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底,中央部署粟裕率华野第一、四、六纵组成第一兵团,实行第二次跃进(第一次为刘邓跃进大别山)——渡过长江,吸引国军尾随,以缓解刘邓在大别山的压力。1月22日,粟裕经过深思熟虑后,向中央发出了一份名为《对今后作战建军之意见》的电报战略建议。这就是著名的“子养电”。电报涉及战略、战术、建军、后勤等诸多方面建议,为后来的战争实践证明,是十分符合战争发展规律的科学预见。这份建议中关于中原战局战略建议是“三军(刘邓、陈粟、陈谢)在今后一个时期内,采取忽集忽分的作战方式,以求能彻底歼敌人一路。”这就是说,粟裕提出的战略在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打大歼灭仗,而非分兵南渡长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

中央收到该建议后,十分重视,但讨论后仍然坚持原战略不变。1月27日,中央军委要求粟裕率3个纵队过江,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请他“熟筹见复”。1月31日,经过缜密思考后,粟裕再次向中央发出建议电报,其中部分内容重申了“子养电”中的观点与战略建议。中央再次研究了粟裕的这份电报,采纳了粟裕关于渡江时机、地点、方法及采取“忽集忽分”战法的建议,但仍然要求粟裕率部渡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

接到电报,粟裕除了积极准备渡江的各项工作外,继续深入思考中原战局战略问题,在广泛争取各方面的意见后,于4月18日再次“斗胆直陈”,向中央建议“华野3个纵队暂不过江,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几个大的歼灭仗”。当时党内有一个规定,就同一个问题,下属建议不得超过三次。粟裕就“暂不过江,集中兵力于中原地区打大仗”三次“犯颜直谏”是需要勇气和担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与其麾下三虎将叶飞、王必成、陶勇合影

粟裕关于改变中原战局的三次战略建议,引起了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4月21日,电告陈毅、粟裕到河北阜平中央工委商量行动问题。4月30日,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军委接受了粟裕华野10万主力暂不渡江南下,而是留在江北打大歼灭战的重大建议,但同时开出了一个条件:4至8个月时间,歼灭第5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完成准备渡江之任务。这就是粟裕与军委立下的军令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赴城南庄答辩与朱德、聂荣臻、陈毅等合影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军令状

首先,歼灭第5军。国军整编第5军(邱清泉),辖整编第5师,整编第70师;每个整编师各辖两个整编旅,每个旅各辖3个团,再加上附属的炮兵、坦克等特种兵部队,可谓兵员众多、装备精良;是国民党军在中原战场的头等主力,是国民党的“王牌军”,“五大主力”之一。要求歼灭中央的王牌军,要求不可谓不苛刻。豫东战役后,7月13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电报指示:“粟兵团应在现地区作战至明年春季或夏季,歼灭五军、十八军等部,开辟南进道路,然后南进(不歼灭五军、十八军不走)”。这就是说,又给粟裕的军令状,增加了歼灭第18军(胡琏)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军第5军军长邱清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军第18军军长胡琏

其次,歼灭国民党军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此时国军的一个旅相当于整编前的一个师,约8000人。这就说,要求粟裕4到8个月时间,歼敌4至10万。而当时中央要求粟裕渡江的华野主力,差不多就是10万人。要求歼敌与自己部队人数相当,完成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

最后,完成准备渡江之任务。这就要求粟裕在完成上述作战任务的同时,做好渡江准备工作;完成歼敌指标,随即率队渡江。可见,军委尽管采纳了粟裕“暂不渡江”建议,但仍然没有放弃既定战略,要求粟裕在中原完成歼敌指标后,渡江南进,执行宽面机动作战。这里的渡江与后来淮海战役后的“百万雄师过大江”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渡江吸引国军主力回援,后者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前者是偷渡,后者是强渡。

接下来,我分析一下粟裕对军令状的完成情况。

① 豫东战役。当时,国民党在中原战场上大军云集,有正规军25个整编师(军)57个旅(师),其中13个整编师(军)30个旅(师)担任重要点线的防守,12个整编师(军)27个旅和快速纵队编成4个兵团,执行机动作战任务。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地方性保安部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密如蛛网的中原防御体系。说解放军在中原战场毫无战机并不为过。粟裕通过“先打开封、后歼援敌”,于6月16日至7月6日历时20天,歼灭国民党军1个兵团、2个整编师、4个正规旅、2个保安旅,共9.8万余人。这就是说,粟裕仅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100%完成了军令状歼敌人数的上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豫东战役时,粟裕与陈士榘、张震研究战役问题

②济南战役。9月16日至24日,粟裕指挥华野主力,包括叶王陶兵团、许谭兵团、陈唐兵团发起济南战役,全歼国民党济南守军10.4万余人,俘国民党军第2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等高级将领23名。这就是说,粟裕用不到5个月的时间,就200%地完成了军令状歼敌人数的上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与叶剑英、杨尚昆、许世友在机场

③ 淮海战役。9月24日,粟裕建议发起淮海战役,当然这不是后来的大淮海。在军委、华野、中野多次磋商及战局演变下,淮海战役最终演变为国共双方在徐蚌地区的大决战。国民党方面称“徐蚌会战”。11月6日,粟裕机断专行,提前发起淮海战役。至次年(1949年)1月10日,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刘邓中原野战军的战役协同下,歼灭国军44万余人(不包含协助中野歼灭黄维兵团人数),包含基于第5军组建的第邱清泉兵团。这就是说,粟裕用8个月的时间,就640%地完成了军令状歼敌人数的上限,同时完成了歼灭第5军、协助中野歼灭第18军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海战役总前委合影: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总之,粟裕在8个月的规定时间内,超额完成了军令状的任务:其中歼敌人数完成率640%,主要歼敌对象(含追加)完成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