是县里的老干部,大家都知道他是个响当当的好人,可是,大家不知道,张富清老人已经隐姓埋名64年。
握着老人的手,前来做信息采集的工作人员问老人,为什么把自己的赫赫战功隐瞒了起来呢?老人却连连摇头说,他是一个军人,怎么能够拿着自己的一点小功劳四处显摆呢?张富清老人还说,自己和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士们比起来,哪里有什么功劳啊?听得周围人无不落泪。
临走之前,工作人员问老人有没有什么要求,老人点头说,有一个要求,希望自己走了之后,这些军功章捐给博物院,自己所有能捐出去的资产,也都捐给国家。
一生只为国,张富清老人的境界,常人远不能及,英雄对祖国的爱永远在这片土地上流传,英雄的精神,也应当代代相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