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海战役中,黄维率领部下负隅顽抗,最终被我军尽数歼灭,黄维本人也被我军俘虏。

与此同时,副司令吴绍周也成为我军手下败将。

新中国成立后,功德林战犯吴绍周与黄维一同在功德林接受改造。

吴绍周只改造了4年就被提前特赦,黄维却在监狱中度过了27年的改造生活,这是为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美援朝首胜:夜间运动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奔赴一线战场。

此时在功德林监狱中改造的部分国民党将领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解放军在短短3年的时间内将蒋介石的八百万国军尽数歼灭,只不过凭借着好运气。

如今的抗美援朝战争,站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对立面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

国民党将领们认为,中国军队如此硬碰硬,与自杀无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功德林的战犯们也分成了两方阵营。

一方希望中国人民志愿军能够取胜,另一方则认为我军必败无疑。

1950年到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行了三年,功德林监狱中的争吵也持续了三年,纵然战场形势千变万化,最终的结果却出人预料。

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宣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全面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如何取胜的?

其大致的作战方针可以分为两点:第一,夜间偷袭;第二,挖壕沟。

事实上,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前,我军的夜间袭击技术就已经发展到炉火纯青。

奔赴朝鲜战场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邓华曾经嘱咐战士们:

“美军最擅长远距离作战,如此才能将他们的火力优势充分发挥。如果我军想要获得胜利,就要近距离战斗,让美军的坦克、大炮发挥不出威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借助夜晚的力量,我军才能获得绝对优势。

1950年,中美第一次战斗在云山打响。

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夜色为掩护,向着美军大胆进攻,秘密潜入美军阵营。

不久后,中美交战双方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军有你的焦灼态势。

夜间行动不便,美国军队无法使用重型武器,飞机、炮兵均不敢轻易出动,中国人民志愿军迎来了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出动轻步兵快速奔袭,一举歼灭了美国骑兵、南朝鲜军队等2000人,打响了我军入朝作战的第一枪。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一个营的兵力夜间进攻美军阵地,伤亡只有30人。

然而如果我军白天与敌人正面交战,坦克、大炮、飞机尽数出动,伤亡人数高达300人。

如此,夜间突袭是进攻,也是我军防守的最好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山战斗打响开门红、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战况惨烈的上甘岭战役、一战定胜负的金城战役,都是我军在夜间主动进攻的结果。

正如美军司令员李奇微所说:“中国部队大多采用夜间徒步的方式,美国整个部队,甚至地位低下的军人,都对中国人的威胁掉以轻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夜间偷袭力量多强大?美军对此深有体会:

“中国士兵投手榴弹,在车上放炸药包、焚烧汽车。”只要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夜间出动,美军整个阵地必然瞬间陷入混乱,几乎万箭齐发,到处都在战斗。

入朝作战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在实战中摸索出完整的夜间运动战策略,给予敌人沉痛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美援朝制胜法宝:挖壕沟

挖壕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战争胜利的第二个法宝。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战士们根据上级的命令开始挖壕沟。

战士们在山体内开凿坑道,战斗打响后,我军利用壕沟掩护,可以躲避敌人的空袭和炮兵,有效减少伤亡。

挖壕沟是否真的有用吗?

最初众多战士也存在着顾虑,部分人甚至产生了消极怠工的情绪。经过上级动员,战士们最终还是决定试一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凿壕沟的过程十分辛苦,战士们每天躲在冷冰冰的石壁内,环境恶劣,有时甚至面临着缺水、断粮、弹药短缺的问题。

纵使如此,我军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等待着与美军壕沟战的正面相遇。

1952年11月14日,上甘岭战役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以第一阶段的地表阵地和第二阶段的壕沟战相结合,与美军周旋40天。

双方交火时,我军躲避在壕沟内,美军的大炮和炸弹无法发挥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0天的时间内,美军发射130万炮弹与5000枚炸弹,双方为抢夺阵地斗争59次,我军击退了敌人的900余次进攻,美国军队与韩国军队均元气大伤。

第一阶段的地表战,我军伤亡几乎与敌军持平,甚至更加惨烈。

不久后,战士们转入壕沟继续作战。

上甘岭阵地下,我军开凿壕沟11条,其中最长的坑道长达80米,距离地表深度35米,地面之上的炮火攻击无法对我军造成任何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士们利用地形的优势阻击进攻上甘岭五圣山的敌人,只要壕沟还在我军手中,上甘岭高地便是美军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

壕沟中缺水、断粮、阴冷,潜伏在其中的战士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尽管如此,我军还是顽强地挺了过来。

43天鏖战,美军最终放弃了进攻上甘岭。

这场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役,我军获得了全面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原前线坚守战中,188师的战士们利用八横八纵的坑道、壕沟,抵抗了敌人数次的猛烈进攻,敌我兵力相差悬殊,188师却整整坚持了十天。

战争后期,敌军已然全无办法,只能用飞机扔凝固的汽油弹。我军依旧隐蔽于壕沟,伺机反攻。

“我们干嘛要挖那样多的地道呢?就是为了把纵深尽量地放大,放深,任何一个点被突破了,那全局都要崩溃。”战士们如是说。

3年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凿壕沟无数,获得胜利亦无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功德林战犯百态

毫无疑问,中国能够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夜间作战、开挖壕沟两条战争策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这两个战略,均出自国民党战犯吴绍周之手。

1948年淮海战役,国民革命军第12兵团司令长官黄维、副司令吴绍周被围困于徐州,进退两难。

黄维、吴绍周、胡琏经过讨论后一致决定撤离,三个人登上坦克,分头突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维坦克中途熄火,不慎被我军俘虏,胡琏成功脱险,被路过的国军部队救下。

而吴绍周乘坐坦克落在队伍的最后方,却发现前两辆坦克已经把浮桥压坏,自己根本无法通过。

吴绍周放弃抵抗,主动蹲在路边,最终被我军俘虏。

新中国建立后,吴绍周被投入功德林监狱接受改造。

与其他负隅顽抗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不同,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后,吴绍周一直全力支持我军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吴绍周在国军内部一直负责全美机械装备部队,也正因如此,他对美军军队武器装备了如指掌,美军武器的优劣、性能的差异,吴绍周都如数家珍。

吴绍周日夜研究,最终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作战提供了两个大致的思路:

1、夜间突袭,近距离作战;

2、挖壕沟、坑道。

吴绍周还对美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与其他的国民党将领一起写下《关于美军战术之研究》,洋洋洒洒6万字,为我军打击敌人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擅长机械化部队作战的杜聿明与熟悉美军火炮等武器的杨伯涛,也在《关于美军战术之研究》编纂者之列。

这本凝结了众多国民党高级将领心血的制胜法宝,战略意义重大。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首战全面胜利,二次战线已经被推移到三八线。

汉城之战凭借一己之力对抗整个联合国军队,速度之快、战斗力之强,令国民党高级将领瞠目结舌。

多年来的不服气瞬间化为泡影,那些曾经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嗤之以鼻的战俘,也成为了我军的支持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纷纷加入到“炒面”队伍之中,为一线作战的志愿军们源源不断地运送粮食。

作为抗美援朝的幕后指导,吴绍周也得到了我党的嘉奖。

功德林服役四年后,吴绍周得到特赦资格,被提前释放。

与其他被俘虏的国民党高级战犯相比,吴绍周在立功后,提前6年就被特赦。

1956年,吴绍周成为长沙市的一名普通工人,他脚踏实地,后来成为了中层领导,享受着身为新中国公民的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6年,吴绍周因病离世,走过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与吴绍周一同被俘虏的黄维,因对我军的改造无动于衷,冥顽不灵,在监狱中度过了整整27年,直到1975年才被特赦。

从敌人到朋友,从剑拔弩张到和平相处,新中国用自己的宽容与大度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众多国民党俘虏成为新中国的合法公民,依靠双手自食其力,便是我党政策人性光辉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