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真实案件,资料来源: 东方网——《上海警方靠封存指纹破31年前连环电击杀人案》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案件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
"你要干什么?"老冯在黑暗中惊醒。
"对不起..."黑影的声音在颤抖。
"站住!"
"啪"的一声响,似乎什么东西掉在了地上。
"报警吧,这案子跟上海的电击杀人案好像啊。"
"你说他们能找到我吗?"
"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几声惊雷炸响,暴雨倾盆而下。
《三十一年追凶》
第一章:命案暗影
一九八一年八月十日,上海,阴。
潮湿闷热的空气在建华旅馆的走廊里凝滞。
服务员小张拖着疲惫的步伐,沿着昏暗狭窄的楼梯向地下室走去。
四十二号房的门板上斑驳着岁月的痕迹。
他习惯性地敲了敲门。
"打扫卫生。"
没有回应。
他又敲了敲。
依然是死一般的寂静。
"可能还在睡觉。"小张嘟囔着,掏出钥匙打开了房门。
阴冷的空气扑面而来。
房间里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味。
小张皱了皱鼻子,摸索着打开了电灯。
昏黄的灯光下,三号床上蜷缩着一个人影。
"这位客人,该起床了。"
人影一动不动。
小张壮着胆子走近,轻轻推了推那个身影。
瞬间,他的手像触电般缩了回来。
床上的人浑身冰凉,嘴角渗出暗红色的血迹。
"啊——"
凄厉的尖叫声划破了旅馆的宁静。
这一刻,一个横跨三十一年的命案正式拉开序幕。
静安分局刑侦队长王学仁接到电话时,正在处理另一起扒窃案。
"什么?电击死亡?"
他放下手中的笔记本,脸色凝重。
"马上到。"
十分钟后,王学仁带着专案组出现在建华旅馆。
"死者是青岛假肢配件厂的采购员,叫小李,二十八岁。"值班民警递过来一份简报。
"八月八日到上海出差,入住我们旅馆。"服务员小张的声音还在发抖。
法医蹲在床边仔细检查。
"死者身上有十几处淡黄褐色的烧灼痕迹,主要集中在头颈、后背等部位。"
"现场没有打斗痕迹。"勘查员补充道。
王学仁的目光扫过房间每一个角落。
突然,他的视线停在了天花板的通风管道上。
"那里,"他指着离地两米高的位置,"给我架个梯子。"
"老王,发现什么了?"专案组的同事递上手电。
王学仁仔细检查通风管道内部。
"有东西。"
他小心翼翼地取出几根用黑胶布缠在一起的电线。
"还有..."他继续摸索,"一个红色头箍,两端是金属物体。"
"这是凶器?"
"很可能。"王学仁点点头,"让技术科提取指纹。"
专案组在现场忙碌的时候,艾红光已经坐上了开往嘉善的长途汽车。
他的手心里全是汗。
昨晚的一切像一场噩梦,却又真实得让他喘不过气。
"我这是在干什么..."他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喃喃自语。
出发前,他本只想找个机会偷点钱。
电击器是他在农机站修理拖拉机时突发奇想。
"只要把人弄晕,拿了钱就走..."
可是当他看到小李戴着名贵手表,衣着体面的样子,内心的贪婪便控制了理智。
深夜,他蹑手蹑脚地起身。
颤抖的手指将自制的电击器连上电源。
"对不起..."
他在心里默念,然后狠狠按下了开关。
小李身体抽搐了一下,很快就没了动静。
艾红光的心跳得厉害。
他飞快地摸走手表、钱包,然后把作案工具塞进通风管道。
清晨,他连行李都没收拾,匆匆离开了旅馆。
现在,坐在颠簸的车上,艾红光摸了摸口袋里的钱。
二百多块钱,还有一块瑞士罗爱斯手表。
"发财了..."他苦笑着,却感觉胃里一阵翻腾。
与此同时,上海警方已经发现了重要线索。
"死者的同屋住客李义清不见了。"专案组的同事报告。
"查他的身份信息。"
"用的是吉林省双阳镇中医院的介绍信。"
王学仁皱起眉头:"立即核实。"
三天后,消息传来:根本没有这家医院。
"果然是伪造的..."王学仁咬着牙,"这个李义清,就是我们要找的凶手。"
【就在警方全力追凶的时候,一个不知名的男子正在嘉善县的旅社里,盯着熟睡的老冯,手里的电线在黑暗中闪着微弱的蓝光...】
第二章:逃亡轨迹
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六日,嘉善县魏塘镇。
夜雨淅沥。
韦塘旅社的走廊里,昏暗的白炽灯在雨声中忽明忽暗。
五十二岁的老冯在床上翻了个身,浑身一阵发麻。
他强撑着睁开惺忪的睡眼。
借着窗外微弱的光线,他看到一个人影正俯在他身上。
那一刻,老冯的心跳几乎停止。
"你要干什么?"
他本能地一把抓住对方手中的东西。
"啪"的一声,什么东西掉在了地上。
"站住!"老冯大喊。
走廊里突然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
那人影像受惊的野兽般窜向窗口。
"有小偷!抓贼!"老冯挣扎着爬起来。
艾红光翻过围墙的瞬间,一声闷响。
冰凉的河水瞬间吞没了他的身体。
"救...救命..."
他不会游泳,在水里拼命挣扎。
幸运的是,这段河流并不深。
他的脚勉强能踩到河底。
顾不得浑身的泥水,艾红光跌跌撞撞地爬上岸。
躲在芦苇丛中,他听见远处传来嘈杂的人声。
"怎么样?找到人没有?"
"没有,可能跑远了。"
"报警吧,这案子跟上海的电击杀人案好像啊。"
艾红光的心猛地抽搐了一下。
上海的案子,已经被发现了吗?
他不敢再多想,强忍着寒意,摸黑沿着铁路线向金山方向逃去。
天亮时分,他在路边的小店里买了件布衣,换下湿透的衣服。
"去哪里?"售票员问他。
"上...上饶。"他结结巴巴地说。
火车摇摇晃晃开向江西。
艾红光望着车窗外飞逝的风景,内心充满了恐惧。
"不能再干了..."他默默告诫自己。
可是当他看到口袋里仅剩的几张皱巴巴的票子,贪婪又开始在心里滋长。
"再来一次,最后一次..."
九月十一日,上饶市。
艾红光化名陈志伟,住进了上饶饭店。
这一次,他显得从容了许多。
甚至还和同屋的住客一起去看了场电影。
"你是哪里人啊?"同屋的小于问他。
"江西人。"艾红光装作随意地回答。
"我看你口音不像啊。"
艾红光的手微微颤抖,但脸上依然保持着微笑。
深夜,他又一次举起了那根致命的电线。
这一次,他没有任何犹豫。
得手后,他甚至还写了一封信,试图混淆视听:
"于伟二位:我无法救你们,我和我全家的命都在他们手里。今夜他们放了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平安..."
与此同时,上海警方的调查也陷入了困境。
"王队,有新情况。"专案组的老季拿来一份电报。
"嘉善那边有类似案件,但凶手逃了。"
王学仁点燃一支烟:"让我猜猜,又是同住一个房间的'客人'突然消失?"
"没错。他们已经派人来对接了。"
"那上饶和九江的案子呢?"
"笔迹鉴定结果出来了,"老季递过一份报告,"填写旅客登记单的确是同一个人。"
王学仁站在窗前,久久凝视着窗外的雨幕。
"这家伙,究竟是谁..."
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一张全国协查通报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两年后的一个早晨,艾红光因为一起小小的抢劫案被捕。
在看守所里,他按下了自己的指纹。
这枚指纹,将在三十年后成为打开真相之门的钥匙。
可此时的他,尚且蒙在鼓里。
第三章:时光追踪
一九八三年,秋。
江西省看守所大门缓缓打开。
艾红光眯着眼睛望向外面的阳光。
三年的牢狱生活,把他曾经挺拔的身躯压弯了几分。
"回去好好过日子吧。"狱警拍拍他的肩膀。
艾红光点点头,紧了紧怀里那个破旧的布包。
包里装着他所有的家当:一件褪色的衬衫,几封家书,还有一张全家福。
照片里,三个孩子都还小。
"爹,你啥时候回来啊?"
最小的儿子在信里歪歪扭扭地写道。
艾红光的眼眶湿润了。
回到白鹭镇的农机站,日子重新步入正轨。
修理拖拉机的技术让他在镇上小有名气。
"老艾的手艺好啊!"
乡亲们都这样说。
日升日落,春去秋来。
如果不是偶尔午夜惊醒,那些藏在记忆深处的暗影似乎已经离他很远。
可每当看到报纸上的命案新闻,他的手就会不自觉地发抖。
"爸,你怎么了?"大儿子担心地问。
"没事,可能是天冷。"他勉强笑笑。
生活就这样平静地流淌,直到一九九八年。
"爸,弟弟好像得了重病。"二儿子在电话里哭着说。
医院的诊断结果像晴天霹雳:淋巴癌。
"上海,必须去上海治疗。"主治医生说。
艾红光的心猛地揪紧了。
上海,那个埋藏着他罪恶的城市。
十七年了,他一直避免踏上那片土地。
"爸,你说弟弟会不会死啊?"小孙子抽泣着问。
艾红光咬咬牙:"不会的,爷爷带你去上海看病。"
就这样,他又回到了这座城市。
熟悉的街道,陌生的高楼。
恐惧和不安如影随形。
每次路过派出所,他都忍不住加快脚步。
每个盯着他看的路人,都让他心惊肉跳。
而此时的上海刑侦总队,却迎来了一位年轻的警员。
刘志雄,警校优秀毕业生,分配到刑侦总队刑迹中心。
"小刘啊,这个是我们科室的镇科之宝。"
师傅指着那台崭新的指纹比对系统说。
"现在可以储存二百万份指纹了,比以前先进多了。"
刘志雄虚心地点头。
从此,他便在这小小的办公室里,开始了与指纹打交道的日子。
一枚枚指纹,一个个案件。
他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同事们都说他太较真。
可他知道,每一枚指纹背后,都可能藏着一个未解的谜题。
就像档案室里那个尘封的电击杀人案。
"三个死者,一个幸存者。"
师傅曾经说过。
"这案子,困住了整整一代上海刑警。"
二零一二年四月十八日。
春雨淅沥。
刘志雄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比对指纹。
突然,屏幕上的两枚指纹重合了。
他的心跳漏了一拍。
这枚指纹他再熟悉不过。
三十一年前的电击案现场,凶手遗留在通风管道里的指纹。
他连忙调出对比的档案。
艾红光,男,一九八三年因抢劫罪入狱,服刑三年。
"天啊..."
刘志雄的手开始发抖。
他立即请来几位老专家复核。
没有错!
就是这个人!
【专案组火速赶往江西鹰潭,而此时的艾红光正在工地打桩,浑然不知一张大网正在悄然收紧,就像三十一年前的那个夜晚,命运的齿轮又一次转动了...】
第四章:真相终浮
二零一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清晨。
东乡县高铁建设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惊醒了沉睡的黎明。
艾红光裹了裹单薄的外套,跟着工友们往工地走。
六十三岁的他,已经习惯了这种起早贪黑的生活。
"老艾,今天项目部说要开会。"工友小李喊他。
"开会?"艾红光愣了一下,"开啥会?"
"说是要统计一下六十岁以上的工人。"
艾红光的心突然悬了起来。
"这大清早的,统计这个干啥..."
他嘟囔着,握着茶杯的手微微发抖。
工地办公室里。
万宗来和几位专案组成员正在紧张地等待。
"都准备好了吗?"他低声问。
"放心,工地所有出口都有人盯着。"
"记住,一定要稳,千万别打草惊蛇。"
阳光渐渐升起,工人们陆续走进办公室。
突然,万宗来的眼睛一亮。
一个戴着草帽,手里拎着塑料茶杯的老人出现在门口。
略微佝偻的身影,平静的眼神。
这张脸,他已经在照片上看了无数遍。
万宗来不动声色地冲同事使了个眼色。
"艾师傅,麻烦你过来一下。"工头喊道。
艾红光走到桌前。
"我们是上海来的警察。"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击碎了艾红光平静的面具。
他的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
塑料茶杯"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不用紧张,配合调查就好。"万宗来轻声说。
审讯室里。
艾红光望着面前的几名警察,突然笑了。
"早就料到这一天会来。"他说,"就是没想到会等这么久。"
"要从哪里开始说呢?"他自言自语。
"从一九八一年八月十日说起吧。"万宗来打开笔录本。
艾红光点点头,眼睛里闪过一丝疲惫。
"那年我三十二岁,有三个孩子要养..."
往事如潮水般涌来。
农机站的日子,假介绍信,自制电击器。
青岛来的小李,他的手表,他的钱包。
嘉善县的老冯,冰冷的河水。
上饶的客房,九江的黑夜。
一桩桩,一件件。
"后来怎么不再作案了?"专案组的人问。
艾红光苦笑:"害怕了。"
"那些年,只要听到敲门声就睡不着觉。"
"儿子结婚,我高兴得喝醉了,却在半夜惊醒,梦见那些人来找我。"
"孙子得了癌症,要去上海治疗,我害怕得要命,可又不得不去。"
"这些年,我做了很多好事,想弥补过去...可是..."
他的声音哽咽了。
五月十五日,审讯终于结束。
专案组马不停蹄地南下北上,通知受害者家属。
青岛,小李的弟弟伏在桌上痛哭。
"哥,你可以瞑目了..."
嘉善县,八十三岁的老冯颤抖着点燃一支烟。
"都说我运气好,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也是为了看到这一天啊。"
上海,已经七十七岁的王学仁接到电话时,正在和老伴喝茶。
"破...破了?"他的声音颤抖着。
"老王,你这一辈子的心事终于了了。"老伴拍拍他的手。
刘志雄站在指纹室的窗前,望着窗外的阳光。
"师傅说得对,干这一行,就是要耐得住寂寞。"
档案室里,那份尘封三十一年的案卷终于可以画上句号。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二零一二年的春天,一个横跨三十一年的悬案终于尘埃落定。
从那以后,上海警方的指纹库又增添了更多新的技术。
而这些静静躺在数据库里的指纹,依然在诉说着那些未完的故事。
在押送艾红光回上海的路上,他突然开口:
"这些年,我一直在等这一天。"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