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只需要点击上方的蓝字《梅州V生活》关注即可
李光耀之女李玮玲:一生坚强的客家女侨
●房畅宜
人物简介
李玮玲(1955—2024),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之女,国务资政、前总理李显龙之妹,祖籍广东大埔,生于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毕业,曾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和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留学,2004至2014年任新加坡国立脑神经医学院院长。著有回忆录《一个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
毕生献给医学事业
“所谓人生,就是跨越一道又一道的障碍。唉声叹气或怨天尤人都无济于事。我们在遇到逆境时要懂得从容应对、咬紧牙关,并努力地活着。”2011年,李玮玲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感悟人生。2020年,身为脑科医生的她,患上了无法治愈的脑科重病——进行性核上麻痹。当时,李玮玲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这是人生中必须忍受和面对的事。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依然尽量享受余下的时光。10月9日,李玮玲在家中逝世,享年69岁。交代后事从简,骨灰撒向大海。
虎父无犬女。李玮玲从小就是学霸,从小就要强。小学一年级时学习进度远远超越同学,老师安排她跳级升上三年级,第一名变成第八名。从此以后就非常努力,六年级再度考到全校第一名。她说:“我有两个兄弟,因此总觉得自己必须和男生们一样强。我大概是三个孩子当中最好胜的一个。”李玮玲很喜欢动物,特别爱狗,立志要当兽医,但在父母劝说下,决定学医,最后成为小儿神经科医生。
李玮玲辞世后,新加坡各界纷纷哀悼。她的哥哥、国务资政李显龙表示:“她对朋友非常忠诚,总是站在弱者那边。看到不公正或怀疑不法行为时,会积极行动起来,挺身而出。她是个斗士。”总统尚达曼说,李玮玲年轻时就展现坚定决心,这份决心也伴随了她的一生。总理黄循财称,李玮玲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医学事业,“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始终坚持以患者福祉和医疗伦理为重”。弟弟李显扬表示,坦率而真诚的李玮玲自视为现代堂吉诃德,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般的英雄。
“比起李教授的称呼,李玮玲更喜欢被称为李医生。她把一生奉献给医学事业,是病人和同事眼中凡事以病患为重,并特别关怀弱势群体的医者。”新加坡国立脑神经医学院在官方网站如此刊文悼念前院长李玮玲。
新加坡媒体高度评价李玮玲:“有客家女性特有的坚毅,出身政治世家,勤奋好学,无论运动还是学业,样样出色,在医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位一直致力于维护父亲遗愿的坚强女性离开了人世。她的离去,是对新加坡社会的一个重大损失……”
喜爱中国古典文学
在华人占总人口74%左右的新加坡,英语为行政用语。《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一书收录了18位新加坡各界知名人士关于新加坡语言政策的个人感悟,其中有一篇是李玮玲的《用华语做梦》。
李玮玲写道:“我超过一半的学习时间花在默写著名的文章和诗歌上,因此学会欣赏中国文学。在它潜移默化下,责任感、勤奋、决心、尊严、正直、效忠国家……成为我的价值观。多年后的今天,我从中吸取的价值观还指导着我的行为。”
成年后,在工作上以及同朋友在一起时主要使用英语,华语逐渐荒废,但李玮玲提到,每当到中国大陆或台湾,置身在一个讲华语的环境时,只需一两个星期,她驾驭华语的能力便回来了,“有时候,我发现我甚至可以再一次用华语做梦。”
“我所就读的南洋小学和南洋女子中学,都在校训中强调节俭的美德。”李玮玲生活简朴。她讲述中国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写文章忠告新加坡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李玮玲推崇东晋诗人陶渊明,她在一篇文章中详细介绍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并以“我不会为五公斤黄金折腰”作为自己的原则。
终身单身,劝人婚育
“皇帝女儿不愁嫁”,但身为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独生女的李玮玲,却选择单身。
根据自述,曾有四个男人尝试追求李玮玲,后来两人变成她的朋友,两人被她拒于千里之外。李玮玲在美留学期间,母亲柯玉芝现身说法,以李光耀追求自己为例,写信教女儿如何择偶,并担心她会爱上美国人。还处于适婚年龄时,李光耀曾劝告女儿,如果不成家,就会感到孤独。李玮玲回答:“孤独胜过陷入一桩没有爱情的婚姻。”她坚信自己不能围绕另一半而过,也不想看到对方为自己而活。
中国前副总理吴仪有铁娘子之誉,一直未婚。吴仪曾这样解释:“自己当年看苏联小说太多了,把爱情过于理想化,因而错过了婚姻,生活没有赋予我这个机会。”(2009年第7期《人民文摘》)
与吴仪一样,李玮玲也不是独身主义者,只是命运没有给她结婚的机会。虽然选择单身,但她却劝人婚育。李玮玲提醒,女人的生育能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剧降,男性的生育能力也会随着年纪渐长而降低,“我奉劝年轻男女不要推迟结婚和生育的计划,我不是为了表达政治正确的观点才这么说,这是我发自内心的劝告。”
不认为东南亚华侨逊色
在《李光耀回忆录:风雨独立路》中,李光耀详述了曾祖父远渡重洋经商、事业有成回乡的经历:曾祖父李沐文是广东大埔客家人,到新加坡后与一个客家商人的女儿结婚,赚够钱后决定回乡。可是,在新加坡出生的曾祖母却不愿意把子女留在新加坡而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就带着子女回外家躲藏。曾祖父只好自己返回中国,在中国娶了第二个妻子,做了一座大屋。
1976年,李玮玲陪同李光耀访华,游览长城。
1976年李光耀首次访华,会见了毛泽东主席,李玮玲陪同。自1980年起,李玮玲又多次陪伴父亲访华。她表示:“我能看到中国经历了巨大的改变,也毫不质疑它还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李玮玲很有想法,直言不讳。为了坚定信念,不惜与他人争辩,包括自己的父亲。2010年,李光耀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发表演讲,复述1978年他对访问新加坡的邓小平讲过的话。当时,邓小平为新加坡所取得的进步祝贺李光耀。李光耀回答:“我们是南方省份没有土地的农民后裔。你们有的是状元、知识分子、艺术家、文人雅士和人才。无论我们成就了什么,中国也同样能做到,而且还会做得更好。”
不过,李玮玲并不认同父亲觉得早期华侨不如中国知识分子优秀的看法。她撰文写道:华侨的祖先没有机会接受中国传统教育,但他们的勇气和韧性却足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那些后来才来到东南亚的中国移民,虽然在途中面对较少危险,但他们的生活也不见得轻松。能够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成功的人,必定是意志坚强的。因此,我不认为,东南亚华侨逊色。
李玮玲回忆录《一个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封面
我是一名客家女
除了是受人敬仰的医生,李玮玲也是一名出色的专栏作家。她自2003年起为新加坡《海峡时报》和《星期日时报》撰稿,话题涵盖家庭生活、人生感悟、医疗教育、国家民族等等。2015年出版文集《一个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作为女儿、医生和坚定新加坡人的生活》。2018年,该书中文版以《一个客家女子的新加坡故事:作为女儿、医生、爱国的新加坡人的心路历程》为题在中国大陆出版。
2015年,李玮玲在李光耀私人葬礼上宣读悼文,她在表示自己忍不住落泪时说:“只差一点我就崩溃了,但我不会崩溃的,因为我是一名客家女……要像客家人一样坚强。”这句出自李光耀身边最亲的人口中的话,让新加坡客家人特别感动。
李光耀国葬时,数万新加坡人冒着大雨拥上15公里的巡行路线送别国父,上演新加坡版“十里长街送总理”。冥冥中仿佛有天意,2024年10月12日,李玮玲出殡时也下雨,两名侄子等亲友在细雨中送她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公众病患冒雨送行。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对家庭,她是一个好女儿;对社会,她是一个好医生;对国家,她是一个好国民——李玮玲的一生与榜样,将激励一代又一代新加坡人。而作为一生坚强的客家女,李玮玲的一生与榜样,也将激励一代又一代客家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