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铁原,

一个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听说过的地名,然而这里却尘封着一段有关中国军人为国征战的历史往事!

这段往事关乎尊严、荣誉、生死,更写就了一支部队的英雄传奇!

铁原地处战略交通要地,这里曾是交战双方瞩目的焦点!

这座位于朝鲜半岛肚脐部为的小城,是南北朝鲜之间的铁路枢纽,南通韩国政治中心首尔,北达朝鲜首都平壤,是南北朝鲜交通大动脉的汇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鲜战争时期,我国部队和朝鲜部队的军需物资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铁原集结!

在1951年5月下旬到6月中旬之间,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战士们便在铁原城南方高地对“联合国军”开展了一场顽强的阻击作战。

很多归国的志愿军将士们都把这次战役称作“志愿军的生死之战”!

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渡过两军对峙的临津江一线大举南下,拉开了第五次战役的序幕。

不过这一次志愿军的对手已经从麦克阿瑟换成了刚刚正式接替麦克阿瑟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兼美国远东军总司令的陆军中将李奇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奇微

李奇微的履历也是一部军事传奇!

李奇微1917年毕业于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

1942年任第82步兵师师长,主持将该师改编为空降师;

1943年7月在西西里岛登陆战役中,指挥该师实施美军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夜间空降作战。

1944年6月率部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8月升任美第18空降军军长,随后参加"市场-花园"战役、阿登战役和鲁尔战役,进抵易北河。

战后,任地中海战区总司令和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委员会代表。

1949到1950年任陆军副参谋长。

朝鲜战争爆发后,原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阵亡,李奇微于1950年12月任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

1951年1月李奇微以放弃汉城为战略诱饵,于1951年2月发动反击(即中国军队第四次战役),成功地遏制住了中国军队的攻势。

在此后一年多里李奇微成为中国军队头痛的对象。

如今这个老对手已经更进一步,成为了“联合国军”总司令兼美国远东军总司令,这也给我志愿军作战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奇微此时已经发现了志愿军的一个最大的弱点,那就是志愿军的补给十分薄弱!

在美国空军的轰炸之下,志愿军后方的物资根本没有办法运到前方来,凭借志愿军的偕行补给,其进攻态势只能维持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之后,志愿军便会弹尽粮绝,开始回缩补给,等补给完毕之后,再一次发起攻势!

李奇微称其为“礼拜攻势”,这一点也可从志愿军的前四次战役的进攻时间线之中得到证明!

事实也确实如此,志愿军每次进攻都会携带五日份的粮弹,省吃俭用之下,再加上志愿军缴获的物资,也仅仅够志愿军坚持七到八天的时间!

此时的李奇微已经构想出了一个经过周密设计的战术:那就是在志愿军进攻之时,联合国军不予接战,每天以20英里(约合32千米,这也是志愿军每日的最大进攻距离)的速度节节后退,尽量避免和志愿军近战、夜战,而依靠远程炮火给志愿军部队以最大的杀伤。

与此同时,再令美军强有力的空军部队则全力以赴切断志愿军的补给线。

等到志愿军耗尽粮弹的时刻,再用机动部队突然出击,凭借其强大的火力和机动能力,将志愿军主力全歼在堪萨斯线(美军以三八线为基准的一条战术划线)上。

按照他的设想,这次对志愿军的歼灭战将是一次美军在自己设计的时间和地域,按照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进行的一场战役。

李奇威的战略构想可以最大限度地回避志愿军擅长的迂回、穿插、夜袭、近战等手段,却最大限度地发扬美军在后勤、空军、火力、机动方面的优势,在一向依赖装备的美军中堪称罕见的经典谋划。

这个战术,李奇威在第三次和第四次战役中曾进行过尝试,并且颇有成效。

他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对付志愿军的灵丹妙药。

不过,那时候他顶上还有一个功勋卓著又妒贤嫉能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所以不能为所欲为。

到了第五次战役,“联合国军”方面从始至终都是李奇威自己策划指挥的,这终于给了他充分发挥自己战略设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