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紫牛新闻
提到腹膜后肿瘤,绝大部分人都觉得相当陌生。它的早期症状非常隐匿,一些患者表现为肚子变大,会误以为是“发福”了。正因为临床少见,患者不仅不知道去哪里就医,也很难早发现、早治疗。10月26日,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委会在南京召开江苏省第二届腹盆肿瘤学术会议,专家指出,全方位认识腹膜后与盆底肿瘤及其特征、治疗手段等,对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肚子大了,警惕腹膜后肿瘤找上门
有少数患者,肚子不断地增大,但身体自感没有任何的异样,也没有常规体检,自以为是“肥胖”“发福”,没想到却是被“冷门”的腹膜后与盆底肿瘤“盯”上了。
54岁王阿姨(化名)最近被家人提醒双侧臀部不对称,她自己一摸,感觉臀部似乎是长了瘤。于是王阿姨去当地医院做B超检查,发现臀部肿瘤长到了盆腔,CT确认腹盆腔90%被肿瘤充填,而她自己却一点不适也没有。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马益民介绍说,腹膜后与盆底肿瘤一般生长在腹膜后方或盆底处,因其位置深、周围重要脏器、血管密集、解剖结构复杂、手术空间狭小,手术难度高、风险大。
根据国际结缔组织肿瘤年会报告,目前腹膜后软组织肉瘤达70余种,因其发病率仅占恶性肿瘤不足1%,在肿瘤中显得较为“冷门”。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患者绝对数不低,同时,也正因为临床少见,患者不仅不知道去哪里就医,也很难早发现、早识别,从而早治疗。
那么,对于这种“藏得深”的疾病,出现哪些症状需要提高警惕?
“如果突然发现肚子大了一圈,感觉像是胖了;或者不明原因的腰部不适、腹部不适,腹胀、腰疼,尿频,尿急就需要提高警惕。”马益民主任医师提醒大家,“建议每年的常规体检中,可以加一项腹膜后B超或者低剂量的CT平扫,也可以早发现。”
该疾病手术和综合治疗有望更规范
由于这种疾病早期没有症状且隐藏深,有的患者来时肿瘤已经长得很大。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腹膜后肿瘤外科(国家创伤医学中心腹部创伤组)主治医师肖萌萌告诉记者,他们团队前段时间收治了一名巨大腹膜后肿瘤患者。患者为37岁的中年男性,术后切除的肿瘤重达60斤,几乎是一个小孩的体重。“虽然切下肿瘤的有60斤,但患者因患病导致长期营养不良,术后体重只有120斤。”肖萌萌医生介绍说,患者在5年前曾接受过一次手术,但后来肿瘤复发。“其实最开始肿瘤并不大,如果第一次手术能切除干净,病人获得治愈的概率就会明显提高。我们也呼吁一定要建立这样的行业规范,对于患者来说,就是能够及时找到有经验、有条件医院去做手术。”
“目前大部分医院都是单专业的单兵作战,无法形成多学科诊治模式。因此,如何解决腹膜后与盆底肿瘤的专业化规范化治疗已成为肿瘤学领域的难点,成为该领域专家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马益民主任如是说。
2023年6月17日,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委会在江苏南京成立,这是江苏省首个腹盆肿瘤专委会,同时也是全国目前成立的第三个省级腹盆疾病专委会。马益民主任说,“专委会的成立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成立地区多学科合作组,尽早在全省开展推进腹膜后与盆底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肿瘤二级预防体系。”
据悉,江苏省人民医院已经于去年10月开设了腹盆肿瘤联合门诊,目前已经接诊25例极为复杂的经历多次手术再复发的腹盆肿瘤患者,骨与软组织肿瘤病区一年来已经成功收治109例腹盆肿瘤患者。
“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江苏的同道们在腹盆肿瘤诊治方面将做到更加集中、更加专业、更加规范,尤其在不同分期、不同类型肿瘤患者的手术切除范围和后期综合治疗方面将更加一致化,减少了手术盲目扩大或切除不足以及术后不规范治疗带来的不良后果发生。”马益民主任说,未来专委会将在科研方面还将对原发、复发及转移腹膜后与盆底肉瘤发生机制研究成果开展转化工作,为此类疾病早筛、早治、早防提供手段;还将与国内学术团队,开展国内外腹膜后与盆底肿瘤专业的学术合作交流,参与国内腹膜后与盆底肿瘤的诊治专家共识、指南、规范、标准的制定,更好地造福全省腹盆肿瘤患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王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