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综合各方面考虑共授予了一千多名将军。倘若大家翻看一下当时的授衔名单,不难发现东北第四野俨然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堪称冠绝五大野战军。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四野麾下的18个军长中,有7位被授予了大将军衔,而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当时三野的16位军长中,一位上将也没有,最高的也只是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那么为什么单单只有四野出了七位上将,与同样是主力的其他部队为什么会有着如此大的差距呢?
一、兵力最多,作战范围最广
在解放战争中,几大野战军都立下了一系列不菲的功绩,但是四野在其中却有着“王者之师”的称号,由此可见四野的地位绝非一般。
四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5年的东北民主联军时期,比其他几个野战军的历史要长一些。解放战争打响后,东北作为全国战略布局的重点,东北民主联军自然就汇集了从全国各个解放区抽调过来的精锐之师和猛将、悍将。
东北联军最初部队人员的组成是山东的115师和新四军的3师,这两支部队在抗日战争时期都是实力非常强的部队。
四野在组建之初,四个军团下就有八十多万人,加起来比一野和二野的总人数还多。战争的年代,兵力成为了影响部队战斗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四野自然而然就成了几个野战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担当。
因此,单从部队的编制上看,其他几大野战军跟四野的实力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四野绝对是独占鳌头。1950年1月,经过扩编的四野人数达到了150余万人,比成立之初多了六十多万人,成为了发展最快的野战军。
另外四野解放了东北、华北、华南等13省,从东北的黑龙江省打到最南边的海南省,东边到达了安徽湖南,西边直抵云南四川,整个作战区域跨度是最大的,没有任何野战军能相比较。
二、装备精良,战斗力最强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在新开岭地区将国民党第52军的25师全部歼灭,彻底粉碎了杜聿明南攻北守的战略,完全打乱了杜聿明的阵脚。
从第二年3月起,东北民主联军接连发起夏、秋、冬三季攻势,一次比一次声势浩大。几波攻势以后,东北国民党军所占土地少得可怜,控制的口也快速缩减,国民党兵团都被压缩到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孤立无援的城市中。
依靠着缴获的国民党武器和东北良好的工业基础,后来东北野战军成立,部队装备也大为改善,突出表现在专业兵种得到很大加强,不仅成立了铁道纵队和炮兵纵队,还对各纵队炮兵团进行了摩托化改装,坦克部队也已初步成型。
至辽沈战役开始前,整个东北野战军已经拥有1个炮兵纵队及1个炮兵旅、1个铁道兵纵队、1个战车团,拥有各型火炮2370门,具备了和国民党军重兵集团进行战略决战的强大实力。
有了坚实的炮兵火力,东北野战军的部队很快完成了从游击战到运动战再到攻坚战的转型升级。在辽沈战役首战义县时,炮兵纵队派出3个炮兵团支援步兵作战,成功实施了对城墙的破坏性射击,迅速高效打开突破口。
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是率先发起的,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中取得的胜利,不仅为华东大决战创造了时机,而且改变了全国战局,缩短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三、四野七位上将均为实力担当
东北野战军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分别是8军军长李天佑、39军军长刘震、40军军长韩先楚、43军军长洪学智、44军军长邓华、45军军长黄永胜、55军军长陈明仁。
比如里面的40军军长韩先楚,他不仅参加了我党早期组织的黄麻起义,而且后续还陆续参加了长征和直罗镇战役,是我党早期的革命将领。在直罗镇战役中,他更是为我军部队开辟了坦途,为战役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在后续的抗日战争中也立下了显赫的战功。
再比如44军军长邓华是开国十大将之一,湖南起义里他是政治部干事,古田会议上他是红四军党代表,他走过两万五千的长征,自17岁起就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他在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辽沈战役中都是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彭老总回国时,他一度担任了志愿军司令员,被授上将军衔当之无愧。
除了以上两位,其他的五位军长不论在任何一个时期的战场上都有着极为突出的表现。当年授衔是以每个人的革命经历、政治表现、战功、历史渊源等各方面因素综合来考量的,所以这七人都是实至名归。
结语
区区一个军衔其实不能完全决定一个将军的作用和贡献,比如当时毛主席、周总理等我党重要的领导人都自动放弃了军衔,可是祖国和人民一样铭记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因此只要是为祖国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将领们,都会在我们的记忆中永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