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蓝水清,绿苇红滩,鸟鸣啾啾……位于辽宁省盘锦市的辽河口湿地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盘锦市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湿地保护体系初步建立,辽河口国家公园建设有序推进,“人鸟相依”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盘锦,展望魅力辽河口

辽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区位于渤海辽东湾的顶部、辽河三角洲中心区域。这里保存有全球温带典型完整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河口湿地景观,是国际鸟类迁徙路线关键区域和西太平洋斑海豹重要繁殖地,对维护辽东湾生态安全、推动辽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辽河口湿地区域内已有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宁辽河国家湿地公园、辽宁辽河口红海滩国家级海洋公园等8处自然保护地。创建中的辽河口国家公园整合了这8处自然保护地,规划总面积17.21万公顷(海域面积12.5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3% ;陆域面积4.6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7%),以河口湿地和近海生态系统整体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将典型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鸟类栖息地、西太平洋斑海豹产仔地、水生生物产卵场和索饵场划入国家公园。园区范围涉及盘锦、锦州2市4个县(区、市)的9个镇,其中盘锦市范围14.04万公顷,占82% ;锦州市范围0.38万公顷,占2% ;国管海域范围2.79万公顷,占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河口国家公园的核心价值概括起来为“一套生态系统,一块关键区域,一处独特景观,三个重要物种”。一套生态系统即全球温带典型完整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一块关键区域即国际鸟类迁徒路线关键区域;一处独特景观即最具代表性的河口湿地景观;三个重要物种即西太平洋斑海豹、黑嘴鸥、丹顶鹤。辽河三角洲是中国最北端河口湿地、最北滨海湿地,拥有中国最北海岸线。辽河口湿地位于辽河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是具有冻融特色的中国最北河口湿地,季节性冰凌、凌汛、冻融等气候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交换特征,成为全球温带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最完整的湿地之一。

盘锦市位于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是辽河口国家公园的关键片区。盘锦湿地尽显辽河口国家公园的最美风貌。辽河、大凌河、饶阳河等十几条河流从该区域入海,河水携带泥沙的沉积致使海水退却形成了大面积的发育滩涂和沼泽湿地,该区域河口间滩涂逐年增长、岸滩的淤进演变过程是辽河三角洲乃至辽河平原形成过程的缩影。河海交汇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浩瀚千里的芦苇荡,孕育了“天下奇观”红海滩,盘锦被誉为“中国湿地之都”“丹顶鹤之乡”“中国黑嘴鸥之乡”“鱼米之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盘锦湿地位于环渤海海陆交汇重要区域,为黄渤海生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关键区域,是该路线候鸟北迁的最后一处补给地、南迁的第一处停歇地。盘锦每年迁徙停歇或繁殖的水鸟超过100万只,是全球黑嘴鸥最大种群繁殖地,种群数量1.2万余只。盘锦也是丹顶鹤西部种群南北迁徙最集中的停歇地和最北越冬地,2023年越冬种群达112只。辽河入海口处是西太平洋斑海豹的重要产仔地,2023年栖息数量300余只。盘锦也是多种鹭类、雁鸭类、鹤鹳类和鸻鹬类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取食地,每年有超过60万只的鸻鹬鸟类于此停歇和觅食,是鸻鹬类最关键的能量补给地之一。东方白鹳迁徙种群超过2300只,白鹤迁徙停歇种群近500只,白头鹤迁徙种群超过200只,花脸鸭数量超过3万只。辽河口湿地是全球黑嘴鸥分布最北、居留期最长、营巢密度最大、繁殖成活率最高的繁殖地,种群数量1.58万余只,占全球黑嘴鸥总数的70%。

湿地润泽之下,盘锦的生物多样很高。截至目前,盘锦统计到各类野生动物494种,其中鸟类321种,有丹顶鹤、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5种,灰鹤、大天鹅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5种。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苇绿如玉,滩红似火,仙鹤展翅,万鸟翔集……面积大、种数多、环境美。2004年,盘锦湿地被《湿地公约》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2013年,被中央电视台等评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2022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评为“国际湿地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养还湿,绘就生态画卷

全球最大的芦苇荡和最美的红海滩是辽河口国家公园最核心的景观资源,暮秋季节,风吹苇浪,层涌跌宕,朵朵芦花轻舞飞扬,每当潮水退去,簇簇碱蓬犹如出水珊瑚,宛若片片红毯,又似红霞,与苇洲碧涛遥相呼应,形成一幅生机盎然、雄奇浩瀚的自然画卷。鸳鸯岛是我国最北端的岛屿,是地质年龄轻、结构特殊的冲积岛,是研究冲积岛形成的典型代表。盘锦努力平衡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近年来,辽河口湿地人类活动减少,开发建设受到严格监管,湿地植被逐年恢复,湿地、滩涂碎片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海参等海洋养殖业兴起,盘锦湿地围海养殖户越来越多,对湿地植被和近岸水质造成了破坏,直接威胁到珍稀物种栖息觅食和湿地生态系统安全。2015年,盘锦市正式启动“退养还湿”工作,到2021年,恢复湿地5727公顷、自然岸线15.77公里,造就了全国最大的退养还湿单体工程。

2017年,盘锦市颁布实施《盘锦市湿地保护条例》,这是盘锦市拥有地方立法权后出台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为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打击破坏湿地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

盘锦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源于对自然保护地范围及空间的科学布局。盘锦市依托湿地优美的生态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构建保护体系,先后划建各类保护地11处,包括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国际和省级重要湿地,国家级和省级湿地公园,国家海洋公园、地质公园,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5处,由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统一行使湿地保护和管理职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时代,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发展进入快车道。通过推进保护区生态隔离带建设,形成天然的生态保护屏障;建成“空天地人”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智慧管理;建设和完善保护区科研监测设施,以4个管理站为基础划定巡护网格,做到守护全覆盖、无死角。盘锦实施“山水”保护和修复工程,解决湿地“岛屿化”“破碎化”问题,修复滨海湿地、疏浚潮沟、恢复碱蓬植被、增殖底栖生物;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对保护区及周边耕地进行补偿,对芦苇沼泽湿地进行生态补水,恢复退化湿地……湿地旧貌换新颜,为野生动物营造一个美好家园。水光潋滟,水鸟翩飞,越来越多的“湿地精灵”为盘锦市投下信任票,盘锦湿地已然成为它们栖息的“天堂”。

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服务中心主任李玉祥介绍,域内鸟类从1987年的236种增加到2024年的321种,增加了85种;黑嘴鸥繁殖种群由1992年的1200只增加到2022年的1.2万余只,成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最成功的案例之一;2016年至2024年,人工繁育丹顶鹤442只,为建立丹顶鹤不迁徙种群和野外种群复壮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厚植底色,创建国家公园

盘锦湿地是全球河口湿地植被类型最完整的生态地块,保存完整的浅海水域—裸滩—翅碱蓬群落—翅碱蓬芦苇群落—芦苇群落自然演替景观格局,在周期性潮汐的作用下,形成了全球罕见、面积最大“红海滩”景观,辽河口由低到高红绿分明的带状植物分布规律是我国沿海少见的,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科研价值。

建设辽河口国家公园对加强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保护,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对创造辽宁人民的福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局长侯军介绍,辽河口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生态屏障作用明显、国家代表性强、生态封育与保护良好,经过多轮考察论证,专家们普遍认为辽河口区域具备国家代表性、生态重要性、管理可行性的三个基本要件,符合国家公园建设标准。

辽河口国家公园获批建设后,将典型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鸟类栖息地、西太平洋斑海豹产仔地等划入建设范围。湿地碧水,微风拂过,绿色、生动的发展蓝图和湿地润城的故事,正在这片静谧的盘锦湿地悄然发生……目前,盘锦市正在有序推进辽河口国家公园的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盘锦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机制,辽河口湿地科普宣教馆、红海滩湿地科学馆、丹顶鹤野化基地科普宣教长廊、鹤类繁育保护站和鼎翔鸟乐园观鸟屋,社会保护组织,“湿地讲堂”“国际湿地学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湿地宣教体系引导着全社会争做生态文明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实践者。

随着辽河口国家公园创建,盘锦市将开启辽河口湿地保护和利用的新纪元,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盘锦方案、盘锦智慧。

本文摘编、整合自《森林与人类》杂志2024年第10期“国家公园发现之旅”专刊。了解更多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