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您的认真阅读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感谢您的支持。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您的认真阅读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众所周知,拥有着“生命禁区”称号的西藏平均海拔高达4000余米,全年平均气温不足10度,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百分之60,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正是在这片难以居住的土地上,却绽放着多姿多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生命力量。

70多年以来,他们胸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圆满完成了西藏进军、解放、保卫、建设以及稳固的伟大任务。

铸就了当今边境安定、领土完整的辉煌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几何时,西藏还是“农奴制”的模样。

生活在这里的农奴们每天饱受摧残,痛不欲生。

可为了生存,他们又不得不强压下心中的痛苦,面带笑容的地主们的辱骂与殴打,忍耐牲口般的生活待遇,接受被套在脖子上与身上的铁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农奴们一度以为,自己的一生不过就是在日复一日的劳累中,因积劳成疾早早结束,或在年老体衰之时被地主踢出门外。

好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些生于苦难、死于苦难的人们才看到了一线希望——他们认为,自己也即将迎来新中国的“新生活”。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当时,考虑到我国西南地区政治形势严峻复杂、边疆状况不容乐观。西藏许多不法分子妄图策划独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我国的领土完整,也为了主权统一,毛主席毅然下达指令,和平解放西藏——派遣军队进藏。

进藏之路谈何容易。

要知道,1950年的青藏高原对于当时的解放军来说,是个颇为神秘的地方,没有任何地图资料。

再加上山路险峻、地势复杂,到处都是峰峦起伏、海拔较高的大山。

稍不留神便会命丧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二野十八军的军长张国华站了出来,请命携妻带女前往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3月7日,“进军西藏誓师大会”在四川乐山举行,张国华响亮的宣誓声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将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进军西藏存在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们都会完成进军的任务,坚决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让幸福的花朵开遍全西藏。”

闻言,无数将士们热情澎湃地高呼着口号,跟在背着3岁小女儿的军长身后,踏上了前方未知的路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国华女儿出现在誓师会场

经过无数革命先辈的奋斗,经过无数战士们的英勇牺牲。

时至今日,这片土地上已经伫立起了肃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镇守着我国边疆、保卫着西藏和平。

此时,有不少网友提出质疑——以我国当前西藏地区的兵力,当真能解决边境冲突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在中印藏南冲突曝光以后,我国与印度的戍边兵力差距刹那显露——我国仅有5万戍边战士,而印度甚至还在增强藏南区域兵力。

那么,倘若我国与印度爆发边境战争,5万驻藏战士们能击退印度大军吗?

一、成立军区

一、成立军区

自张国华带领十八军战士们进入西藏以来,他们在恶劣的气候中挺过一次次频发的自然灾害,在寒冷、饥饿、缺氧的状况下艰难前行,高呼着“坚决完成党中央与毛主席赋予的任务,一定要把五星红旗插上世界的屋脊,能完成这个目标,我们死不足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翻越数十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趟过一条条寒冷刺骨的冰河,在地震、雪崩中互相依偎着打气,含泪掩埋了无数长眠于此的战友。

进行着这场继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以后,世界军事上又一次最漫长、艰苦、悲壮而震撼的“大进军”。

据相关资料统计,在边进军、边修路的征途中,平均每一公里就有一个战士倒下。

他们大部分不是在与敌人激烈交锋的过程中中弹身亡,而是被当地的恶劣环境夺去了生命。

这是多么令人惋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署协管协议,西藏得以和平解放。

在这西藏迎来发展新篇章的时刻,无数十八军战士们红了眼眶。

他们想起在这征途上没能留下姓名,便沉睡于此的战士们,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地流淌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历了110天的艰难迈进、走过1500公里漫漫征程,1951年10月26日,战士们举行了庄严的入城仪式,开始了更为艰苦的修建军营“攻坚战”。

那时候,为了能在西藏地区站稳脚跟。

十八军战士们坚决贯彻毛主席指示——“宁可饿断肠、不吃老乡粮”,“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用自己的双手开荒生产,历时3年才迎来自给自足的边防生活。

眼见艰苦的生活已经过去,战士们的心中越发坚定了“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决心,越发在这片土地活跃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2年2月10日,中央军委下达指令,西藏军区正式成立。

自此,西藏地区“有边无防”的历史彻底落下帷幕。

考虑到边疆地区的环境恶劣、也考虑到战士们的个人生活,毛主席曾提出西藏边防“三年一换”的主张。

但是,许多老战士们主动放弃了轮换机会,选择在此地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驻守,甚至永远地留了下来。

在他们心中,一手建立起的西藏军区无疑就是第二个家。

那么,他们又何尝不能长眠于“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时,一部分进藏部队被分配到了“进藏支援司令部”中。

他们带着铁锤和镐头,肩负着“以最快速度修建一条从雅安到达拉萨的公路”的使命,夜以继日地辛苦工作着。

百米埋忠骨、一里一座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士们发挥着“艰难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多压不倒”的“三不倒”川藏线精神,在5年艰苦卓绝的风餐露宿、漫漫征途中,送别了3000多名烈士英魂,迎来了用双手铸造的长达3000多公里的“红色公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西藏人民真正认识到了,什么才是“共产党”——他们是以人为本、为民为国,甘愿付诸一切乃至生命的伟大力量。

二、藏南冲突

二、藏南冲突

自2023年年中至2024年2月份,我国与印度曾多次就边境问题进行磋商。

期间,“翻篇”二字屡次被提。

要知道,印度曾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派遣1万大军至中印边境,印度总理也曾莅临现场,参与新隧道的揭幕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二者所展现的意义看来,中印边境或将出现“大事”的状况已经不言而喻。

此前,我国从未承认印度在藏南地区非法设立的“阿鲁纳恰尔邦”,更是对其表示了坚决反对。

不过,美国倒是十分热衷于助力事态发展,曾表态“阿鲁纳恰尔邦是印度领土”,更是强烈反对“任何通过军事或民事手段突破实控线,以侵占方式推进领土主张的单边行为”。

对此,我国再次重申了藏南地区的领土主权归属问题,并表示“中印双方界限从未划定,而藏南地区历来都是中国领土,这一基本事实不容任何置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我国还对美国发出警告,表示中印双方的边境问题仅是两国之间的事情,与美方无关。

众所周知,美国一向不择手段地挑起他国争端,借机牟取其地缘政治私利。

能做出这等发言,美国无疑正在酝酿一个全新的“计划”。

或许会在中印发生大型交火以后着手实施。

不过,素来主张和平的我国并不会让其如愿——一直以来,就边界问题冲突,我国曾多次与印度展开谈判,但均被印度无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2024年3月15日《北京日报》报道,我国国防部发言人曾表示“中印边境局势总体稳定,就解决边境问题保持着有效沟通,但印度方面行为有悖双方缓和局势所做出的努力,不利于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因此,我国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戒。”

如此看来,我国“如果不能和平解决,那就只能以暴制暴”的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现在,问题就回到了许多网友关心的事情上面——印度仍然还在源源不断地进行增兵,而我国似乎并未有所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仅有5万兵力的西藏军区能够压制印度的肆意妄为吗?

答案是肯定的。

要知道,一旦发生火力交锋,最为重要的制胜因素并非部队人口数量,而是综合实力与火力储备。

早在2021年时,我国西藏军区就曾展现出它的惊人实力——当时,某合成旅曾进行一场多兵种、多火器的跨昼夜演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成部队是以兵种部队为主体,与其他兵种部队共同编成的队伍,其作战宗旨为“力求以最小的代价歼灭敌人”,或是“向当面之敌施加强大的系统打击力量”。

近年来,我国一直强调“信息化”、“合成化”。

因此,在综合实力方面,我国已然达到了仅次于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的地步。

其武器实力更是无需过多赘述——尽管西藏驻军的5万战士似乎看起来毫不起眼,但这可是“装有大型重武器的精锐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我国与印度发生交火,不仅是印度部署在藏南区域的军队力量难逃我国火力覆盖。

就连距离边境不远的印度首都新德里,恐怕都难逃火力范围。

结语

结语

对于现代战争来说,人海战术的战略方针早已成为“过去式”。

科技含量对战争的胜败影响已经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西藏军区的部队实力,其实一直都因为“人数”原因遭到了人们低估。

倘若真正发生战争,以这5万精锐的卓越实力,对付印度部队还是绰绰有余的。

参考资料:
火力全开!西藏军区某合成旅多火器跨昼夜演练——环球网
美方公然插嘴,中方回应 ——环球时报
国防部:印方应停止有悖于缓和边境局势的举动——北京日报客户端
“生命禁区”戍边70年!有些人来到这里就再也没有离开…… ——共青团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