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负责修订合川县县志的王爵英,在一堆陈旧的档案里面发现了一封喜报通知。这封喜报通知上面写着:
贵府蒋诚同志在上甘岭战役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除按功给奖外,特此报喜。恭贺蒋诚同志为人民立功,全家光荣。
可是,王爵英翻转喜报的背面一看,居然还写了另外九个大字:由八区退回,查无此人。理论上来说,这种喜报都是经过有关部门严格核对的,怎么会出现“查无此人”呢?
于是,王爵英又仔细看了一下,才发现这份喜报的收信地址是“四川省合川县四区兴隆乡南亚村”。看到这个地址以后,王爵英的内心有一些疑虑了。因为在当地,其实还有个“隆兴乡”。
那么,会不会是相关的工作人员写错了呢?如果要是工作人员写错的话,那么原本应该受到表扬且衣锦还乡的蒋诚,是否已经得到国家的安抚和相关补助呢?王爵英内心满是疑问。
抗美援朝的一等功臣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批进入朝鲜作战。而蒋诚,正是1951年3月21日进入朝鲜的一名志愿军战士。不过,这时候的蒋诚已经是机炮连的一个副班长了。
蒋诚,1928年出生于当时的四川省合川县(今重庆合川)四区。从小的时候开始,蒋诚家里的生活条件就不怎么好,遇上收成不好的时候,一家人连肚子都填不饱。
1949年12月的时候,解放成都的战争正式打响。为了解放家乡,让亲人和老乡们都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年满21岁的蒋诚参加了解放军。
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也没有经过什么特殊的训练,可是天生在武器方面就有天赋的蒋诚硬是靠着不怕死的精神,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机枪手。
后来抗美援朝,蒋诚跟着队伍奔赴朝鲜,成为了战场上的一个杀神。战争进行到1952年秋天的时候,“联合国军”被打得节节败退。
加上正值美国大选,战俘遣返谈判也陷入了僵局。“联合国军”为了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就开始想方设法地破坏志愿军正在进行的战术反击。
美国方面为了摆脱战场上的被动局面,谋求获得停战谈判中的有利地位,一方面给朝中方面施加压力,一方面又在朝鲜中部战线发动了“金化攻势”。
这场战争中,两个争夺焦点便是597.9高地和537.7高地,这两个地点是金化以北上甘岭地区的志愿军的支撑点。要想在战争中夺得先机,那么这两个地方便是必争之地。
从1952年10月14日开始,“联合国军”先后把美军第7师、南朝鲜军第2师、第9师共计步兵11个团又2个营、以及18个炮兵营都调入了这两个阵地,人数达到6万。
武器方面,“联合国军”投入使用了105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空中盘旋的飞机,也足足有3000余架次。
在争夺高地的43天中,共有190多万发炮弹、5000多枚航弹,落在志愿军的防御阵地上,地面血流成河,连山头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削低。那时候的阵地,说是人间炼狱也不为过。
蒋诚,就是炼狱中的一位志愿军战士,他所隶属的团队主要负责正面防御。面对蜂拥而至的敌军,蒋诚沉着应战,硬是用生命为赌注,创下了以一杀四百的奇迹。
甚至有一次,蒋诚趁着敌人的飞机向下俯冲准备投掷炸弹的时候,蒋诚不要命似地对着敌机狠命射击,一阵阵浓烟过后,敌人的飞机竟然被蒋诚打了下来!
但是,蒋诚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敌人的另一架飞机向下投掷炮弹,溅起的碎片擦过蒋诚的肚子,他的肚皮都被割裂了,流出了大量的鲜血。
受了重伤的蒋诚,甚至都没有去包扎的时间,他草草收拾了一下,好像不怕疼一样,拼尽自己的全力,还想跟敌人硬打下去。最后,还是身边的战士合力才把他抬走了。
如此,蒋诚才从死神那里抢回一条命来。残酷的战争,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在上甘岭上重复了43天。在这些度日如年的时间里,每个战士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在坚持战斗。
“联合国军”为了抢占高地,轰炸、爆破、放毒、熏烧、堵塞、封锁等下作手段轮番使用。残酷的时候,志愿军战士都是好几天吃不上饭地在战斗。
因为,敌人封锁了志愿军的交通路线,割断了后方和上甘岭上志愿军战士的联系。一切的军需物资,都无法运送到上甘岭去。
可是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志愿军依旧没有被打倒,千千万万个像蒋诚这样的战士,就这样屹立在上甘岭上,用自己的身躯捍卫着身后的高地。
终于,到了1952年11月25日的时候,志愿军多次击退敌军的进攻,巩固了537.7高地北山阵地。最后,“联合国军”因伤亡惨重,被迫停止进攻,上甘岭战役宣告结束。
在这次的战斗过程中,蒋诚荣立一等功。1954年,蒋诚跟随部队回国。1955年2月,蒋诚响应部队回乡建设的号召,选择了复员回乡,参加家乡的生产建设。
从理论上来说,这个时候的蒋诚,作为抗美援朝的一等功臣,应该是荣耀加身、享受一切国家给予复员军人的待遇。可是事实上,他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苦干33年临时工,嘱咐家人不要给组织添麻烦
前文提到,蒋诚的家乡合川,其实是收到了蒋诚立功的喜报通知的,但是结果却是“由八区退回,查无此人”。没有组织上的通报,蒋诚的身份自然也就无人知晓。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没有人给蒋诚接洽工作、发放补贴,甚至连欢迎他光荣回乡的人也都没有。就这样,蒋诚一个人静悄悄地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这时候的蒋诚,如果跟组织反应这个问题,那么经过核实之后,蒋他的身份还是可以被证实的。可是就当蒋诚的弟弟跟他说了这个想法以后,蒋诚却对弟弟说:不要给组织添麻烦。
于是,这个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立了一等功的英雄,就像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一样,干起了打工、下地耕田的活计。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着平凡而又普通的生活。
因为合川县是当地的养蚕大县,而蒋诚从小就在地里跑着长大,自然也精通这门手艺。虽说在部队这些年有些生疏,可是这也并不影响蒋诚把这门手艺重新捡起来。
没过多久,蒋诚善养蚕的名声就传了出去。加上人们也听说蒋诚去当过兵(不知道他曾立过大功),所以大家对蒋诚的印象也很好。后来,蒋诚就被雇用为了蚕桑站的一名技术员。
虽然是被雇佣,可是他终究还只是个临时工,工资不高,连一家七口人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好。家里的五个孩子,过着那种“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往下传”的艰苦日子。
可是即便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蒋诚也从来没有想过用自己的身份去谋求一些什么。相反,他把那些象征着荣耀的徽章都掩藏了起来,只有在回忆过去、思念战友的时候,才会拿出来。
虽然自己还过着苦日子,但是蒋诚也依旧心系当地乡亲们。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当地准备修路,可是因为经费不足,所以很多重型机器都租不上。
看到这样的情况,不少乡亲也从开始的兴致勃勃,变成了后来的往后缩。这时候,又是蒋诚站了出来,他带头吃苦修路,把家里攒的一些钱都捐出来,才给了大家接着干的动力。
后来,蒋诚自己又去贷款给工人发放工资。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条公路才修完。就这样,蒋诚深藏功与名,领着临时工的工资,却干着心怀天下的大事。
蒋诚就像那些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一样,不顾个人利益,一心只想为同胞、为国家做点儿什么。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1988年。
那一年,合川县组织整理县志,很多老的旧档案都被翻了出来。而那封表扬蒋诚的喜报,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又重见了天日。
说来也是巧合,整理档案的王爵英,恰好是蒋诚的兄弟蒋启鹏的老师。王爵英曾经模糊地听说过,蒋启鹏的家里有人上了参加了抗美援朝。
而且,蒋启鹏也正好就是兴隆乡的人,给喜报里要表扬的战士所在的乡镇只有一字之差。那么,有没有可能就是自己学生的家里人呢?
带着这份怀疑,王爵英开始认真核实资料,上下跑。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蒋诚的身份被证实了,他就是喜报上要表扬的那个在抗美援朝中荣立一等功的战士!
那么,为什么喜报上的标注却是“由八区退回,查无此人”呢?原来,蒋诚所在的乡镇是“隆兴乡”,但是由于有关部门的疏忽,把蒋诚的家乡“隆兴乡”写成了“兴隆乡”。
结果,就是因为这一字之差,就导致了那封喜报并没有传到蒋诚所在的乡镇。这一年,蒋诚已经60岁了,距离他复员还乡,已经过去了33年了。
在这33年里,蒋诚在自己的岗位上,干着临时工的工作。工资不高不说,最后连退休工资都没有。但是,蒋诚并没有过一句怨言。
在经过相关部门的核实之后,合川县的有关部门在1988年9月,向全县发出了告示,宣布了蒋诚的身份,并且还给予了蒋诚工人的身份。
就当所有人都觉着蒋诚会趁机跟组织索要些什么、或者利用自己的身份为自己的五个子女们解决工作的时候,蒋诚却拿着自己的工资本,默默回家了。
就如同当初他跟自己弟弟说的那样,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不给组织添麻烦。家里的五个孩子虽然说不上大富大贵,但是现在也都衣食无忧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蒋诚怎么会去劳烦组织呢?毕竟当年吃喝不够的时候,蒋诚都咬牙扛下来了。所以,蒋诚那时已经很满足了,他不愿意去麻烦组织。
我们的国家就是因为有了太多这样的英雄人物,我们才能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闯了过来。这样的老英雄,如何能不让人敬佩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