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自古以来,科技的进步似乎总在挑战伦理、挑战法律。
如同互联网犯罪的出现与更新让法律在刹那感到措手不及、让无数司法机关无所适从一般。
2017年时,一则“中国首例人体冷冻”的新闻瞬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他们纷纷议论着人体冷冻究竟是否会真正地暂停生命,期待着“冷冻人”在一片期望中醒来,为科技与生命带来全新的释义。
但正如我们时至今日都无法正视“克隆技术”,正视克隆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问题与法律问题一样
“中国首例冷冻人”的出现同样在引起了网友们在伦理、法律方面的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冷冻人究竟是该判定为‘有生命’还是‘无生命’”。
众所周知,据相关法律规定,一个人的主要民事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也就是说,人们的民事权利与生命密切相关。
那么,生命被按下“暂停键”的冷冻人,是否享有民事权利、是否拥有生命呢?
从法律法规判定来看,人类的死亡标准是“脑死亡”。
但在诸多相关新闻报道来看,人们仅仅提到了当事人的“呼吸心跳停止”,并未对此进行提及。
不过,从“冷冻人体”的实际意义角度出发,含糊真实情况也确实情有可原——毕竟,通过科技手段冷冻人体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科技手段将其进行“复活”,创造“奇迹”。
但如果当事人已经在冷冻时就不幸去世,那又该如何“复活”。
这根本就是一个无法说明的悖论。
在此不妨设想一下,倘若当事人已经死亡,那么按照法律规定,她的许多权利都会终结,婚姻、财产一类都将发生变更。
可倘若这位当事人没死,又或是能够迎来“重生”,那么一切权利究竟是该恢复、还是再度启动?
此外,“冷冻人”问题还牵扯到了“人体保存”上。
遵循经验出发,我们可以得知,需要进行研究的人体一般会在本人或其亲属与相关机构签订合同以后,再提供给机构进行实验。
此时,问题再一次回归到了“生死”上面——如果当事人死亡,我国有明确的相关法律规定。
但如果当事人是有生命体征的人,那如果在被机构保存过程中因保存不当出现问题,致使当事人死亡,是否可以判定该机构涉嫌“刑事犯罪”呢?
究其种种,一切的问题都还要看这位“中国首例冷冻人”是否还能“复活”。
那么,当时被专家断定、或将在未来“复活”的展文莲,当真能够醒来吗?
一、人体冷冻技术
继2015年5月重庆女作家、科幻小说《三体》审编之一的杜虹接受了人体冷冻手术以后,2017年5月8日,49岁的展文莲因肺癌去世,同样决定在死后接受人体冷冻手术。
她是第二个“被低温保存的中国人”,也是“首例在中国本土接受冷冻并等待复活”的“病人”。
要知道,杜虹选择手术的医院,是全球最大的冷冻人体研究机构之一的“阿尔科”。
据相关介绍显示,阿尔科机构是“人体冷冻”领域的鼻祖机构,成立于1972年,是美国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人体冷冻机构。
在其官网的简介内容上,我们得以窥见他们对于该领域的理解与操作过程。
阿尔科认为,“死亡并不是一瞬间地事情,而是一个过程性事件”。
建立在这种观点上,阿尔科机构认为“人体冷冻技术就是目前‘按下死亡进程暂停键’的最好方式……当现代医学放弃病患的时候,人体冷冻技术便将‘迎难而上’”。
按照其官方公布的“理想流程”来看,阿尔法机构会在注册会员性命垂危之际便在医院附近待命。
一旦医院公布了“生命体征消失、确认死亡”的信息以后,他们便会立刻对遗体采取冷冻措施,将“处于死亡早期、细胞与器官仍然有可能存活”的遗体进行“时间静止”,便于在科技发展到全新高度以后对患者进行“起死回生”的抢救。
在宣告死亡的2小时内,他们必须将一切准备工序尽结束,便于后续手术——先将“病人”的身体放入冷水中以抑制新陈代谢,并使用器官保存药物替换其身体中的血液。
随后,在“病人”被转移到阿尔科手术室以后,工作人员会向“病人”的血管中注入防冻剂,避免其血管冻结。
在接下来的5天至7天时间里,“病人”的身体将被深度冷却,最终放在稳定零下196摄氏度的室温中保存。
从理论上来说,此时,“病人”的死亡进程已经被按下了“暂停键”。
之后,阿尔科医疗人员会将“病人”的身体放置在一个充满液氮的不锈钢高罐中,进行长期保存。
据阿尔科联合首席执行官詹姆斯表示,“病人”被放置在液氮中的过程是一个可控的过程,随时都可以根据当前状况采取措施。
而采取冷冻的身体部位也完全依照“病人”的个人意志进行——杜虹就是在该机构仅冷冻了大脑。
詹姆斯称,据德国2018年的报道结果来看,人在心脏停跳五分钟以后,大脑细胞仍在工作。
也就是说,只要在生物学角度上为人类机体按下“暂停键”,完全停止代谢活动,就可以达到保存人体的目标。
但有一点要万分注意——大脑的组成机构十分复杂、精细、脆弱,必须避免结冰导致脑细胞被破坏。
除此以外,詹姆斯还放下豪言壮志,称“虽然迄今为止并没有大脑被复活,但大脑也是一个器官,如同其他可移植的器官一样。因此,大脑复活的可能性并不是不存在”。
二、我国首例本土冷冻人
2017年5月8日凌晨4时1分,身患癌症的展文莲在失去生命体征以后,迎来了一场“特别的手术”——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临床专家们,开始向展文莲的体内注射维持身体机能的功能药物。
此外,他们还向其体内注射了冰盐水,通过人体循环系统让展文莲物理降温,同时实施气管插管、启动呼吸机等措施保障她的身体供血供氧,维持机体生理功能。
完成准备工作以后,展文莲被送上救护车,前往银丰研究院接受美国专家阿伦·德雷克的“灌流”手术。
作为阿尔科机构的前任工作人员,德雷克表示,这样的手术自己已经参与过70多例,有很充分的把握。
通过德雷克的介绍,我们可以得知,在停止死亡进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便是“保护‘病人’少受、免受冷冻损害”。
他表示,冷冻最大的“敌人”,便是水在低温下形成的结晶。
这种冰晶会刺破细胞内壁,对人体造成极大损伤。
因此,在进行人体冷冻手术以前,他们必须使用特殊的防冻制剂将人体内的血液、水分全部替代。
在山东齐鲁心外医生、麻醉专家以及体外循环注射师的帮助下,德雷克得以将展文莲的体温降至18度。
随后,他将防冻剂缓缓注射进展文莲体内。
随着原本流动的注射剂逐渐凝固,德雷克解释道:“防冻剂虽然会成为固体,但它并不会结冰,也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这个过程叫做‘玻璃化’”。
经过6个小时的手术时间,“灌流”手术告一段落,德雷克随即开始着手将展文莲的身体转移到大尺度程序降温床上。
该降温床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台可以连续将人体体温降到零下190度左右的自动控制设备,德雷克对此赞赏有加,不住感叹着美国阿尔科都还不曾拥有如此先进的设备。
待到展文莲以头部向下的方式沉睡在容积2000毫升、零下196度低温的液氮管内,这场耗时55个小时的冷冻手术终于告一段落。
对于展文莲的丈夫桂军民来说,这无疑是一场“豪赌”。
要知道,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和银丰研究院扯上关系 ,更是从未听说过“人体冷冻”一词。
原本,在他眼中,身患癌症的妻子应该“走得有尊严,不要做乱七八糟的事情”。
可“人体冷冻”的技术又让他看到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或许,等到世界医学发展至全新阶段的时候,妻子能够以全新的健康状态回到自己身边。
那时候,看着相识超过30年的爱人一副神志不清的模样,桂军民的内心万分悲痛,他不得不寄希望于这十分渺茫的希望上——只要妻子能够“活着”,无论怎样都行。
对于桂军民来说,妻子现在的状态似乎已经是最好的结局——最起码没有完全被“死神”判处“死刑”。
看着在液氮罐中的妻子,桂军民表示:“她仿佛睡着了一样,很安详,让我很放心”。
在曾经签订过的“知情同意书”中,桂军民已经知晓了研究院提前告知的未来风险,“并不能保证、担保或承诺生命延续研究计划一定会成功,也不能预测未来医学科技的发展时间表。”
这也就意味着,展文莲的复苏似乎遥遥无期。
不过,通过推算来看,她似乎很有可能在2047年复活。
对此,桂军民表示,为了妻子醒来以后不会太过孤独寂寞,他也一并参与到了该计划当中,等待着重逢的时刻来临。
参考资料:
中国首例本土人体冷冻故事:液氮罐里的阴阳穿越——人民政协网
本土首例冷冻人丈夫:即使活不过来也为医学做贡献-中新网
法制日报谈国内首例“冷冻人”的法律难题:这是活体还是遗体_法治中国_澎湃新闻-The Paper
中国首例人体冷冻操作者:非长生不老 不保证复活——环球网
人能“死而复生”吗?人体冷冻鼻祖:这是基于科学的科幻——北青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