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源自东汉·张机(字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本书原文选自明 ·赵开美所刻《仲景全书·翻刻宋版伤寒论》。原文后的条文号码是后世医学家为方便学习,按照原书条文次序所加。本书共选原文 195 条,其中必须背诵的 110 条,必须熟读的 85 条。

所附方剂歌诀参考了《汤头歌诀》、《长沙方歌括》和一些《方剂学讲义》,为便于诵读,对某些语句作了修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伤寒论

阳明病病因病机

【原文】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179)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181)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185)

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188)

【词解】

[1]脾约:胃热肠燥,津液受伤,脾阴不足,使脾为胃行津液的功能受到约束,而见大便硬,小便数,叫做“脾约”。

[2]不更衣:更衣,为解大便之婉辞。不更衣,即不大便。

[3]汗出濈濈然:濈jǐ,音戟。汗出濈濈然,汗出连绵不断的样子。

【解析】

179条主要论述阳明病的成因有三:①太阳病汗不得法,或误用吐、下, 或妄利小便,致使津液损伤,邪入阳明化燥化热,约束脾之转输功能,使其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不能还入胃肠,而致大便秘结,形成脾约,称为“太阳阳明";②外邪直犯阳明,化热成燥,而形成阳明腑实证,称为“正阳阳明";③少阳病误用汗、吐、下诸法,损伤律液,少阳之邪由热化燥入于阳明,形成胃中燥热实证,而见大便难,称为“少阳阳明”。

181条论述太阳病误治伤津转属阳明。发汗本为太阳病正治之法,若汗不得法或汗出太过,或者太阳病误用泻下、利小便等法治疗,均可导致津液损伤,胃中津液亏损而燥热内盛,则形成阳明病。然由于燥热与津伤的轻重程度不同及病机差异,可有“不更衣”(脾约证)、“内实”(胃家实)及“大便难”三种证候。179条言“脾约"“胃家实”“大便难”分别来自太阳、阳明、少阳病之误治,本条则言太阳病误治可成“不更衣”内实“大便难"三种证候,两条属互文见义之文法,当参合印证。其真正的含义是:就成因来看,有从太阳、少阳(或三阴)而来者,也有燥热直犯阳明而本经自发者;就证候来说,不论成因如何,均有形成脾约、或胃家实、或大便难之可能。临证当把握经旨,正确辨证论治。

185条继论太阳病转属阳明病的原因。其转属原因有二: 一是太阳病初起,虽用汗法治疗,但发汗不当,病邪不除,致邪气入里化热而转属阳明。二是伤寒发热无汗,本为太阳表证,如患者胃阳素盛或素蕴内热,则易使表邪化热入里而转属阳明,若见呕不能食,则提示邪已入里化热, 为胃热气逆之证;如证由无汗而转为汗出连绵不断,则提示表寒全部入里化热,是病已转属阳明的明证。

188条论伤寨初传阳明的症状表现。转系与转属不同,转属指传经而言,转系有并病之意。太阳伤寒证见无汗,阳明里热证见汗出濈濈然,若太阳之邪初传阳明,里热虽成但未炽盛,故证虽见濈然汗出,但仅是微汗而非大汗。汗出虽微,却连绵不断,这是转系阳明病的特征之一。本条只提一症,言简意赅,意在提示一见濈然汗出,说明已现阳明之兆,即应见微知著,提旱防治。

阳明病除上述成因外,还可由三阴病转属而来,如187条即是由太阴转属阳明之证。

编辑:冉茂雅

一审:向 薇

二审:刘益玮

三审:唐 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