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网络上有一个问题:30岁/35岁后被裁员的年轻人,究竟是回老家呢,还是继续留在大城市打拼呢?
一部分人认为,既然被裁员了,那就回老家过点清贫的日子算了。
一部分人认为,回老家没有任何的机会,也没有任何的出路,而留在大城市,还有一定的机会,也还有一定的出路。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思考3个问题。
首先,自城镇化以来,大学生毕业后,都疯狂涌入大城市,为什么他们毕业后不回到小县城、农村工作呢?
其次,究竟是大城市的机会更多,还是小县城、农村的机会更多呢?
第三,综合比较,到底是大城市的竞争比较严重,还是小县城、农村的竞争比较严重?
02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年轻人之所以疯狂涌入到大城市,是因为大城市有活力,有适合他们的就业机会。同时,大城市的繁华,有利于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出路。
一个程序员,他只能去北京、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地区工作,而无法回小县城工作。
只有发达地区,才有互联网产业,才有适合程序员的岗位,而落后地区,根本没有这些产业,更不用说就业机会了。
一个工程师,他最好去大城市工作,而不要回小县城工作。
大城市的选择,要比小县城的选择更多。不仅选择方面存在差距,就连待遇方面也存在差距。大城市的待遇更好,小县城的待遇更差。
现阶段的年轻人,不论是否读过大学,都应该去大城市打拼。都是付出同样的劳动力,为什么不到“保障”更好的大城市呢?
越是发达地区,保障就越好。而越是落后地区,保障越一般。所有的保障,都是需要经济实力去支撑的。经济决定了一切,也决定了人之命运。
03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大城市的机会,绝对是多于小县城的机会了。
在大城市,基本各行各业都具备,岗位更是五花八门,只有你没听过的,没有大城市没有的。
而在小县城,岗位是稀缺的。哪怕有,也都是销售、服务员、保洁、保安、外卖员、快递员等岗位。
小县城的岗位,随便找个老头老太太都能胜任。而有点学历的年轻人,回到小县城跟老头老太太抢工作,工资两三千,岂不是很可悲吗?
这个时候,有人会说,年轻人回到小县城考公考编不行吗?
只能说,这不过是幻想罢了。在大城市考公考编上岸的概率,毫无疑问,要比小县城考公考编上岸的概率更大。越是穷地方,“水”和“潜规则”就越深。
小地方讲究的,是背景和关系,更喜欢关系户。而大城市,虽然也有关系户,由于机会更多,所以普通人还有上岸的机会。
04
最后回答第三个问题。
有一句千古名言:“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意思是。父母有资源,有背景,那就去经商,或者去做官。家庭在当地有实力,那就留在当地打拼。反之,家庭贫穷,最好就背井离乡,在外边寻找机会。
如果你身处小县城,那你会感觉到,做什么事儿都需要关系。哪怕是做个扫大街的清洁工,都需要有人推荐。
试想,在小县城,连做个扫大街的清洁工,都需要别人推荐,又何谈是其他有油水的岗位呢?
而在大城市,这些岗位随处可见,根本不用什么关系,就怕你不做。
表面上看,大城市的竞争更大。实际上,是封闭、落后的小县城竞争更大。或者说,回到小县城,除了一直失业,就没有任何的希望了。
发达地区,底层工作一大堆,中层工作内卷严重,上层工作讲背景。而小县城,连底层工作都需要讲背景。孰优孰劣,一看便知。
05
对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回老家,不是底层年轻人的出路,而是绝路。
读过书的年轻男性,如果回到小县城,就只能干销售、保安、保洁、快递等没有出路的工作。最后糊里糊涂结婚,代代贫穷。
读过书的年轻女性,如果回到小县城,既找不到工作,也只能沦为生育机器。命运,终究是悲催的。
千万不要觉得,回老家,这是最后的港湾。对于没有背景的普通人来说,回老家,只是绝望的开始。
人,如果可以选择,应该要到大城市打拼。大家都996,大城市可以月薪6000,而小县城只能月薪2000。
不仅月薪有差距,就连希望也存在差距。大城市机会多,有希望。小县城机会少,没希望,生活一眼看到头。
一切,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