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一段时间南京什么地方最热闹,刚刚修缮完毕的浦口火车站,绝对榜上有名。

“全国最文艺的火车站”,这是往来游客给予它的赞誉。

谦虚了,说它是“全宇宙最文艺的火车站”,也未尝不可。

当然,它也的确配得上这样的美名,毕竟,很多人在还没有坐过火车的年纪,就已经从语文课本上,瞥见了浦口火车站的好风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朱自清在这里和父亲话别,还写就了经典的《背影》,引为一段文坛佳话。

可你知道吗?浦口火车站所在的老浦口,文艺的可不止火车站,这里吃得文艺、穿得文艺,连寻常的街头巷陌都自带文艺气质……

这期推文,就和文脉君一道,打卡南京这个充满文艺色彩的“门前宝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坐标“老浦口

说起浦口区,南京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

你骑行长江大桥,不过几公里,过了江就是浦口;你想吃葡萄了,一路向北去盘城采摘,这里也是浦口;你要远离光污染,于是在最西边的星甸看星星,这里还是浦口。

且不说这些地方,就算是误入了老山的密林,绕出来的过程都让无数徒步爱好者怀疑人生。

那么,所谓“老浦口”具体是哪一片,一百个南京人可能有一百种答案。

但人们都有一个模糊却约定俗成的概念:花两块钱坐上中山码头的轮渡,过了江,就是老浦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个世纪,关于老浦口有一个说法叫“两浦三镇”。

所谓“两浦”,是相对铁路而言,以两个火车站得名,即浦口站和浦镇站。

而“三镇”,有两种表述,一种说是浦口镇、东门镇和南门镇,还有一种说的是东门镇、南门镇和大厂镇。

不管是哪一种,都不妨碍这里在时代的变迁中,被赋予大量的文学和历史色彩。

修缮的车站、锈蚀的铁轨、斑驳的砖墙,还有明代的城墙和清代的民居,到处可见岁月的痕迹。

满满的文艺气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文库·书目编》之《江苏艺文志》记载,浦口区明洪武九年(1376)析六合孝义乡,和州遵化、怀德、任丰、白马四乡,滁州丰城乡而置,以古六合县宣化镇(即今浦口镇)旧称而名江浦县,属应天府。原治浦子口(今浦口),洪武二十四年(1391)迁旷口山新开路口(今珠江镇)。清属江宁府。1912年仍称江浦县。1914—1927年属金陵道。1958年初次属南京市,1971年再属南京市。2002年4月,原浦口区、江浦县撤销,成立新的浦口区。

吃也文艺

文艺青年来老浦口,忙着架起“长枪短炮”,拍摄码头和绿皮火车。

而好吃之人来到老浦口,只怕三天三夜也吃不完。

想吃点有烟火气的,浦口公园,公交底站,梧桐树下摆一张桌子,夏吃凉粉绿豆汤,冬吃炒面炒酿皮。

想吃一点新鲜出炉的,浦东路超大号的菜市场包罗万象,就连江对岸有心买着新鲜果蔬的居民,也会早早乘船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即使是闭着眼睛吃,也基本上不会踩雷,馄饨店、面条店、烤鸭、童子鸡,遍地二十年以上的老字号,都是南京特色。

这时候可能就有人要问文脉君了,“烤鸭是南京的特色不假,童子鸡什么时候也成了南京特色了。”

什么时候?100年前就是了!

翻开《江苏文库·史料编》,你会发现童子鸡的确是百年前的南京特产,和板鸭、烧鸭、盐水鸭并列。

像《最新南京游览指南》《实用首都指南》里,都曾写到。其中一则是这样写的:

“童子鸡又名油鸡,味鲜而嫩,为冬季佳肴。每只价约七八角至一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文库·史料编》中多处出现了关于南京童子鸡的描述。

穿也文艺

不光是吃,老浦口的穿也是极文艺的。

让我们倒序几笔,看一看明代的浦口区。

相传洪武年间,朱元璋巡视江北,见浦口地势“扼抗南北,钳制江淮”,是应天府的天然屏障,遂下令建浦口城,筑明城墙。

从明代开始,这片区域的染布业就非常发达。这里不得不提一嘴碧泉、清泉这两条天然的护城河。

当年,沿河一带有多处染布作坊,利用泉水染成的布,取名为“京青”,广为行销,获利颇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文库·方志编》中的《江浦埤乘》,就大量记载了当年的漂染往事,说这里“水宜染绿,色鲜而耐久”,征服了一大批时尚人士。

不仅是在国内,这些布料还走出了国门,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还专程“京青”带到了海外。

清代的康基田说过这样一句话:“浦绿甲天下,又宜染青,濠泗间入捆载转售,谓之‘京青’。”

不过,在明清时期流行了几百年之后,京青终究还是式微,后来,只剩下耸立的古早染坊,无声讲述世事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文库·方志编》之《江浦埤乘》中不乏浦口盛产染料、绿布的记载。

东门、门东,傻傻分不清

说起老门东,大家都熟悉,古色古香,文艺范儿足。

但你知道吗,浦口还藏着一个老东门,论起古意、论起文艺,也不遑多让。

东门是个什么门?

明代,浦口开了五座城门。南边两个,名叫清江门、望京门,西边一个,唤作万峰门,北边还有一个旸谷门,东边这座叫做沧波门。

明清时期,沧波门是南北要冲,东西通道,是漕运集散地,水陆码头,聚集了许多南来北往的商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到了民国时期,这里已经是南京颇具规模的古镇,百货、五金、粮店……生活气息浓郁。

即使是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依旧相当有人气,当时赶庙会、看电影的人络绎不绝。

既然提到了东门,就不能不说南门的龙虎巷,这里也有一批原汁原味的老建筑。

不过这里的老建筑并不江南,而是带有强烈的北方津派风格。

清代光绪年间,津浦铁路兴建,大量北方修路工人随着工程南下南京,渐渐在浦镇车辆厂西北侧形成街区。

一幢幢具有清代津派风格的民居拔地而起,成为近现代南京大工业初始期产业形成的重要证物。

而龙虎巷之名,正暗含着藏龙卧虎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文库·史料编》里面还可以看到当年津浦铁路的价目表

文艺,又不止文艺

时至今日,人们说起老浦口,立马就会想起,这是一个文艺的地方。

这里很文艺,可又不止文艺。

很多人不知道,上演父子情深的浦口火车站背后,还有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抗战打响,战火纷飞,故宫文物迫切需要转移。1933年春天,故宫文物由专车运达这里。

3月3日,大量文物从浦口列车上卸下,分批渡过长江。

在文物迁徙过程中,有趟满载文物的火车通过铁轨直接开上了轮船,创造性地完成一次跨过长江的奇迹壮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浦口就像一个面容安详的长辈,穿越了世事沧桑,岁月静好,对着淡淡的夕照,与身旁空旷的江面融为一体。

浪花尖上耍划子,双手摇起桨杆子,你不用刻意和她结识,只需要到那些文脉深远的街巷走一走,心自然就打开了。

文 |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