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纽带连接祖国的最西端和最东端,全长2822公里,交通迎方便,出资也不少,建之前千呼万唤,建之后,人迹罕至。
掏370亿挥霍,未免有些太过夸张?
戈壁寻水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构建设想:东起北平(北京)、经阿拉善,西至迪化(乌鲁木齐)的第二条进疆大通道,西部大开发的主动脉,沙海戈壁中必须开出天路。
很难,全程两千多公里,经过戈壁、沙漠和无人区,麻烦很多,匮乏的水资源便是一条拦路虎。
仅是临白段(阿盟境内)2标段,预计施工的总用水量就要有100万吨,荒漠中寻找水源,简直是无稽之谈。
可中国貌似最擅长的就是打破不可能,出动高科技,利用谷歌地球的卫星地图寻找水源,标记可疑地点,人工出动挖掘,风沙中坚持了不知多少天,供水问题才算被解决。
肩负京新高速“最后一公里”的梧木段,2017年开工建设,比想象中的还要难,515公里的总路程,将近一半都要穿越戈壁无人区,无人,意味着用水用电都是问题。
本就压力重重,自由散漫的大雪和风沙,再给困境加码,抱怨没用,有问题解决问题,混凝土中加强保温设计,担心风吹雪会在铁路建成后影响出行直接一步到位,采用梁柱式护栏,严重路段直接用上了挡雪板。
开工5年,各参建单位纷纷克服困难,在任务期内圆满完成,大格局内,中国高速公路框架总体形成,小范围内,正面影响也很多。
对沿途百姓而言,铁路的修建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以阿拉善为例,在铁路修建的过程中,该地区新建了935处基础设施,通车后,该地区的就业岗位直接增加了2000多个。
地处偏远或多或少的都有些不方便,日渐发达的交通线,却让亲近更方便了一些,美景变的触手可及,京新高速建成之后,北京至乌鲁木齐的里程被缩短1300多公里,它也成了从天津港到荷兰鹿特丹港最快的陆路路线,“一带一路”再有助力,发展证明,高投资的背后,真的是高回报。
经济开花
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财也就到了。
巴彦淖尔原本的发展困境,有好产品,苦于没有销路,京新高速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以内蒙古鼎业食品有限公司为例,购买葵花籽的订单,不只来自国内,还包括不少中东国家,不仅如此,德国、美国也有了销售网点。
任督二脉被打通,巴彦淖尔一跃成了国家承东启西、南进北出的重要节点,有路了,优质产品想走出去,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大富之外,小富也有,之前沙漠地区的居民,想养家糊口,唯一可想的就是多放牧,多养牲畜,现在,愿意前往沙漠做生意的人多了,也有人通过开客栈或者餐馆这样的方式,改善了家里人的生活。
还有一大蓬勃发展的支撑产业就是旅游业。
无垠的沙漠本就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自京新高速公路开通以后,来自全国各地自驾游的旅客数量明显生长,需求刺激消费水平,2020年为例,济纳旗全年累计接待游客6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5亿元。
成绩是用心的结果,建设的背后,是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越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生态环境越是脆弱,因而在建设过程中,建设者格外用心,哪怕是一个矿泉水瓶,都会捡起来带走。
尊重生态,更尊重“原住民”,考虑到建路之前,狐狸、野骆驼、野驴、猞猁、野狼等都可以自由活动,不能以牺牲动物迁徙为方便达成人类的出行便捷,故而,在设计路线时,设计团队专门保留出了62处通道,实在避不开的地方,直接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架起“三层立体交叉通道”,最上面是铁路,中层过动物,最下层过车。
不过,长达200多公里的无人区,还是劝退了很多人,这一路段基本无车的情况是真,但建设利大于弊的效果也是真,于中国而言,走的每一步路都做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