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代铜鼓

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 北望河曲,是多驾鸟。 南望墠渚,禹父之所化。 ——《山海经》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就是集中国文化之大成的一种符号。紧锣密鼓这个成语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是说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

紧锣密鼓有个近义词如火如荼,出自史书《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望之如火。”

但紧锣密鼓出自何处,网上却找不到答案。

只有个被人们遗忘的成语叫做“筛锣擂鼓”,出自明·吴承恩的《西游记》:“当街上筛锣擂鼓。”

真知堂经过多年考证,紧锣密鼓这个成语应该出自“密须之鼓”。这个密须之鼓,就是打开文首山海经帝之密都之谜的钥匙!

鼓的来历和密须之鼓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密须之鼓乃是商代晚期密须国的重器!

周文王伐密须,取得了密须之鼓和密须国国君的战车,此事记载于《左传·昭公十五年》中:“密须之鼓,与其大辂,文所以大蒐也。”

真知堂按: 大 蒐 ,即大搜礼,即殷商时代的以狩猎为形式的军事演习。 大辂,就是殷辂。 《论语》记载,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

战胜之后,文王检阅军队,乘着缴获的密须国君的殷商大战车,车上还载着商王赏赐给密伯的大鼓。这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肃马家原出土战车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古代战争,鸣金收兵,闻鼓而进。

鼓舞士气!

鼓一出生,就和战争关系密切,实为战鼓。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鼓的发明者,传说是黄帝。《帝王世纪》记载:“黄帝杀夔,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

夔,据说是龙的一种。后人考证即所谓“猪婆龙”,就是鳄鱼。

《山海经》记载,“东海。 。 。 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 “鸣鼓而攻,卒灭蚩尤。”

黄帝以鳄鱼皮蒙鼓,鸣鼓而攻。这个声音吓坏了蚩尤的部众。黄帝因此一战成功,杀死了蚩尤,取得了天下。

密须之鼓是商王亲赐密须国的权柄信物。拥有了密鼓,就拥有了商王朝号令西北部诸侯国的权力!

所以,文王伐密须,虽然理由很多,但取得密须之鼓,乃是不能明说的目的之一!

《诗经 大雅·皇矣》: “密人不恭,敢拒大邦。 侵阮徂共,王赫斯怒。 ” 《资治通鉴外纪》:“‘密须氏疑于可,我先伐之。’管叔曰:‘其君天下之明君,伐之不义。’。。。西伯曰:‘善。’遂侵阮徂共而伐密须。密须之人自缚其君而归西伯。”

有了密须之鼓和殷商之辂,文王就能名正言顺的代表大商号令西北地区的各个小国家,成为真正的西部霸主。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密须之鼓,据史书记载,分雷、灵、路、贲、晋、皋六种,有八面、六面、四面、两面不等,大小、长短、高低各异。

灵鼓长寻有四尺(八尺为寻),晋鼓长六尺六寸。灵鼓鼓社祭、路鼓鼓鬼享、贲鼓鼓军征、皋鼓鼓役事。

以此看来,这种在祭祀和战争中都必须使用的密鼓,确实是周文王时期西部高地社会各国公认的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通讯和信息极不发达的古代,密鼓作为殷商中央王朝的信物,确实对周文王极为关键。

《尚书·大传》记述: “文王受命,一年断虞、芮之质,二年伐邘,三年伐密须,四年伐畎夷,五年伐耆,六年伐崇,七年而崩。 ”
密须国在哪?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密须国,商朝姞姓古国,《左传·昭公十五年》注:“密须,姞姓国也,在安定郡阴密县。”

姞姓是古老的黄帝十二姓之一,

《世本》云:“密须,姞姓。”

这个姓后来繁衍生息,有了不少分支,密须氏就是其中之一。

《潜夫论·志氏姓》载: “姞氏之别,有阚、尹、蔡、光、鲁、雍、断、密须氏。 ”

密须古国,据考证就在今天的甘肃灵台县一带。

灵台县得名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取周文王伐密须筑“灵台”祭天昭德、与民同乐之意。

《灵台县志》载: “密须国故城址在县西五十里,即今百里镇。 ” 《元和郡县志》载:“天宝元年改为灵台县,今县理西有阴密故城,即古密须国也。”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从地理位置上看,密须国主要在甘肃与陕西交界的泾水支流达溪河流域。此地正好在先周时代周人的老巢甘肃庆阳(豳地)和周族的新居(岐地)陕西岐山周原(今凤翔,扶风一带)之间。

"武王徵九牧之君,登豳之阜,以望商邑。 "《史记.周本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周人借口密人不恭,抗拒大邦(周),还进犯阮国和共国。引起文王大怒。文王爰整其旅,以按徂旅。进攻密须国。在周人大军压境之下,密人造反,把国君捆起来投降了周国,献上了密鼓!

这件大事,也记录在周原出土的甲骨文上!

周原甲骨文中有关伐密须的卜辞有七条: “今秋王西克往密; 王其往密山; 密西城; 干密; 咎曰并西克事; 受友西克事; 往西无咎获其五十人。 ”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竹书纪年》记载:“商帝辛三十三年,密人降于周师,遂迁于程。”《逸周书·大匡解》也记载:“惟周王宅程”。

密须人投降后周人建立新的密须国,西周中期,密康公不敬。国为周共王所灭。

《国语·周语》: “共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有三女奔之,康公弗献,王灭密。 ”

此后,在周公东征时期迁移到今河南新密市大隗镇的姞姓密人,重建了姞姓密国。后为郑国所灭。

《路史·国名纪甲》载: “密,河南密县东四十(里)故密城,是武德三(年)为密州,与须城比,故说者谓即密须,盖亦号密须云。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密须与伏羲,高密,大禹的关系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密,从山,从宓,本义是山中的隐蔽处。

有学者说:姞姓密须氏是黄帝之后裔姞姓虽人(须人)与远古伏羲氏(宓牺氏)之后裔密人结合,而形成的古族。

《三皇本纪》: “宓牺氏结网罟以教佃鱼,故曰宓牺氏。 ” 宓牺氏即伏羲氏。 宓即密,即密人。

从文字研究的角度上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不仅如此,密须氏可能还跟大禹有关!

大禹,又名高密。因大禹早期的封国在高密得名。

《史记·索隐》载: “鲧娶有萃女,是生高密”。 “高密,禹所封国。 ” 《系本》载:“鲧取有莘女,谓之女志,是生高密。”宋衷云:高密为禹、禹之所封国。

《山海经》中有密山,

《中次六经》: “又西七十二里,曰密山,……豪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洛。 ”

《山海经》还记载,“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

舜帝死后大禹继位为帝,大禹又曾经封于高密,这个密都大概率就是大禹早年封国高密的都城。

那么,高密国在哪呢?山东有个高密,是不是在山东呢?研究发现,大禹的高密国历史上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在西部地区。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史记》记载,大禹兴于西羌。

甘肃灵台一带,古为齐家,四坝文化之地。

此地为我国最早发现青铜器的地区。出土的大量青铜器证明,这一带乃是中国最早自行冶炼铜矿,铸造青铜器的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好好捋一捋这其中的关系!

商代晚期,周人迁岐山之前,密须国乃大商西部诸侯国的霸主。密鼓就是其信物。

密须国为何被大商赐予西部管辖之权?两个原因,一个是它在灵台县一带盘根错节,经营很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身世显赫,可能是大禹高密国之后。

大禹兴于西羌,密须古国(甘肃灵台)或许就是大禹的高密国之密都!

结语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密须国是黄帝直系后裔,它在商代建国于甘肃省灵台县一带,拥有王朝赐予的商式战车和象征征伐权力的密鼓,地位尊崇。

大禹也是黄帝直系后裔,早年被舜帝分封于高密,《山海经》中有青要之山乃帝之密都的记载。

大禹兴起于西羌,灵台一带古为西羌地,考古发掘显示,此区域为4000多年前齐家文化,四坝文化中心区。这里也是中国最早的青铜器起源地!下图为齐家文化巨型青铜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这些现象联系到一起,我们可以科学推理,得出这样的结论:

大约4000多年前,大禹封于高密,即商代的古密须国(今甘肃灵台一带),他在此地取得了先进的青铜冶炼和青铜器铸造技术。依靠这种先进和强大的高科技武力,大禹东征南讨,征服了不少古国。他死后,子启建立了强大的夏国,史称夏朝。

这或许就是密须之鼓背后隐藏着的真实上古史。

《山海经》中说的帝之密都,即帝禹之高密国国都,商代的密须国,今甘肃省灵台县一带。大禹在此取得了先进的青铜器冶炼技术,后来征服了许多方国,死后子启建立了大夏国,史称夏朝。这或许就是夏朝起源的历史真相。这事,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