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
可见,一个家庭是否富贵,不是一代人的责任,而是三代人的责任。
深谋远虑的人,总能过一代,看三代,从而促进家庭持续兴旺。
如果一个家庭,三代人一起发力,就没有不成功的。
01
祖上积德,厚德载物。
《司马光家训》有言:“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遗子孙,子孙未必读;积阴德于冥冥中,以子孙长久之计。”
以上这句话,我们都耳熟能详,但是要做到,真的好难。
大部分的人,早已习惯了金钱至上,早早为子孙准备了房子,怕房子以后涨价,子孙买不起。
也有一些老人,把老家的房子修得特别奢华,认为这样做,可以留住家业,把祖先的一切都巩固起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房子会老化,甚至荒废,根本不能成为子孙发展的资本。
更怕的是,老人采用巧取豪夺的办法,得到了财富,让子孙蒙羞。从而,子孙做什么,都不顺利,毕竟祖辈的人品太差,陷入了一粒老鼠屎,毁掉一锅粥的困境。
自古以来,能够富贵的家庭,都符合“厚德载物”的规律的。
北宋司马光的祖父司马炫,平民出生,靠读书中了进士,做了普通的官员。
司马炫官职不大,但是口碑很好。
很长时间,他在耀州富平县做县令,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有一天,他审讯了一个罪犯,并且问斩了。之后,他发现罪犯的妻子和孩子,在老家没有收入来源,日子苦苦煎熬。
从此,司马炫把俸禄分出一部分,送给罪犯的妻子。
罪犯的妻子感激涕零,要把女儿送给司马炫为妾。司马炫说:“为了律法公正,我问斩你的丈夫;为了爱护百姓,我帮你度过难关。你不必感激。”说完,把罪犯的女儿认为养女,并找到好人家,帮助婚配。
因为祖上有德,因此司马光以及其父亲,都活成了一股正能量,人生节节高。
我们再看苏轼的爷爷苏序,辛辛苦苦赚钱,还乐善好施,也不让子孙和别人争夺名利。
文豪曾巩点评苏序:“为人疏达自信,持之以谦,轻财好施,急人之疾,孜孜若不急。”
在道德上,言传身教,就会形成优良的家风。一时半会不会看到什么成绩,但是未来的日子,子孙不会学坏,变好也很容易。
为子孙积德积福,这是祖辈最大的远见,是设计了一个永不衰败的棋局。
02
父母积业,保障衣食。
父母作为家里的中年人,是顶梁柱,定海神针,因此必须要谋业。
若是中年人不谋业,积累,老人苦苦支撑开销,孩子又嗷嗷待哺,这日子是没有办法过好的。
没有家业,要培养 孩子,赡养老人,也就是空谈。再好的孝道,也要落实到经济基础上来。
《舌尖上的中国》里,有句台词说得好:“半生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
想尽办法保证一家人,衣食无忧,自己辛苦一点,但也提醒了责任担当。
晚清名臣曾国藩,从一个普通家庭走出去,读书,做官。其背后,就是父亲在坚持托举。
读书,是要花钱的,钱从哪里来?就是父亲曾麟书劳动所得。
家里有几十亩地,努力耕种,收入也还行。
曾国藩在南京,一次性花掉一百两银子,买了史书。父亲知道后,非常肯定地说了一句:“书是用来读的,就行。”
换做穷苦家庭,这一百两银子,应该是父母一生都存不到吧。这还不暴跳如雷?
父亲常常说:“吾固钝拙,训告尔辈钝者,不以为烦苦也。”父亲愚笨,没有太多赚钱的方法,也没有地位,但是托举了子孙,这就是莫大的功劳。
父母们,好好赚钱,做低层次的工作,不丢人。这是为家庭积累富贵,为子孙铺好走向富贵的路。
03
孩子积能,超越祖先。
祖上、父母都做好了,下一步就看孩子的了。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是家庭持续兴旺的关键。
但凡富贵的家庭,都有一个迹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家庭的发展,不是墨守成规的,而是“以攻为守”。
孩子比大人厉害,那么孩子就打破了原有的家庭壁垒,可以得到更多的智慧,去更高层次的地方,能够走得更远。
家庭富贵,是一场接力赛,一代比一代走得远,那就富贵没有了上限。
有人说:“成就一个人,85靠人脉,15靠能力。”其实,你没有能力,哪里有人脉?
人都是贪图利益的,就是汇聚在一起,也往往是冲着某种利益而来,哪能让一个无能无德的人,在群里捡便宜呢?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逼着他汇聚能量,等 孩子走上社会,自然会有人脉。毕竟,合作的价值,摆在那里。
大人们记住了:“我们仅仅指望给孩子们两份永久的遗产:一份是根,一份是翅膀。”
夯实家庭的基础,是让孩子在好的环境下,长出更有力量的翅膀。
04
古人云:“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把三代人的力量融合在一起,分工协作,家里的一切都会顺顺利利。
求富贵,不能蛮干,不能贪婪,关键在于方法对路,财富和智慧、德行进行搭配。
祖上有德,惠及子孙;父母有业,生活富足;子女有能,乘势而上。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