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浙江境内最早的人类生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用“建德人”来代表的。然而,2004年,一件出自湖州长兴泗安镇的石器,改变了这一说法。

2004年,考古人员在泗安镇采集到一件燧石刮削器,由此发现了七里亭遗址。这场石破天惊的发现,填补了浙江百万年人类史上空白的基础。经古地磁测定,七里亭遗址的最早年代距今约100万年。浙江人自此知道——100万年前,之江大地上就有古人类在繁衍生息了。

一块福地:早期人类的理想栖息地

探访湖州长兴七里亭遗址,是在一个雨后的秋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太湖沿岸的长兴往西,杭长高速与沪渝高速通过泗安枢纽交错穿行,七里亭遗址就在两条高速交汇附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里亭遗址的标志碑 潮新闻 赵艺乔 摄

“遗址就在前面,距离我们现在的位置,不到百米。”一同前往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新民曾是七里亭遗址考古发掘项目的领队。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遗址发掘探方被夹在了高速公路和枢纽匝道之间,我们只能越过高速栅栏和层层绿植观望。“虽然没法走到探方边,但我相信,我们脚踩的土地之下一样有着百万年前古人生活的印记。”徐新民宽慰着无法抵达遗址探方边的记者。

脚下的土地,百万年前应该是什么样?

“那时候,七里亭遗址周边应该是一片森林茂密、水源充足、食物丰富又能防止水旱侵袭的‘福地’,为早期人类采集渔猎提供着理想的栖息之地。”徐新民说。

挡住记者一行探访遗址的高速公路,是让百万年前人类遗物与世人相见的契机。2005年,为配合杭长高速公路建设重点工程,当地正式启动文物勘探调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长兴县博物馆联合对七里亭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掘的地层剖面 图源:受访者提供

从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考古队员们一层一层剥剔泥土,在遗址上发现了19个地层堆积,挖掘的最深地层达到了距离地表12.5米,共出土了800余件石器

如今,部分石器存放在长兴太湖博物馆。在现代风满满的建筑物里,人们一眼就能望见百万年前的历史。

手镐、手斧、砍砸器、刮削器……在二楼“实证浙江百万年人类史”展厅,隔着玻璃柜,一个个远古石器安静陈列。徐新民对这些远古遗物如数家珍:“这些石器相当于现代人的斧、铲子、刀子和锤子,对早期人类而言,它们可以用来砍砸、切割、锥钻与挖掘等,是让日常生活更加便利的利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一行和徐新民(右一)在长兴太湖博物馆 潮新闻 赵艺乔 摄

一块石器:精雕细琢中蕴藏科学智慧

这些石器中,隐藏着早期人类怎样的日常?

或许在一个清晨,在七里亭生活的老弱妇孺在林地中采集野果,青壮劳力则手持石器工具,前往不远处的山岗寻找猎物。

或许在山岗上,他们幸运地发现一只破碎的麋鹿骨肉,这是某种凶猛的野兽刚刚饱餐一顿后剩下的“遗迹”。古人类欣喜地将其带回林地里。

或许古人类已经可以使用火了。傍晚来临,天色渐暗,他们点燃了火,将白天所获食物用刮削器切割下肉块,用火烤熟,与同伴共享美味。

“那时大地猛兽横行,对远古人类而言,要生存下去并不容易。这其中,石器是获取食物和防御猛兽侵袭的重要工具。”徐新民说,记者的思绪也被拉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兴太湖博物馆内陈列的石器 潮新闻 赵艺乔 摄

这些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石块”实则蕴藏了古人深沉的智慧。在长兴太湖博物馆,考古修复专家梅亚龙介绍,要打制石器,找到合适的石材是前提条件,而不同工具需要不同的形状,有了材料,打制时还需要找准打击点,做到稳、准、狠,力道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打制出称心的石器,“最关键的是用巧劲。”

“这可能是现代人眼中十分笨拙的存在,但古人掌握的石器之制造、使用技能,却是当时科学的顶峰。”徐新民说。

“七里亭的古人类对石器的打制、使用都有了基本的认知。”同行探访的浙江大学考古学研究生陈嘉鑫颇有感慨,“通过考古,我们得以穿越百万年与古人类‘相遇’,解析这片土地的过往。”

博物馆内,不时有游客驻足,隔着玻璃观望石器。恍惚间,仿佛眼前,百万年前古人类正打制石器,为下一场采集捕猎作准备……

对话考古学者徐新民

石器中的科技,影响至今

石器时代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开始,最广泛意义科学技术的开端。七里亭遗址出土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800余件石器。经古地磁测定,遗址最早遗存距今可达100万年。出土的石器中蕴藏着怎样的科学内涵?对现代人类生活,又有哪些启示?长兴七里亭遗址考古学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新民做客本期“浙江文化里的科学”。

发掘七里亭遗址时,如何判断出石器的年代?

答:我们主要根据土的颜色、质地、包含物等,区分出土层的文化层,另外根据土层本身的特点,可以初步判断出它的年代。石头自身的年代不代表它成为石器的真正年代,所以这件石器打制的具体年代,我们主要根据古地磁测定的手段,进行判断。花了一年多时间,确定这是百万年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取古地磁测年的土样场景 图源:受访者提供

远古时代人类为什么会大量制造石器?

答:石器的形态体现了人类的思想意图,自然界的普通石头却没有附加任何人类意志。

远古人类制作的石器,不是博古架上的摆饰,而是手功能的一种延伸,为了更有效地获取食物、延续生命。看一件石头是不是石器,首先要看它是否顺手,便于抓握、使用。重量也要恰当,不能太重,否则拿不动。石器需要辅助人类实施切割、刮削、挖掘、砍等行为,没有合理规范的刃部形状,难以胜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兴七里亭遗址出土的刮削器 图源:受访者提供

所以对应需求,人类制作出了刮削器、凹缺器、手镐、手斧、砍砸器等石器类型。比如刮削器,就是在毛坯较薄的一侧或两侧边缘打造成刃口,这样才能切割动物肉类、刮削木棒等。

石器的出现,蕴藏着怎样的科学内涵?

答:不是所有的石头都可以被制成石器。当时的人们也运用了一定的知识去选择适合打制工具的石头。他们挑选硬度在莫氏硬度6~7度的石头,这些石头是在自然界中较常见且容易加工成石器。此外,他们还会避免那些易碎或较软的岩石,以确保所选石头能够被有效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里亭遗址出土的砍砸器 图源:受访者提供

古人不仅在原址就地取材,也会将合适的石头带回营地再进行加工,避免因不合适或不适合做工具的石头而浪费精力。他们在选择和加工石头时,不仅要考虑石头的硬度,还要根据实际需要打制出所需工具的形状和角度。比如石头没有经过刃部处理,就无法割肉,必须削薄才能实现切割功能。它包含的是最基础的科学道理,对于百万年前的人类而言,这已经是他们的科学顶峰。

远古人类的生活工具对现代人类的生活有何启示?

答:自然界中没有唾手可得的馅饼,远古人类需要自食其力,采集野果、捕猎动物。为了方便获取食物,人造工具诞生了。

现在人类的所有日常生活行为和技术,都源于远古时期,人类使用的工具,比如捕鱼、制鞋、缝衣服等活动都有源头可以追溯。这些发现解释了人类从原始工具使用到现代技术演进的漫长历程,展示了人类对自身起源的好奇心以及科技进步的必然性。通过回溯遗址,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自身的来源和进化过程。

来源:潮新闻、省科协科普部

责编:叶 扬

美编:郑娜莉

一审:何百岳

二审:方佳佳

三审:周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