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喀秋莎”,大家第一个时间想到的是什么呢?肯定以为这是一个漂亮的苏联姑娘的名字吧,但其实这个优雅的名字是属于型号为BM-13的多发火箭筒。而对这个武器最害怕的莫过于抗美援朝时期的美国士兵。
有一位志愿军老战士曾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当时喀秋莎轰炸完敌军阵地之后,我们都冲了上去,却发现阵地上是大片的美军尸体,全阵地只剩下两个美军活着,而且已经身受重伤。”
这个回忆中提到的战斗,是在1951年的夏季,志愿军炮兵21师是对美军第七师的轰炸进攻。美军第七师算是他们的老牌劲旅了,曾经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还有太平战争等世界级的大型战役,不管是在经验还是作战能力上都不容小觑,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在炮火侵袭的时候,根本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就这样死在了炮火当中。为什么志愿军21师的炮火威力如此巨大呢?当然是因为“喀秋莎”火箭炮的功劳了,“喀秋莎”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火箭弹。
苏联在热武器方面的研究提前了世界很多年,就连军事大国美国当时也是落后于苏联的。在火箭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苏联很快开展了火箭类热武器的研发,还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研究所,为军队研制出各种威力巨大的火箭弹。
很快苏联就成功研制出了“喀秋莎”的雏形,并且少量生产之后,搭载在部队之中,成为了全球首个装备多管火箭炮的军队。这种火箭炮拥有多种发射方式,可以单枚,可以发射部分,也可以一次性全部发射,而且威力十分巨大,一枚就可以炸毁小型阵地中的全部敌人。
“喀秋莎”第一次出现在实战中,是在苏联与德国的战场上,当时苏联只是少量生产搭载了这种火箭弹,却对德军阵地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虽然几枚炮弹无法扭转苏联初期的劣势,但却给德国军队造成了巨大的阴影。
随后苏联开始对“喀秋莎”进行二次优化,然后开始大批量的生产,发配到所属部队之中。因为这种火箭弹属于高度机密,对于它的型号名称,苏联士兵什么都不知道,于是就用它的生产工厂的首字母取名为“喀秋莎”,从此这个火箭弹名字响彻世界。
我国和苏联在朝鲜战争交好之时,苏联曾大量向我军出售这种火箭弹,为我方的军事力量带来了巨大的助益。其实我军也曾生产过类似英国和美国的那种火箭弹,威力也不错,但我军生产的这种属于易操作的牵引式火炮,输出上当然不如“喀秋莎” 了。
第一批共引进了120门“喀秋莎”,全部分配给了炮兵21师,21师的这些炮兵可谓是身经百战,但对于这种新型炮弹,他们连发射都一窍不通。上级领导得知此事之后,立刻派遣21师代表前往学习操作方法。
随后21师带着全新的武器装备踏入了朝鲜战场,然而上级并没有让他们第一时间投入战斗,毕竟这样的杀伤性武器要留到关键时刻使用。等到决战之际,21师被分为三个团配备至志愿军几个兵团中使用,对敌军阵地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让美军闻风丧胆。后来21师在上甘岭战役等大型战场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