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影报道 实习生 刘玮

“中国传统文艺评论话语体系包括文论、诗论、画论、曲论、书论,中国传统文艺特点有直观、感性、点与评……”10月29日,2024川渝第二届“大家论艺”文艺评论大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四川、重庆、甘肃等地的文艺评论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文艺评论新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

此次大会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重庆市艺术创作中心承办,旨在搭建一个专业、开放、包容的学术交流平台,汇聚川渝两地文艺评论界的精英力量,进一步强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探索新时代文艺评论的新使命、新担当、新路径,为新时代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会上,四川传媒学院电影学院执行院长魏伟,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研究员胡听汀,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导演系副系主任龚苑蕾,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科研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副教授李明等来自四川各高校的代表,率先分享了其所在学校已经开展或者即将开展的文艺评论活动。胡听汀直言:“近年来我校不仅在艺术评论的专业水准上稳步提升,在综合性艺术人才的塑造上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接下来我们将紧密结合实际和社会潮流,将文艺评论与科技创新,思政教育等紧密结合,打造具有综合性高校特色的文艺评论发展之路。”

随后,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周琪,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白浩、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郭勇、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郭玉秀,也分别以《文艺评论中泛“学术化”与非“专业化”的现象》《省评协的“三地一品牌”发展战略与展望》《史志评论在当代舞台艺术创作中的特色》《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引领四川戏剧繁荣发展》为题,进行学术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琪分享

“文艺评论泛‘学术化’是源自西方话语体系的文艺评论模式,与人民性的表达有一定的距离。”周琪犀利表示,“我们现在的文艺评论以能够成功发表在C刊上为傲,却失去了人民性。新媒体时代,老百姓普遍偏爱接地气的文化,但现在的文艺评论,大部分受众并非老百姓。

主讲过程中,周琪还以高校中有关文艺评论的现象为例:“现在的高校形成了一种独有的话语体系,想要发表刊物就需要具有极强的理论性,要套用大量的概念,如现代主义、非现实主义或魔幻现实主义等,而且普遍认为没有专业名词的文章是不够水平的文章。”在周琪看来,一篇真正的优秀的文艺评论,重要的是对戏剧本身的认识与感受。

周琪希望看到的文艺评论“要感性、要有温度,我们需要的是一针见血、动真刀真枪的评论。”他还引用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论和金圣叹对《西厢记》的评论,直言:“他们的评论没有套路,没有掉书袋,完全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而这些认识又是多么的深刻!”他还建议大家要静下来认真观看经典作品,“我们要去看《雷雨》《茶馆》,从经典中汲取正儿八经的文艺批评的定力,要讲中国的诗论、画论、曲论、书论;要注重直观、感性地点与评,发展中国的话语体系。”

白浩在分享中也着重强调了“批评”的重要性。“现在发文章都要过滤了批评的声音,只发表扬的声音,面对这种现象,我认为我们应该多方面共同努力,建设评论的主体性,包括建设评论者的主体性、评论文体的主体性、评论机制的主体性。川派评论需要理智的穿透力和四川特色,要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发挥文艺评论的魅力。做有热度、有专业、有权威的评论。”

当天下午,2024川渝戏剧评论人才培训班顺利开班。即日起至11月1日,周琪、白浩,以及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罗丽、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沈勇、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廖全京等专家将现场授课,以提升评论者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素质,为四川文艺评论事业储备力量,促进川渝两地文艺评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