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我军实力最强的野战军是东北野战军(即四野),谈及四野实力多么强,有朋友言必称“百万大军”、“百万雄师”,但实际上对四野的兵力增长变化有所误解。有人认为1948年辽沈战役时,东北野战军就已经兵力破百万,而在老版《大决战》电影中主席有一句台词“东北现在壮得厉害,有100多万军队”,似乎这个时候东北野战军就已经有百万之众了,但事实上还真不是这样。我们来了解一下真实情况。
在东北时期,四野的兵力从来没有达到过100万人。这里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的区别。东北野战军是林帅指挥的主力野战部队,在东北时期最多拥有过12个纵队及十余个独立师,合计总兵力70万人,这是辽沈战役之前的数字。收编国军俘虏和投诚士兵之后,又有所增长。而辽沈战役前东北军区还直辖30余万部队,也就是俗称的“二线部队”、“地方部队”,这两部分加在一起一共有103万人。所以在电影中,主席口中的100多万军队指的是这个数字,是东北解放军人数的总和,并非单纯的东北野战军。
1945年9月以后,罗帅主持并发展壮大的山东军区调出了6万多官兵到东北,新四军第3师黄克诚部也有3万余人出关,晋察冀军区调出2万余人,共计11万多人开赴东北,这是四野的“原始股”。四野在东北时期的兵力增长有几个特殊节点,一是1945年先期抵达的曾克林,在东北快速发展出8万新兵,收编了大量当地兵员;二是1947年4月直接从聂帅所在的晋察冀军区划拨到东北8万多人(冀热辽军区);三是罗帅培养的二线兵团,在半年内增长了37万兵力。这几个节点上,东北我军的兵力增长比较迅速,并且在1947年中期实现了对国军东北区域兵力的反超,此后双方的攻守之势便不可逆转了,一直到辽沈战役,胜负彻底见了分晓。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后,东北国民党军有47万人被歼灭。经教育后,合格的解放战士被补充到东北我军当中,但入关的野战军部队只有80余万人,包括了刚刚改编完成的12个军。这个时候每个军普遍有4个师,把之前的独立师补充到了各军之中,各军在5~7万人的编制规模。所谓的“出关十万,入关百万”只是个约数。百万大军杀入平津战场,里面包含了随军民夫、后勤人员,不是正规的野战部队。
就算全加在一起,事实上也不到100万人,这主要是为了增加我方的声势,给傅作义集团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促成其尽快起义,事实上也达成了这样的效果。平津战役结束之后,经过再次整理四野兵力达到88万人。换句话说,在四野离开华北南下作战之前,总兵力仍然没有突破百万,算不上百万大军。那么究竟在什么时候,四野的主力部队才真正超过100万人呢?
答案是在南下解放全中国的途中。1949年4月,四野大军正式南下。这个时候的兵力有轻微扩充,因为两广纵队被调入四野编制。等到大军进入湖北境内时,四野已经拥有90余万,接近百万规模了。迫于四野的强大威势,湖北省内的国军张轸兵团和湖南省内的陈明仁兵团先后发动起义。虽然过程有波折,但最终还是保留了51军、52军和53军三支起义而来的新部队。在这个时候,四野的总兵力真正来到了100万人以上,时间是在1949年8月,这是一个相对准确的节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