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施余力喜欢这句话。援藏工作面临很多挑战。除了高原环境带来的影响外,还在于他执教的数学学科是高中阶段相对较难的,也是当地学生最薄弱的学科之一。他没有因此懈怠,而是相信通过援藏人的接续努力,高原上的孩子终会绽放光芒。

带学生折纸锻炼空间想象力

当地教师的课堂教学较为传统。施余力希望塑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要总是老师在讲,要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边讲边练边思考。同事对改变课堂教学存在疑虑,担心学生是否能够适应,尤其是强调思维和灵活应用的环节时,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施余力承认,同事的看法反映了当地的客观学情。但可以想办法循循善诱,比如,从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着手。在讲授立体几何课程时,他带领学生们一起折纸,制作立方体、圆锥体模型,锻炼空间想象力。

同事们渐渐发现,施余力带的学生有更好的课堂活跃度。当老师提问时,很多学生愿意发言,他们有胆量和信心展示自己的想法。施余力说:"当然,转变需要时间,这绝非一年两年之功,可能需要一批批援藏教师持续努力。"

引领辐射把教研讲座送下乡

引领辐射是教育援藏工作的重要部分,施余力积极参加听课带教、教学讲座以及县乡"送教送研"活动。其间,更深入地了解当地教育教学的特点,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在定日县,施余力围绕"从课程标准的连续性到课堂教学的一致性"主题举办专题讲座,内容涵盖新课标颁布的历史、新课标的连续性、基于新课标的课堂教学和基于初高衔接的教学建议。他以非常接地气的讲解风格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赢得了在场数学教师的认可。定日县第一初级中学负责人说,施老师的讲座内容充实,打开了更多思考空间。

这两年,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努力,以及学校党委的培养和考察,施余力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这让他进一步坚定了扎根雪域高原,为教育均衡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自身力量的决心。

人物小传

施余力,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援藏任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高中部数学学科教师。

作者:沈竹士

文:沈竹士 图:受访对象提供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范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