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最早是怎么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西汉《太初历》开始,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完整地写入农历,它具有天文年历的特性,能很好地和各种天象对应。

东汉时期的王粲在《务本论》也说:“种有常时,耘有常节,牧有常期。”

由于“节气”反映了时候、物候、气候的变化规律,所以,它又可以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二十四个节气对于后世历书制作影响很大,它是中国传统气象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定气法”把太阳黄道的度数360°划分为24等份,随着地球公转,每移动15°就转换一个新的节气。

这样,每个月两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古人又将二十四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

“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称“二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因此,这些加起来就是民间所称的“八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置闰法】

这是农历用来协调阴历年与阳历年之间天数的方法。

现行的农历置闰法是采用“十九年七闰”,也就是每隔两年到三年,就必须增加一个与上一个月相同的农历月份,这个方法是依据二十四节气来定的。

从立春顺序到大寒,第奇数个就叫节气,第偶数个就叫中气。其中没有中气的月份就被称作上一个月的闰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附:描写节气的古诗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绝·小满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五绝小满》是由宋代诗人欧阳修所创作的一首描写小满节气时的风景诗。

翻译成现代汉语表达就是:

小满时节,夜莺在茂盛的绿柳枝头自由自在地啼鸣,明月照亮了万里长空。

我最喜欢观看这个时节田垄间的麦子了,在初夏的风中轻轻摇曳笑看那满地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