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清政府的腐朽和昏庸,中国在近代世界发展的浪潮中处于了落后的位置上,这让中国在近代遭受了众多西方国家的侵略,甚至一度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其中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清军在此战中的羸弱表现,也让中国成为了列强眼中任人宰割的羔羊。
▲鸦片战争
不过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也并非没有吃过败仗,他们在广东三元里就遭遇了当地义军的痛击,最终不得不提前撤离广州。
在三元里之战中,当地百姓自发组织了万余名乡勇,投入到了和英军的战斗之中,那么英军到底做出了怎样伤天害理的事情,才让当地百姓能够如此团结呢?
一、英军的暴行
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作为通商口岸的广州城里,就已经不乏外国人的身影了。
在和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广州人都对他们的横行霸道十分不满,但碍于清政府对于洋人的谄媚态度,广东地区的百姓只能将这份怒火压制在心底。
▲清朝末年的广州街头
后来随着鸦片大量流入中国市场,广州也成了遭受鸦片荼毒最深的地区,大量瘾君子饱受其害,广州城内更是弥漫着一股颓靡的风气。
但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不但让广州的鸦片贸易受到打击,也提振了周边百姓的爱国热情,他们纷纷将倾销鸦片的外国商人视为仇敌,这令广东地区具有了一定的斗争基础。
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后,英军开始在中国境内不断挑起事端。
虽然名义上英军应该只和清军交战,而不能骚扰中国的百姓,但这群残暴的侵略者显然没有将这些国际公约放在心上,他们在行军途中,依仗着手中的武器不断骚扰周边百姓,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林则徐虎门销烟
随着英军在战场上的连续胜利,这群英军士兵的气焰更加嚣张。
在他们路过三元里地区的时候,不但随意殴打周边百姓,还抢夺了他们的财物,遇到出行的女性他们就会将其拉到路边实施侵害,其中甚至有年过半百的老妇人。
这群英国人为了搜刮财物,甚至还会掘开路边的坟墓,从棺材中搜索陪葬品,部分想要阻止英军暴行的当地村民也受到了他们的殴打,许多人还因为保护祖坟而被活活打死。
随着英军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村庄都遭到了英国人的洗劫,这群暴徒甚至在村镇中当着人们的面,调戏年轻女子,丝毫不把中国百姓放在眼里。
▲港口停靠的英国军舰
目睹着英军暴行的年轻人们最先坐不住了,他们联合起来围攻了调戏乡民韦绍光妻子的几名英军士兵,这些士兵虽然手持枪支,但在三元里百姓的包围下,最终还是被群殴致死。
这件事发生之后,当地的乡绅们知道英军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便开始着手组织防御力量。
二、三元里之战的战前准备
在三元里百姓意识到一场大战在所难免的时候,如何有效快速地组织起一支队伍,就成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清朝末年,由于广州地区的政治环境相对复杂,因此在三元里等地区的民间治理一般要依靠乡绅和当地社学的组织。
▲晚清乡绅形象
所谓“社学”是明太祖朱元璋提出的概念,其本意是想让乡民们也能受到一定的教育,以便统治秩序的稳固,而后社学却逐渐发展成为以文人为主导的民间管理体系。
社学中的文人在当地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可以辅助乡绅管理百姓,而且各村镇之间的社学还有一定的联系,这让他们可以迅速组织起众多百姓并投身到大规模的集体活动之中。
▲清末乡勇
与此同时,广东地区还有数目众多的秘密社团,其中尤其以天地会等组织最为著名,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这些组织多是为了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而成立的,为此社团中的不少成员都练得一身好武艺。
而且相比于社学这样的松散组织,天地会等社团的内部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这也让他们在战斗中能够爆发出更加强大的战斗力。
这些秘密社团在三元里之战中,也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不过由于其地位特殊,因此在当时的文献资料中并无太多提及。
▲天地会成员合影
除了三元里当地的社团组织之外,部分广州市民也参与到了抵抗英军的战斗之中。
清末时广州城内手工业发达,三元里等地区的不少百姓,都选择进城做了“工人”,各行各业的工人也组建了大量的行会,来保证彼此的利益。
在英军的暴行传入广州城后,这些工人们也坐不住了,纷纷表示愿意加入义军和英国人作战。
其中纺织工人和采石工人表现得最为积极,在日后的战斗中采石工人们都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他们高举着打石用的铁锤,径直杀向英国人的队伍,丝毫不畏惧敌人的枪炮,这给其他义军提供了很好的鼓励。
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是在此战中伤亡最为惨重的,这也是为什么采石行会,后来在广州城内备受推崇和尊敬的原因。
除了以上的民间组织外,三元里各村镇的农民也是不可忽视的角色,他们亲眼目睹了英国人的暴行,因此几乎不需要动员,这些人便全部投身到了义军之中。
在这些行会社团的组织下,人数众多的义军被安排得井井有条,但武器装备的劣势让组织义军的乡绅头目们很不放心。
▲晚清时期的工人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伤亡,他们提出了诱敌深入再将对方一举歼灭的作战方针,与此同时为了报复的英军也兵分三路,向三元里逼近,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三、三元里大胜
关于三元里之战的细节历来众说纷纭,这主要是因为中方和英方的史料记载之间存在较大的出入。
在中方的史料记录里,三元里之战是一场一边倒的大胜,英军在见到义军的诱饵部队之后轻敌冒进,进入了义军包围圈中,之后义军从四面八方一拥而上,将英军团团包围。
虽然英军依靠武器优势,杀死了部分义军,但巨大的人数劣势还是让他们难以抵挡,二百多名英军很快就被义军手刃。
▲参加三元里抗英的义军
之后部分残兵败将逃到了附近的山林中,他们趁着夜色脱下衣服挂在树梢上故作疑兵,上前查看的义军就会被暗枪打死。
无奈之下,义军只好等到第二天一早再进入山中搜查,最终又杀死了许多漏网之鱼。
就在义军们准备继续歼灭被包围的英军时,广州知府余保纯带着清军部队赶到了战场。
起初义军还以为他们是来助战的,但余保纯却找到了义军的几名领袖,呵斥他们私自用兵,不顾全大局,命令他们将剩下的英军全部放走。
虽然义军头领们对这个决定十分不赞同,但碍于余保纯的地位和其身边的清军,他们最终还是答应了余保纯的请求,让其带着残存的英军回到了广州城。
没能将英军尽数消灭,也成了三元里义军们的深深遗憾。
▲十九世纪的英军
但是在英军的官方记录中,三元里的战况却并非如此。
英方宣称在三元里战斗当天,英军先是击溃了几支小股义军,之后便和几万人组成的大部队遭遇了。
但义军并没有主动发起攻击,倒是英军发射了几枚火箭炮,希望能够在人群中开辟出一条继续前进的道路。
但就在英军准备继续架设更多火箭炮攻击的时候,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士兵们几乎看不到眼前的任何东西,闷热的天气让英国人呼吸困难,无奈之下他们只好选择暂时撤退。
▲英军的康格里夫火箭炮
看到英军撤退之后,义军才开始向英军的后方和两翼靠拢,不过由于忌惮英军手中的火枪,义军并没有主动发起攻击。
后来义军们发动了几次尝试性进攻,在看到英军的火器因为暴雨失效之后,他们便开始用钩竿拉拽落在队伍后头的英军士兵,那些被勾到的人就会被拖走然后砍死,部分不慎跌入路旁水沟的英军也被义军所杀。
但从始至终义军都没有从正面发起进攻,而在整场战斗中死亡的英军数量,也不过几十人而已。
由于中英双方的战斗史料记录,存在较大出入,因此关于三元里之战的争论一直没有平息。
不过,从英军随后匆匆撤出广州地界的选择而言,中方的记录无疑更加可信,当地广为流传的英雄故事,也让我们的胜利更有说服力。
▲三元里抗英浮雕作品
虽然三元里之战没能全歼被包围的英军,更没能扭转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颓势,但这场战斗作为中国近代反击外国侵略者的第一次胜利,在中国历史上依然有着非凡的意义。
其让国民有了坚定的信念,知道中国人是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打败外国侵略者的,而这种精神力量也支撑着一代代国人,投身于伟大的革命事业,最终帮助中国人民走出了黑暗的时代。
注:
本文关于三元里之战的相关内容参考自《三元里民众抗英事件新探》,发表于2014年4月发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