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兰州市不断夯实中医药服务基础,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优质的中医药资源下沉基层,让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传统中医药诊疗服务,为解决基层医疗资源不均衡等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发挥,成绩斐然,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各级中医医院不断加强科室建设,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专科。其中,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中医妇科等科室凭借独特的诊疗技术和显著的疗效,吸引了众多患者前来就诊。如今,在城市和乡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内建成中医馆、中医特色科室已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城乡居民就近、就便享受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对中医药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发挥特色 拓展服务阵地

近日,记者在兰州市卫生健康委采访时了解到,我市中医药服务基础不断夯实,市县乡村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全面建立。2018年市政府投资13.81亿元、划拨86亩土地异地重建兰州市中医医院,2023年12月已经投入使用。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自筹资金1.8亿元,对5家县区中医医院进行新建和改扩建,97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特色鲜明的中医馆。市县区6家中医医院通过国家中医医院等级评审验收,创建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各级综合医院均加挂“中西医结合医院”牌子,设置中医科和独立的中医治疗区,全面提升了中医药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中医科和中药房全覆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极大满足了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

兰州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6年,历经68年的风雨历程,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医养为一体的综合性公立医院。医院实行“一院两区”的管理模式,不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夯实服务体系,在科室建设、中医特色、技术水平、人才培养和社会效应方面成绩斐然,为患者送去更多健康和幸福。

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敬胜伟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市中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预防保健特色优势,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网络,设立‘治未病’中心。率先在全省中医院开展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糖尿病科先后被评为兰州市市级中医特色专科和重点专科,彰显了医院在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卓越成就。今后,医院将继续秉承‘厚德、精诚、笃行、仁和’院训精神,充分发挥中医‘简、便、廉、验’等特色优势,推动名院、名科、名医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

“没用一片西药,纯中药控制好了我的血糖。”王先生逢人便夸。患糖尿病的五六年间,他尝试过各种偏方及其他治疗方法,血糖控制仍不稳定。2020年1月,他偶然得知市中医医院纯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消息,便前往就医。让王先生和家人感到惊喜的是,自从接受治疗后,他再没有服用过任何西药口服降糖。在糖尿病科副主任医师宁雪峰辨证施治下,应用纯中药治疗并配合药茶口服,截至目前王先生的血糖一直保持稳定。

在治未病中心综合治疗室,记者见到了正在接受药罐治疗的卢阿姨。最近天气变化剧烈,自感有些受凉的她特意来医院号脉、诊疗。“医生说我湿气重,拔完药罐,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年过六旬的卢阿姨是位被过敏性哮喘折磨了十几年的老病号,一年少不得要住院四五次。2019年夏季入伏,阿姨来到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开始接受“冬病夏治”,针灸加服用中药,感觉效果不错。

同时兼任治未病中心主任的敬胜伟对记者说,治未病,是近年来广为推崇的中医理念。卢阿姨患有沉疴旧疾,她遵照治未病原理中的“既病防变”原则,进行中医药防治,让疾病少复发甚至不再复发,与已经患上的疾病“和平相处”,收益很大。

传统疗法 点亮康复之光

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发挥,我市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中医药工作先进示范创建活动,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和榆中县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甘肃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区,永登县和皋兰县创建为甘肃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县。

在榆中县中医院,记者跟随脑病科护士长王巧巧来到治疗室和病房,偶遇一位来自陇南市西和县的年轻患者,这名23岁的女青年不幸罹患面瘫。口角歪斜、言语不清是这类病人的典型特征。“我是听了亲戚的介绍特意来找张大夫的。”女孩口中的张大夫正是脑病科的张建军医生,他运用针灸、闪罐、隔姜灸以及口服中药等诊疗手段治愈了不少面瘫患者。

该院脑病科是兰州市第三批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是以现代化高科技康复理论体系结合中医穴位理论为特色的多功能科室。科室强调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功能的评定和结果分析,有目的地设计治疗方案。

“我院针灸科、骨科、脑病科等科室在继承、创新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诊疗技术,突出中医特色,形成了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为主,配合其他疗法,不断推动科室发展的新模式。这些特色科室不仅承载着千年的中医智慧,更为患者点亮康复的希望之光。”榆中县中医院副院长汉博向记者介绍。

据介绍,多年来,榆中县持续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设施设备和基础条件建设,县级综合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均设立中医科、中药房,不断优化完善中西医协同机制,扩大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23家乡镇卫生院实现中医馆全覆盖,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纵向延伸 守护全民健康

走进城关区盐场路草场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浓郁的药香扑鼻而来。这里人头攒动,前来寻医问药的居民络绎不绝。中医诊室内,医师忙碌而专注,望闻问切,悉心诊断开方。中药房里,药师熟练地称取药材。古色古香的诊室,摆放整齐的中药柜,都彰显着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记者看到,中心中医治疗室的床位几乎满员。“我以前脾胃不好,特别怕冷,经常胀肚。现在坚持中医药治疗,不怎么爱感冒,天凉也不咳嗽了。”正在艾灸的胡大爷依从性好,治疗效果明显。

中心主任孙霞说:“每天两三百的门诊量,中医能占一半。今天人还不算多,每年的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段,来中医馆就诊的群众是要排队的。”孙霞告诉记者,中心中医康复科集传统中医与现代医疗技术于一体,突出中医专科特色,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与发展,打造出中心的“金名片”。中心聘请三位甘肃省名中医、城关区名中医长期坐诊并建立名中医工作室。

孙霞介绍,自2021年起,城关区试行中医药日间诊疗服务惠民生政策,通过中医适宜技术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减轻患者病痛,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减轻居民就医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惠民生政策为居民带来的实惠,在居民群众中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榆中县马坡乡卫生院始建于1953年,位于榆中县南山地区中心,陇右名山兴隆山腹地,承担辖区内1.66万人的疾病预防保健、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等工作,是一所凸显中医药特色的综合性乡镇医疗卫生机构。

多年来,马坡乡卫生院突出中医药特色,结合辖区内阴寒潮湿,蔬菜种植群众腰腿疼等疾患多发的特点,中医科重点开展中药内服、外敷、普通针刺、电针、灸法、拔罐、蜡疗等中医诊疗项目,对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均有良好疗效。

白波是榆中县马坡乡上庄村村卫生室村医,服务本村和周围村社2000多位乡亲。从医多年,除了帮助群众解决头疼脑热、管理慢性病等日常工作,他遇到的突发情况也不少。他说:“基层工作十分考验业务能力,村医应该做到小病善治、大病善识、急病善转、慢病善管。”

远离城市,身边没有大型医疗机构,乡亲们患了急病、重病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白波回忆起一件往事。那一年,隔壁村一位高血压患者因为突然眩晕被家人送到村卫生室,当时病人血压很高,情况危重,用中医语言可描述为“头昏欲扑”。白波通过观察和诊脉,开了一剂“镇肝熄风汤”,让病人服下,病情立即好转,赢得了转往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的机会。白波告诉记者,类似这样用中医药救治成功的病例还有不少。

“乡亲们很信任中医,除了服务好他们,我还得通过学习不断挖掘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白波曾多次到榆中县中医院、甘肃省中医院进修学习,于2014年完成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

“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是当下医疗卫生领域的一大亮点。这意味着更多患者能受益于中医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从中医诊疗技术的创新,到中药材质量的严格把控,再到中医人才的培养,每一个环节的进步都为中医药服务注入了强大动力。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多样化医疗服务的需求,更彰显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中医药服务走进千家万户,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书写更加灿烂的篇章。”兰州市卫生健康委中医科科长杨征如是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