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8月25日,韩国尚处于李朝统治时代,也就在这一天,一支清军突然来到李朝的首都汉城。清军的神速,显然超出了把持汉城朝政的大院君的想象,他既没有做好防御,也没有认真抵抗,很快就成了清军的俘虏。

而清军此次在汉城的军事行动,也是师出有名的。一个月前,汉城的李朝士兵因粮饷问题发生哗变,大院君是李朝国王高宗的父亲,他趁机将哗变士兵的怒火导向了他的政敌、高宗的王妃——闵妃。最终,闵妃仓皇逃出汉城,大院君也就此掌控了李朝的大权。只不过,那时的闵妃还是“亲清”派,在逃到忠州后,闵妃就立即给清廷写信,要求清廷出兵镇压叛乱。

在收到求救信后,李鸿章在开始时有些犹豫,虽然皇太极当年曾两次征讨李朝,但那是清廷尚未与李朝建立宗藩关系之前的事儿了。自双方宗藩关系建立后,清廷极少插手李朝内部事务,清军已经二百年没有出现在李朝境内了。只是大院君是亲日派,日本自1875年逼迫李朝签订《江华条约》后,在李朝的势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如果此次清廷任由大院君掌权,那么,清廷就很可能被排挤出李朝。鉴于此,经朝廷批准后,李鸿章电令驻扎在山东登州的吴长庆,令其率部渡海,去镇压汉城的叛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式武器武装的淮军

吴长庆所部虽然只有三千人,但都配备了新式枪炮,而且队伍中的能人不少,比如袁世凯、张謇,都才刚刚崭露头角,所以,吴长庆所部从装备到人才,都是一流的,也因此很好的完成了任务:擒获大院君,闵妃也得以回到汉城。不过,李朝的事情因为这次叛乱而变得更加复杂,因为日本打着保护使馆的旗号,也出兵汉城,并逼迫李朝签订了《济物浦条约》,正式取得了在李朝驻军的权利。为了对抗日本,李鸿章指令吴长庆率部长期驻扎在汉城,又在当年10月,清廷与李朝签订条约,清廷从此在李朝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和海关监管权。

从传统上来讲,清朝在宗藩关系中,只是名义上的宗主,李鸿章在李朝一些列措施,是违背这一传统的。但面对日本的咄咄逼人,李鸿章又不得不采取进一步措施。实际上,无论清朝国内还是大院君,都建议清廷借此出兵的机会,将李朝变成清朝的行省,正式纳入清朝版图。忌惮于日本的反应,李鸿章始终没有同意吞并李朝的建议,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李鸿章担心过分刺激日本而不敢吞并李朝,但这并不代表李鸿章在李朝问题上对日本妥协。相反,李鸿章在李朝问题上,总是想压日本一头。1883年,清廷派陈树棠担任驻李朝商务委员,陈树棠上任后,立即向李朝要求,在仁川设置清国租界。由于清廷在汉城有驻军,对于清廷的要求,李朝又怎么可能拒绝?于是,在1884年,两国签订了《仁川华商租界章程》,仁川清国租界正式设立。此后,清廷又在元山、釜山设立了租界,在国内租界林立的情况下,大清竟一口气在国外取得了三块儿租界。

在仁川等处租界设立后,大清国内的商人,就开始涌向李朝,其中,以山东人最多,毕竟山东与半岛,只有一海之隔。山东商人在到达仁川租界后,成立了绅商协会,还开办了中式学校,以山东地名济宁命名。清廷又派遣领事,管理租界内的大小事务,这清国租界俨然就是国中之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仁川唐人街

对于宗藩关系强化所取得的成绩,李鸿章不免有些得意,为了继续强化大清与李朝的宗藩关系,在1887年李朝向清廷请示,准备向欧美国家派驻使节时,李鸿章亲自批示,要求李朝使节到达欧美后,先到大清使馆报道,遇事必须先向大清驻外公使请示。就这样,李朝连外交也被清廷把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