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革命是一件政治、社会和军事的大事件,发生时间从法国和印第安人战争结束至1789年北美13州批准美国宪法生效。经过艰苦斗争,革命终于迫使英国放弃了最有价值的殖民地,使大不列颠遭受了有史以来最渗重的失败。
波士顿1775
1775年那个载入史册的早春,愤怒的人们在列克星敦的镇前草地上朝英国军队开枪,揭开了独立战争的序幕。而在此之前,流血事件已经层出不穷。国王的税务官们被愤怒的爱国者们涂满焦油,沾上羽毛。皇家缉私船遭遇伏击;在一件袭击事件中,攻击者登舰,使其搁浅在海滩上,最后一焚了之。1770年波士顿发生了枪击殖民者事件,在北美人的大肆宣传下,此次事件被描绘成了"波士顿大屠杀"(BostonMassacre)。而事实上这是由塞缪尔·亚当斯领导的一伙激进分子挑起的,就是为了在波士顿制造事端。稍后又有一些市民加入进来,羞辱英国军人,致使其向人群开枪,结果11人中枪,其中5人身亡。波士顿叛乱分子学到了别用雪球同全副武装的英军对抗的教训,但也迫使英国驻军撤离出市中心。这些英国士兵后来被波士顿法院无罪开释,为他们辩护的是2位北美律师约翰·亚当斯和约翰.奥蒂斯(JohnOtis)。
真正的战斗发生于1775年4月。一支英军突袭队从波士顿出发,前去摧毁一座位于康科德的军火库,并抓捕可能就藏匿在康科德村落内的叛乱分子首领。民众对英军行动义愤填膺,民兵纷纷拿起武器投入截击英军的战斗。北美人的反抗使英军突袭队几乎全军覆没,并最终引发了一场包括法国、西班牙、荷兰与新生的美国共同对抗大英帝国的战争。
马萨诸塞民兵将英军突袭队赶回波士顿后,新组建的新英格兰军队随后包围了这座城市,占据了一个伸入波士顿港内的半岛,该处毗邻繁华的小镇查尔斯顿(Charlestown)。英军将领托马斯·盖奇命令2,000名正规军将民兵驱离该地区。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北美人顽强坚守住了阵地,击退英军两次强攻,给敌人带来严重伤亡。英军战地指挥官威廉·豪爵士将从山坡上溃退下来的英军重新集结起来,孤注一掷,命令部队发动最后一次猛攻。北美民兵弹药用尽,只得通过"波士顿颈项"后撤,英军顺势占领了阵地。此役北美军队看似失利,但也仅此而已,他们仍旧牢牢地围困着城市。
1775年夏,乔治·华盛顿到达波士顿附近的剑桥镇(Cambridge),走马上任"大陆军"指挥官一职。他发现那里的情况简直一团糟:大陆军与其说是一支军队,不如说是一群武装暴徒。好在仍有一些敬业的军官勤勉工作,至少命令还能执行,纪律大抵得以维持。亨利·诺克斯被派往新近占领的提康加德罗要塞,将在那里缴获的火炮押送到波士顿军营。他的远征队在冰天雪地中跋涉300英里,凭借顽强毅力和不屈勇气,把这批重约60吨的军械运抵前线,成就了一个军事工程上的奇迹。此时豪将军已接替盖奇担任北美英军总指挥官,他见势不妙,便撤离波士顿,后退到哈利法克斯(Halifax)。
加拿大1775
北美人对加拿大的深刻印象无疑来自于当年那些恐怖时刻的残余记忆——法国人和印第安人的突袭队从加拿大出发,攻击北美人的定居点,屠杀移民,烧毁他们的房屋。1775年,北美人不满足于报复性袭击,反而有更大的雄心。大陆会议希望从英国人手中夺取加拿大,将其纳入北美殖民地联盟当中,不过这个野心勃勃的目标从来没有实现。
北美军队采取双管齐下的战术入侵加拿大。一支部队由前英国军官理查德·蒙哥马利(RichardMontgomery)将军率领。另一支军队的指挥官是贝内迪克特.阿诺德(BenedictArnold),此人颇具才干,并将成为积极进取,争强好胜的军事领导人,可是最终他还是背叛了自己曾经为之奋斗的独立事业。
蒙哥马利采取常规路线,取道上尚普兰湖入侵加拿大;阿诺德则冒险穿越缅因的荒原。这是一次史诗般的行军,然而这项成就却往往为人所忽视。两位指挥官基本达成目标,双方会师于魁北克城下,并当即决定拿下此城,不成功则成仁。在加拿大致命的寒冬里,进攻必须克服两个方面的阻碍:暴风雪和英军的抵抗决心。蒙哥马利在侦察时战死,阿诺德也在领军通过魁北克下城时身受重伤。两次进攻全部受挫,原本指望加拿大人能予以协助,也化为泡影。北美军队得到增援后在加拿大勉强支撑到春天,接着英军发动了一次决定性的攻击,将北美人赶回到南方。
英军驻加拿大司令官盖伊·卡尔顿爵士(SirGuyCarleton)随即率部南下追击。贝内迪克特·阿诺德则尽可能重新集结队伍,以应付迫在眉睫的英军威胁。卡尔顿有一支适合湖面作战的舰队,船员素质也很高。本来策划进攻的阿诺德只好在尚普兰湖上拼凑出临时舰队,让瞥脚的新手们去驾驶,暂时迟滞了卡尔顿的追击。然而战斗中还是有很多北美舰船被击沉或捕获。尽管卡尔顿取得了瓦尔库岛之战(BattleofValcourIsland)的战术胜利,之后他却退回加拿大,将这场消耗战的战略胜利拱手让给了阿诺德。
纽约和普林斯顿1776
华盛顿相信即便很困难,在没有一支可以正常运作的海军的情况下也依然有可能保卫纽约,可惜这不是明智的决策,反而将导致一场灾难。
豪将军率领一支30,000人的军队抵达纽约,他们全部是英国和德意志正规军。华盛顿军虽然数量上占优,但皆是未经实战检验,不甚可靠的民兵,而且地形不利。在皇家海军的支持下,豪将军于1776年8月23-30日发起长岛之战,几乎聚歼华盛顿军。在哈莱姆高地(HarlemHeights),通常被称为"峡谷道"(HollowWay)的地方,美军同英军遭遇,旋即成功反击,然而这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行动罢了,失败的美军仍然持续后退。
华盛顿只得撤出纽约,接着在白原(WhitePlains)又遭败绩。英国人强攻哈德逊河上的华盛顿堡,美军有生力量及物资均遭到不可承受的损失。横跨哈德逊河的李堡被弃后,形势更是雪上加霜。
随着冬天来临,撤退到特拉华河对岸的华盛顿及其核心幕僚们开始重整残部。每天都有伤病减员,开小差跑路时有发生,很多人因服役期已满而离开军队。此时华盛顿手下只有区区5,000人,这支军队随时都可能土崩瓦解。
1776年圣诞节,华盛顿策划了一次大胆的军事行动。全军跨过布满碎冰块的特拉华河,拔掉了特伦顿(Trenton)的一个黑森雇佣军据点。英军本来以为华盛顿已经穷途末路了,这时只好派遣查尔斯·康沃利斯将军前去应对。华盛顿从特伦顿出发,利用夜色机动,瞒过英军绕到普林斯顿附近,在那里击溃了英军后卫部队,接着美军全身而退,返回莫里斯敦(Morristown)冬季营地。
査尔斯顿1776
1776年夏,英军向南挺进,试图占领南卡罗来纳另一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港口城市查尔斯顿。为了确保大批军队安全登陆并占据城市,英军首先要攻克城市防御要塞,然而由于战术失误和美军顽强抵抗,进攻失败了。
英方计划采取海上攻击方案,战役序幕随着炮弹从海上飞来拉开了。海军的初期行动因3艘战舰搁浅而一无所获。依托查尔斯顿城内及周边的坚固防御工事,美军静静等待英军驶过海峡,进入武器射程。
当舰队终于靠近后,工事内的美军火炮首先朝英国战舰开火,持续猛烈的炮火击退了皇家海军。英军马上还击,不过对以蒲葵为原料修建的工事损害有限,美军伤亡也微不足道。英军对美军的抵抗强度大为惊讶,若不能首先压制来自美军防御工事的炮击,或者至少使之部分失去战斗力,就无法登陆。虽然英军愤懑不已,但也只好放弃进攻。他们舔舐着伤口,转而向北航行到纽约,加入威廉·豪的队伍。此时豪将军正入侵北美中部殖民地,力图攻陷纽约城,控制这座天然良港。
布兰迪万河1777
1777年发生的两场战役将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不过美军主力在华盛顿的指挥下却再度惨败于豪将军。
豪决心夺取当时的美国首都费城,并于1777年9月11日在布兰迪万河击败华盛顿。华盛顿本来占据了有利地形,不过堪称战术大师的豪首先采取佯攻,然后迂回至华盛顿和他的幕僚们都忽视了防备的侧翼。华盛顿再一次在同英军对垒的重要战役中失利,豪将军也再一次未能聚歼大陆军。只要这支军队一息尚存,革命就希望犹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