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缙,著名的“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字大绅,一字缙绅。江西吉水县人,明初学者、文学家。解缙于洪武二年(1369)出生在江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据传解缙自幼便有着过人的天赋,被称为“神童”。据说他在襁褓之中便开始识字了,五岁时一篇诗文他听一遍便能够记住。七岁可以著文章,十岁能够每天背诵千言的文章并且终身不忘,十二岁时便读尽了《四书》、《五经》并且能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真意。解缙在二十岁的时候中了进士,由此步入仕途。可就是这样一位朱元璋和朱棣的两朝宠臣,如此聪明的一位才子,最后的结局竟然是被埋入雪堆中而冻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解缙之所以落得如此惨的下场,就在于他真的太聪明了。有一句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就是解缙这种人。解缙为官以后,常常因为学识渊博被朱元璋召见,朱元璋在与解缙谈论政治时还曾为了鼓励他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听了这话的解缙,不仅不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还以为朱元璋对他有很深的信赖度。第二天便向朱元璋上呈了万言书,向朱元璋建议应当改善一些政治举措,这使得一开始朱元璋十分“赞许”解缙的才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得了夸奖的解缙便如同脱缰的野马一样开始一发不可收拾起来。上书进言朝廷中的某些官员玩忽职守,因此遭到了一批大臣的记恨,解缙便被他们上书诬告了一番。朱元璋看着解缙的种种行径,认为解缙过于直言,缺乏该有的修养,不宜继续留在朝廷为官。于是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召见了解缙的父亲,对他说:“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于是解缙就这样跟父亲回了家。

后来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继位后,建文四年(1402)解缙被时任礼部侍郎的董伦所举荐,这才得以回京复职。后来朱棣造反,看清了局势的解缙投奔了朱棣。朱棣成功登基后,解缙便因为出众的才华得以升任了翰林侍读,成了朱棣的最受信任的近臣。后来当朱棣在朱高煦和朱高炽之间犹豫立谁为太子时,支持朱高炽的解缙在关键时刻影响了朱棣的决定,使得朱高炽被立为太子。而解缙的死亡之路便从这时候拉开了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缙因为支持太子朱高炽,其中一些言行被朱高煦查知,故此有意陷害解缙,朱高煦对朱棣说解缙向外泄露了当时君臣商议立太子时的交谈。虽然议立太子一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早就成了既成事实,但泄露宫中机密总是君主心中的一个疙瘩。于是朱棣找了个理由,说解缙在科举考试阅卷时读卷不公,将他贬至广西。解缙刚刚上路不久,又被改贬交趾。永乐八年(1410),解缙进京奏事,时逢朱棣亲征蒙古未归,于是向留守的太子朱高炽报告完毕,即行返回。朱高煦听说此事以后,就向朱棣报告称解缙进京目的在于趁朱棣不在,私下求见太子,引起朱棣暴怒。下旨将解缙抓起来严刑拷打,最后被埋在雪堆里生生闷死。就此,一代才子解缙的生命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解缙是一代才子,还曾编写《永乐大典》,对那个时代来说政治贡献可谓巨大。可令人惋惜的是,解缙最终被卷入了夺嫡之争的漩涡并且不幸成了这场战争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