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8月7日,英国陆军部作出一组人事变更决定:第1集团军司令亚历山大调任中东总司令;蒙哥马利接任第1集团军司令;戈特赴埃及担任第8集团军司令。在接到新任职命令不足24小时后,蒙哥马利又接到一项突如其来的命令:出任在埃及的第8集团军司令。因为戈特将军在赴任途中死于航空事故。现在看来,这一突变是蒙哥马利军旅生涯中最走运的一件事,因为指挥在埃及的第8集团军,使蒙哥马利能在英国政府和世界传媒的注视下,去击败著名的德军将领隆美尔,成为光芒四射的一颗明星。而如果指挥第1集团军去参加北非登陆“火炬”战役,无论怎么能干,也不可能获得那么大的荣誉,因为在北非登陆战役中,英军兵力远少于美军,人们关注的焦点人物是来自美国的战役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而不可能是其麾下的各个集团军司令。在人的一生中,有时的确需要有好的机遇;戈特死于以外事故使蒙哥马利获得一次极好的机会,下一步就看他是否能抓紧这次机遇,去成就轰轰烈烈的伟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2年8月13日,蒙哥马利中将在埃及的沙漠中接任第8集团军司令职务;一上任他就明白自己接管的是一支问题成堆的部队。尽管前任司令已制订出一旦隆美尔发动进攻就全线撤退的计划,但蒙哥马利却自行一套,他在上任的当天晚上就向第8集团军全体参谋军官训话说:“埃及的防御就在阿拉曼,而且就在阿拉姆哈勒法山脊上。在尼罗河三角洲挖掘战壕毫无用处,如果我们失去这里的阵地,我们必将失去埃及,所有现在在三角洲的战斗部队必须立刻到这里来。就在这里,我们要站住脚跟,要战斗,不会再有进一步的退却。我已经下令,所有关于退却的计划与指令都要烧掉,而且是立刻烧掉,我们要立足在这里战斗。如果我们不能在这里生存,那么我们就在这里死去。我们今后要像一个团队一样,在一起工作,我们将共同获得这个伟大军团的信任,走向前方,直到最后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哥马利的就职演讲及其乐观情绪,很快就传到前线并感染了每一个士兵,大大地鼓舞了整个集团军的斗志。随后,他又果断对他认定为“朽木”的一批高级军官予以撤职处理,大胆提拔了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军官,例如将集团军司令部的作战处长德·甘冈准将破格提升为集团军的参谋长,从而获得了一个具有高度工作效率的集团军参谋机构。高级军官的更迭,对第8集团军产生了普遍的积极影响,当时在集团军服役的“优异服务勋章”和“军事十字勋章”得主弗拉基米尔·佩尼亚科夫中校在《自传》中写道:“我认为,一个有勇气把一些准将解职的将军,一个知道怎么在军士长的心中激发起热烈的献身精神的将军,是不难打败隆美尔的;或者说,是不难赢得胜利的。”

8月19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由莫斯科返国途中,视察了刚刚更换了司令官的第8集团军,目睹的一切令他惊喜不已,他在拍回伦敦的电文中指出:“在前任司令的指挥下,我非常确定地认为,我们正在走上灾难之路。但现在的气氛已完全改变:任何阵地都在加强,原来分散过广的部队,现已重新编组成坚强的单位。”但蒙哥马利此时却清醒地认为,目前迫切需要的就是按自己的想法去打一仗,这一仗要打在敌方发动攻势之前,而且必须战绩辉煌。这样才能真正使全体官兵恢复对高级指挥官的信任,从而以高昂的士气投入未来的艰苦战斗。此时,由于隆美尔元帅指挥的德军部队,由于补给线拉得过长且十分危险;最明智的举措是适当向西后撤,以争取获得可靠的补给。但蒙哥马利相信隆美尔会发动新的攻势,并同意第8集团军情报部门对德军进攻方向所做的判断。于是,蒙哥马利在阿拉姆哈勒法山地区给隆美尔的德军非洲军团设计了陷阱,要使隆美尔自食恶果。当时的新西兰第5旅旅长霍华德·基彭伯格是这样评述蒙哥马利的首次作战计划:“我非常喜欢这一计划,我觉得它比以往任何一次战役计划都高明,更令人高兴的是,我有了一种主意已定、镇定自若的感觉,这种感觉无疑是从集团军司令部那里感染来的。这是第一个典型的蒙哥马利式战役,一切准备活动都是在不慌不忙、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完成的。当德军进攻时,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2年8月13日午夜,德军“完全按照蒙哥马利的计划”发动了攻势;胸有成竹的蒙哥马利接到德军进攻的报告后,只说了一句“好极了,不能再好了”,便酣然进入了梦乡。到9月7日,德军无力继续进攻,战役因而告终,德军损失约2900人和49辆坦克及装甲车;英军损失约1700人和67辆坦克(其中13辆可修复)。英军取得了战场主动权;由于拥有充足的补给,英军处于更加有利的态势。蒙哥马利在此次战役中获胜的指挥要诀在于摆脱了英军沙漠作战的传统,正确部署并严格控制坦克部队,并与空军密切协同,掌握了战区的制空权,使用炮火予敌以重大创伤。阿拉姆哈勒法之战是蒙哥马利进行防御战的典范,也是不久之后阿拉曼进攻战役的必要准备,其重要意义不可低估。对英国来说,此战的胜利是北非沙漠战区的第一个捷报,它预示着第8集团军将走向更大的胜利。而隆美尔当时的作战参谋冯·麦伦廷在《坦克战》一书中,则将阿拉姆哈勒法战役描述为“沙漠战争的转折点,是各个前线一系列败仗中的第一个败仗,预示了德国的战败。”

阿拉姆哈勒法之战的胜利,犹如一针兴奋剂,使第8集团军的战斗士气空前高涨。战斗刚一结束,蒙哥马利就总结出此次作战的10条经验教训,发布集团军《第一号训练备忘录》,并亲自监督其所辖的3个军进行训练。9月14日,他又制订出代号为“轻步”的阿拉曼战役计划(后作过适当调整),要以两翼之进攻来消灭隆美尔的部队。到10月下旬,蒙哥马利麾下的多国盟军在兵力和装备方面都已远远超过隆美尔的德意联军,并且还拥有充足可靠的补给。

蒙哥马利对阿拉曼战役的胜利充满了信心,但他告戒自己的部下:“这一仗将是一次艰苦而持久的战斗,我们的部队绝不可以为有了良好的坦克和强大的炮兵支援,敌人就会投降。敌人是不会投降的,激战就在前头。”10月23日,蒙哥马利向第8集团军全体官兵发表了一份战前动员文告:“这场战役将是决定性的一仗,它将是战争的转折点。全世界将注视着我们,关心这一战役的进展;我们每一个人,不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必须下定决心投入战斗,以战斗和杀敌的实际行动把战争进行到底,取得最后胜利。”

战役开始前双方在埃及的兵力兵器对比情况是:A、兵员:盟军230000名,轴心国军队80000名(2.8比1);B、坦克:盟军1440辆,轴心国部队540辆(2.6比1);C、火炮:盟军2311门,轴心国部队1219门(1.9比1);D、飞机:盟军1500架,轴心国部队350架(4.2比1)。

1942年10月23日午夜,在埃及阿拉曼防线上的1000多门英军大炮同时猛轰德军炮兵阵地;在20分钟内重创德军炮群后,又将数万发炮弹倾泄到敌军前沿阵地上,地动山摇,沙尘漫天。次日,英国沙漠空军出动1000多架次飞机,攻击德军坦克部队,虽然英军以巧妙的伪装达成了突袭的效果,但德军仍以严密的防守挡住英军的两次突击。11月2日,英国凭借其优势兵力和制空权,再次发起攻势,终于在德意军队的结合部打开缺口;英军坦克部队乘胜突入缺口,对德军形成围歼之势。4日,隆美尔下令德军迅速西撤,英军未能及时追击,德、意军队幸免被全歼。11月12日,阿拉曼战役结束。此役,德、意军队伤亡约2万人,有3万多人被俘;英军伤亡近13500人。

蒙哥马利于11月12日向全集团军发布了胜利文告:“今天,11月12日,在埃及土地上,除了俘虏之外,再也没有德国和意大利士兵了。我们击溃了德国和意大利军队,追击了约300英里,到达并越过了边界,把残敌逐出了埃及。”此役的胜利,彻底扭转了英军在北非战场的危急局势,并由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之一。英国首相丘吉尔说:“阿拉曼战役后,我们再没有打过一次败仗。”由于显赫的战绩,蒙哥马利被晋升为陆军上将,并荣获“巴斯骑士勋章”,终于成为从浩瀚沙漠中急速升起的一颗明星。作者: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