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日,来凤县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专班信息采集员聂海波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正准备下班,此时,来凤县委政法委干部张健全抱着一个小小的包裹走进了办公室。
张健全的父亲张富清是一名退伍军人,这点聂海波也是知道的,所以两人简单的打过招呼以后聂海波也没有多做询问,拿出登记的本子就要帮张富清登记。
在聂海波的注视下,张健全小心翼翼的取出了包裹中的东西,
这些都是他父亲张富清小心珍藏了一辈子的“宝贝”。
先是一本立功证书,上面满满记载的都是张富清在解放战争时期立下的战功;随后是一份西北野战军的报功书,
上面讲述的是张富清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的英勇表现;
图|佩戴着沉甸甸勋章的张富清
再然后就是一枚闪闪发光的勋章,是由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
上面还赫然镌刻着“人民功臣”四个大字……
聂海波的表情越来越吃惊,他实在没有想到,来凤县里那个只剩一条腿、看起来平平无奇的退伍军人,竟然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大英雄!
保持本色,坚守初心
不怪聂海波不知情,实在是张富清的身上实在是看不出来任何的“英雄本色”。
张富清是1955年转业来到来凤县的,当时湖北西部的恩施条件艰苦,
没有几个干部愿意去那里支援,听说来凤县急缺干部,张富清立即向组织表示他可以去。
图|张富清在家中留影
来凤县在恩施最偏远、最困难的地方,几乎没有人主动申请,
张富清自愿前去建设,自然很快就得到了组织上的批准回应。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张富清带着妻子孩子来了。
他们从武汉出发,一路向西,几经辗转,终于来到了这片比边陲更加边陲的土地。
张富清是抱着满腔的热血和抱负而来的:
“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
这就是当时的张富清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共建祖国边陲”,
是张富清来到来凤县的憧憬,也是他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与追求。
图|青年学者建设祖国边疆
初到来凤县的张富清一穷二白,很多人都不能理解,
他为什么非要放弃在武汉优渥舒适的生活,来到这穷乡僻壤受苦呢?
况且张富清不仅来了,还一待就是几十年,他也从来不挑自己的岗位,
在没退休之前,他在当地的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都干过。
在岗位上,张富清也是正派又本分,从来不会倚老卖老,本职工作向来是完成得认真又出色。曾与张富清在来凤县卯洞公社共事四年多的田洪立都未曾发现张富清的身份,
当得知张富清是战斗英雄时,68岁的田洪立也觉得非常意外。
图|条件艰苦仍努力劳作的战士们
“当年公社班子成员分配工作片区,张老抢先选了最偏远的高洞片区,那里不通路、不通电,是全公社最困难的片区。”
这件事情让田洪立印象十分深刻,因为这项工作别人都是躲着的,只有张富清抢着做。而这样的事情张富清一直在做。
“张老为人正派,从不倚老卖老、夸夸其谈,工作中总是挑最困难的任务,但从未听张老讲过去打仗的经历。”
田洪立回忆说。
而张富清工作过的建设银行凤支行里的工作人员也并不知道张富清的真实身份,只知道他是一个离休的副行长,但都没听说过他的英雄事迹。
现任建设银行凤支行的年轻行长李甘霖还对张富清的做的一件事情印象深刻:
图|张富清正在与人讲述自己过往的经历
2018年,张富清的眼睛出现了视物不清的情况,
到医院检查以后才发现是因为患上了白内障,医院建议老人尽快进行手术,植入人工晶体。
张富清住院的时候李甘霖听说了这一情况,特意找到张富清对老人家说道:
“您是离休老革命,医药费全部报销,可以选好一点的晶体,保证效果。”
可是没有想到张富清却拒绝了李甘霖的提议:
“我90多岁了,不能再为国家作贡献了。医生给我推荐7000多元到2万多元的晶体,我听到同病房的一个农民只选了3000多元的,我也选了跟他一样的,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
就这样,张富清没有接受李甘霖的好意,而是选择了最便宜的一种晶体。
图|人们来医院看望张富清
张富清的做法让李甘霖肃然起敬,自那以后便始终对他的人品敬佩有加。
张富清在这里生活的时间也属实不短了,接触的人也不少,
他也经常跟别人讲自己过去打仗时候的经历,但是对于自己那些功勋,向来绝口不提。
最重要的是张富清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一家人却始终住在一个简陋的老房子中,20世纪80年代初,张富清一家搬到建行宿舍,
后来楼上楼下、左邻右舍都进行了翻修焕然一新,只有张富清的家原来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斑驳的墙壁,褪色的家具……虽然朴素,但这个家整洁有序而充满生气。
阳台上养着的一排绿植,像是一队整装待发的战士;
图|张富清朴素而又简约的家
张富清九十多岁的年纪仍旧坚持每天自己买菜,就算是行动不便还要帮助老伴儿做饭、打扫家里,
不管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平平无奇、自食其力的普通百姓。
深藏功名,不愿提及
时间一晃到了2018年,来凤县按照组织上的要求采集退伍军人信息,
张富清思虑再三还是决定让孩子将自己的情况上报一下。
不是张富清想要跟别人炫耀自己的身份,毕竟张富清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始终隐姓埋名,甚至很担心自己的身份被别人识破,
可是想到如果不上报的话显得对组织不够忠诚,所以他还是告知了自己的孩子。
图|张富清正在认真写字
他的儿子张健全之前对父亲的身份也只是简单地停留在退伍军人上,
根本没有想到父亲是一个获得过这么多奖励的大英雄。
张富清看出孩子眼中的不确信,就将自己身上的伤疤展现给他看:
那是一道已经发黑落疤的伤口,从右边的胸口一直延伸到腋下,
伤口已经是陈年旧伤了,看起来有点像燃烧弹灼伤的痕迹;
还有一处在头顶,很明显的一个子弹擦伤的痕迹。
张富清将自己的伤疤给张健全看,还将这些伤疤的来历告诉了孩子
,最后又颤颤巍巍的从箱子最下面拿出了一个小包裹,包裹里面的东西都是张富清过往所获得的奖励。
图|张富清的立功登记簿
看到这些,张健全终于确信自己的父亲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英雄了,
赶紧趁着工作人员下班以前,带着父亲的所有奖励去给父亲登记。
等到来凤县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专班信息采集员聂海波看到这些荣誉的时候惊讶的长大了嘴巴感慨:
“那是下午5点20分,我正准备下班。看到闪耀着光芒的勋章,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没想到,我们来凤还隐藏着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大英雄!”
张富清是大英雄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整个来凤县便都知道了这位看起来普通的老人竟然有一段那样光辉灿烂的过去,记者们也蜂拥而至,想要获得关于张富清的一手消息。
可是张富清并不愿意接受他人的采访,每次来记者都被他以“组织上有规定”为由搪塞了过去。
图|朴素平淡的老两口
后来前来拜访的记者实在是太多了,张富清不好推脱,只能见了其中几个。
记者们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张富清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在这里生活,
这个问题也是所有人比较关心的。
对此,张富清的回应是:
“这些往事,组织上已经给了我证书和勋章,我没必要再拿出来到处显摆。”
也有很多人不理解,张富清为什么要放弃武汉的生活来这穷乡僻壤的受罪,
“那么大的战功,如果当初留在武汉,早就成了高级干部!”
街头巷尾,人们议论起来的时候还有很多会为张富清感到遗憾。
图|老两口的生活朴素而又简约
可是对此,张富清却说:
“我现在的生活,衣、食、住都很好,党给我了最高荣誉,我知足了,也满足了!”
在别人眼中,他的生活是艰苦的是清贫的,但是在他自己的眼中,这样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应该倍加珍惜才对。
这也是张富清的身上最感人的地方,他做事不图汇报,也从不居功自傲,
一直甘心做一块“建设祖国的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张富清从不向组织谋取私利,当地的群众都说:
“别人没他那么大的功劳,还整天问组织要这要那。他老婆没有工作,大女儿又残疾,也没见他提什么要求。”
确实,看张富清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图|老人家正在自己缝缝补补
他穿的衣服袖口已经磨破了,穿着的鞋鞋尖也已经磨到发白,桌子上的陶瓷缸子也已经里里外外上了好几层补丁,那可是他的宝贝。
张富清的妻子当年与张富清一见钟情,后来为响应国家政策,张富清主动从部队“下岗离职”,到穷乡僻壤里去,对此他的妻子也并无异议。
后来为响应国家政策,张富清让妻子从岗位上退下来,妻子也听从了他的建议。
张富清说:
“国家困难,我首先要看看自己有没有占群众、公家的好处……要精简人员,首先从我自己脑壳开刀……”
他的妻子便全力支持他的决定,从不抱怨也从不委屈。
图|朴实无华的老人家
两个人从上个世纪结缘,便一直恩爱的相伴在一起,张富清与妻子一共孕育了四个孩子,大女儿身体状况不好,一直都没有结婚,一直都待在家里依靠母亲照顾,小女儿是卫生院普通职员;
两个儿子凭自己的本事上学、工作,从基层教师干起,一步步成长为县里的干部。
孩子们都是靠着自己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没有有一个在张富清曾经任职的单位上班。
而他们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一家四代,有六个党员。
张健全作为张富清最小的儿子,也到了快下岗的年纪,
这么多年从父亲的身上他学到的最宝贵的品质就是朴素与平凡。
图|张富清珍藏的陶瓷缸
如今的张富清已经是九十几岁的高龄了,但是他的精气神却一直都很好。
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精神矍铄,透过窗户,邻居们常常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退休离职以后的张富清也像一个平常的老大爷一样,喜欢看看书看看报,张富清最爱看的报纸是《半月谈》,卧室的写字台上,
一本2016年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已被他翻阅得封皮泛白。
在第110页的一段文字旁,做着标记——
“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战争年代张富清不怕牺牲、出生入死,靠的是一个党员的信仰——
“我一直按我入党宣誓时的话去做……满脑子都是要消灭敌人,要完成任务……所以,也就不怕死了。”
图|张富清正在认真阅读
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大山,张富清为的是不负入党的誓言——
“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啊?!我有什么功劳啊?!”
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有什么要求的时候他说道:
“当年和我并肩战斗的那些战友,好多都牺牲了,还有一些整连整排牺牲的战友,他们根本没有机会提任何要求。比起他们,我今天吃的、住的已经好很多倍了。我有什么资格居功自傲,给党找麻烦提要求呢?”
图|张富清在人们的帮助下走上台阶
而每每提起自己的战争岁月以及牺牲了的战友,
张富清总是热泪盈眶。
冲锋陷阵,不怕牺牲不怕受伤
据张富清档案资料显示,张富清是1924年生人,出生在陕西汉中洋县的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的孩子。
1948年在全国解放热潮正高涨的时候,张富清加入了解放军西北野战军,
成为了华北野战军二纵队359旅718团2营6连的一名突击队员。
加入部队以后,张富清的表现很是出色,因此他的职位也是一路水涨船高。
当记者问及张富清以前都做过什么职务的时候,张富清回答道:
“我在部队里任过班长、排长、连长、总队区队长。”
图|张富清向着国旗敬礼
那个时候解放战争的战事也比较紧张,大大小小的战斗每一天都在发生,
张富清甚至都记不清过去自己打了多少场仗。
在张富清的立功证书上,写着这样一段描述:
“永丰战役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我军进城消灭了敌人。”
这是张富清在参加1948年11月的永丰战役中的一次表现,发生在陕西蒲城的永丰之战,是配合淮海战役的一次重要战役。
据说这一仗十分的惨烈,为了能够有效地歼灭敌人,连队内“一夜之间换了八个连长”。
“这次战役中,我们6连担任的是攻城的突击连,我是6连攻城部队的前沿突击组。因为在夜间行动不容易被敌人发现,我们就又爬又滚地爬到了城墙边上。我身上带着手榴弹、炸药包和准备要用的东西,然后又慢慢地爬上城墙。”
图|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在战场上很多时候像张富清这样的突击队员充当的就是“敢死队”的角色,
他们要作为队伍的先锋队还要做队伍的探路人,往往一场战役的顺利与否就在于他们突击时刻的表现。
能够承担这样的任务对张富清来说是对他能力和心态的一个巨大考验,毕竟要做到与敌人面对面还能临危不乱的程度,才能更好更出色的完成任务。
这次张富清担任的仍旧是队伍内的突击角色,他要在完全不清楚敌人的情况下摸进敌人的阵营里,摧毁敌人的防御为后续部队的进攻提供便利,
任务的艰巨性可想而知。
“爬上城墙后,我是第一个跳进城内的。我跳进城内后,与守卫人员进行近距离的交战,后又端着冲锋枪对敌军进行一阵猛扫。敌人见到我的样子后有些怕,便往后退,这时我突然感觉头顶被狠狠地砸了一下。拿手一摸,当时也不知道疼,因为精神高度集中,一心想着完成任务。精神越集中,越感觉不到疼,只感觉到懵、木、麻。一摸头皮,发现头皮被砸了几道口子,才知道是被子弹打中擦伤了。”
图|冲锋中的战士
张富清回忆道。
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战士,张富清自然比旁人更知道这次的任务有重要,所以突击队的每一位队员都不得不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来应对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
张富清太过紧张以至于头部中弹都没有发觉,也没有因为受伤便停下来,而是继续战斗。
前文中也有提及过,张富清的那道疤是深深的刻在他的身上了的,几十年都没有淡去,可见当时的伤势有多么严重,可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不仅没有拖队伍的后腿,
还十分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图|战士的背上背着许多手榴弹
“还没等我来得及处理伤口,几个敌人又来到我身边,我又端起枪猛扫,又一次击退敌人的进攻,此后敌军的外围部队就退出阵地了。然后,我就逼近碉堡,把捆好的8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捆在一起,在碉堡脚下刨了一个坑,将炸弹码在里面,用石块和泥土掩埋隐蔽起来。我拉出一根拉索,到离碉堡远一点的地方,拉开炸弹引线,炸弹和炸药包就同时爆炸了。第一个碉堡就被我炸毁了。”
当张富清讲述这段经历的时候,在座的各位都感到无比的震惊,不敢相信一个身负重伤的人是如何完成那么高难度的任务的,
可是事实上,张富清就真的做到了。
第一个碉堡被张富清炸毁了以后,战士们瞬间信心倍增,又开始向下一个碉堡前进。
图|顶着炮火也要前进
“在摧毁了第一个碉堡的基础上,我就有机会逼近第二个碉堡,我又带着手榴弹和炸药包把第二个碉堡摧毁了。我们阻击了敌人守城部队的火力线,圆满地完成了这次突击任务。之后,敌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反扑,我端着冲锋枪一直坚持参加战斗,把敌人打下去了几次。大部队在拂晓的时候登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将敌人彻底消灭,收复了永丰。”
这次战役中张富清以及他所在的连队都贡献出了非常大的力量,
因此张富清也获得了不小的勋章,可是在张富清的手上,这样类似的勋章有大大小小好几个。
记者曾经问过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时候一共获得了多少荣誉,
张富清的回答是不记得了。
图|张富清的勋章
“我立过很多次功。在每一次战役中,我都是突击队员,大部分都立过功的,具体的我记不太清楚,好像是四、五次功。”
而且最让张富清自豪的是彭德怀曾经数次来到他的部队亲自看望过他,还对他说:
“你在永丰战役中勇敢杀敌,给你立了特等功。”
彭德怀的称赞对张富清来说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鼓励,也让他以后的战斗更加尽心竭力。
可是谈到过去,并不只有战功和自豪,
每当想起那些战争中牺牲的战友,张富清都十分难受。
“虽然我完成了任务,但牺牲了不少战士。在永丰战役中,跟我一起突击的还有两个战士,我们一起是3人突击组,永丰解放以后,我再也没有看到过他们。从此以后,我找也找不到,再也没见过。”
图|谈到过去,伤心落泪的张富清
作为彼此从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战友,一场战役下来可能就会是天人永隔,
这样的事情怎能不让人伤心呢?
也正是那些已经牺牲不在的战友,让张富清更加珍惜自己此时的生活,再难再累还活着不是吗?
2018年,随着政策的改变,越来越多隐姓埋名的英雄被人们发现,张富清说:
“党和国家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是一件大好事。如果我不如实向党报告,那就是对党不老实……”
-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