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
“500万以下算困难户,1000万刚起步,5000万才算富有,真正有钱的都是身价上亿的……”
你能相信吗?这不是网络段子,是浙江某村的真实呈现。
在浙江,有这么一个村,家家户户住别墅、开豪车,出门坐公交不要钱,小孩上学从幼儿园到高中一路免费,妥妥的人生赢家配置。更夸张的是,这个村的财富标准和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有得一拼,500万以下资产的家庭,居然被划为了“困难户”。
2023年这个村子的总收入竟然高达725亿元!这个村可不是在起跑线上就领先的,最初它也只是个一穷二白的落后村庄。那么这个村庄的逆袭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曾经穷得连水都要去邻村挑
故事的开端可追溯至四十多年前。那时的花园村,还只是一个偏僻落后的穷山村,用“一穷二白”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缺水、地狭、交通阻塞,乃花园村当下亟待解决的最大困境。村民们主要依靠几亩贫瘠的田地维系生活据相关统计,在 1978 年,花园村人均年收入仅为 87 元,这一数字在当时可谓极低,凸显出彼时经济状况的艰难。
在当时,他们甚至连水都要去隔壁村挑。通往村外之路异常崎岖,汽车难以通行,就连骑自行车也须谨小慎微,唯恐摔个跟头,酿成惨祸。有一次一位镇干部骑自行车去花园村,结果在半路上摔断了腿,这件事成了当时花园村交通闭塞的真实写照。
这恶劣的条件,让许多小商贩都望而却步,村子里连个像样的商店都没有,村民们的生活物资都难以保障,更别提什么发展机会了。
“我要让村子富起来”
就在村民们看不到希望,几乎要认命的时候,一位关键人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花园村的命运。1978 年,邵钦祥喜结连理。但为筹备婚礼,他历经曲折。费了好大劲,才从隔壁村借来电。
可没想到,婚礼才进行到一半,电就被无情地切断了。这件事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花园村富起来,不能再受这种窝囊气!
1981年,邵钦祥和村里的老书记、自己的二哥凑了1500元,创办了一家小小的蜡烛厂。彼时之中国,电力供应颇不稳定,蜡烛遂成家家户户不可或缺之必需品。很快,蜡烛厂斩获了第一桶金。初尝胜果的邵钦祥,毫不懈怠地开办了服装厂,短短数年,便盈利 50 多万。
看到有望致富,村民们一个个都动了起来,家家户户搞起了创业。你办服装厂,我开小卖部,一时间,这个曾经死气沉沉的小村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当时花园村只有140多户人家,但村子里却开了50多家合资企业,大家的创业热情非常高。
尽管取得了一些小成就,但是邵钦祥知道,“单打独斗”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走得更远。于是花园村8家村办企业和46家个体私营企业联合起来,组建了花园集团。
就这样,曾经“一盘散沙”的花园村,拧成了一股绳,朝着共同的目标——“发家致富”——奋勇前进。2004年,花园村人均收入突破3.6万元,是当年全国人均收入的6倍多。这个曾经的贫困村,终于撕掉了“穷”的标签,走上了致富的快车道。
不断进取的“财富密码”
花园村的人们深切知晓:传统产业利润微薄,竞争尤为激烈。唯有持续转型升级,方能够于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
2006 年,红木家具行业生意异常红火。邵钦祥准备引领村民进军红木家具行业,开启致富新征程。要知道,当时的红木家具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花园村作为“门外汉”,想要分一杯羹,谈何容易?
但邵钦祥和花园村的村民们,硬是凭着一股“敢为人先”的闯劲,杀出了一条血路。他们投资建设了占地5万平方米的红木家具城,涵盖了木材、雕刻、油漆、机械设备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红木家具产业链。
不久,花园村的红木家具城声名鹊起,引得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纷纷前来购置。红木家具城因此得以不断扩建,最终达到了惊人的50万平方米,入驻的红木企业超过了2000家,花园村也因此获得了“中国红木第一村”的美誉。
但是花园村并没有沉溺于红木家具产业带来的巨大成功。他们深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 2000 年,花园集团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项大胆决策:投身于高科技产业领域。他们豪掷 2000 万元,一举将维生素 D3 的生产技术买断。这一决策,在当时看来十分冒险,因为这意味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人力,而且能否成功,还是个未知数。
但花园村人再一次用行动证明了他们的魄力。经过几年的努力,花园集团成功攻克了维生素D3生产的技术难关,产品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并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维生素D3生产企业。
“壕”无人性
随着经济的腾飞,花园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那个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的小村庄,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小城市”。
首先,教育资源方面,花园村实行16年免费教育制度,也就是说,从幼儿园到高中,村民的子女上学都不用花一分钱。
不仅如此,花园村还设立了丰厚的奖学金,鼓励村民的子女努力学习,考取大学。比如,考上博士可以获得8000元的奖励,考上硕士也能获得5000元的奖励。
在福利待遇方面,花园村也“壕”无人性。村里每个月都会给每个人发放各种生活必需品,除此之外村里每年还进行分红。不仅如此村里还为老年人提供了高额补贴和各种福利。
为了方便村民出行,更是在村里建立了小区与小区之间的公交车路线,还不要钱乘坐除此之外各种共享的交通工具也是免费使用的。更夸张的是,有些村民家里,甚至安装了电梯。试问,这样的“神仙待遇”,哪个城里人看了不眼红?
结语
从“87元”到“725亿”,从“穷山村”到“亿元村”,花园村的逆袭之路,是中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无论是创办蜡烛厂、服装厂,还是进军红木家具产业、收购维生素D3生产技术,花园村人始终保持着“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敢于突破自我,挑战自我,最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花园村如今的胜利离不开村里每一个人的努力。邵钦祥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一个人可能走得更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花园村的村民们,始终团结一心,共同奋斗,这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花园村的发展,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进行产业升级,从传统产业到现代工业,再到高科技产业,花园村从未停止过创新的脚步。正是这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让花园村始终走在时代前沿,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发展活力。
如今,花园村已经成为中国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它的成功经验,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也为中国农民指明了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只要敢想敢干,团结一心,与时俱进,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信息来源:浙江日报《邵钦祥:不忘初心 逐梦前行》
新浪财经《浙江东阳花园村:致富一个村,成就一座城》
映象网《浙江一村资产500万以下是困难户 1个亿以上才是富裕户》
每日商报《浙江此处不长红木却因红木而兴 东阳花园村为十万百姓探出产业富民之路》
文|芷缘
编辑|芷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