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帝是刘询之子,性格优柔寡断并且体弱多病,在西汉历史上并不起眼,甚至于连他的父亲都说:乱我家者,太子也!
但汉元帝时期倒是有两个十分著名的人物,一个就是奉命出塞嫁去了匈奴的王昭君,另一个则是西汉时期的大将军陈汤。
公元前36年,匈奴郅支单于,攻略乌孙、大宛,威胁西域。
陈汤上奏书说:“应把所砍的头悬挂在槁街蛮夷的官邸间,用以昭示万里之外的人,让他们明白侵犯强大的汉朝的,即使再远也一定要诛杀。”而后将郅支单于斩杀。
风起边疆
公元前48年,汉宣帝刘病已的统治划上句点,传位给了儿子汉元帝刘奭。
这位新皇帝虽出身显赫,但性情温柔,偏爱儒学,治国多用宽厚之道,不似父辈那般果敢。
宣帝的余威与改革仍在,民间尚称安稳,但国土边疆却并不宁静,尤其是长久以来对汉朝虎视眈眈的匈奴势力。
而陈汤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崭露头角。他自幼勤奋读书,学识广博,通晓事理,写得一手好文章。
在初元二年,他被推荐给朝廷。
然而,就在等待朝廷任命时,陈汤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却选择不回家奔丧。这一行为违背了当时的孝道传统,引起他人不满。
有人因此举报陈汤缺乏孝心,认为他品行有亏。朝廷因而责怪他,将其关入监狱,前程一时暗淡。
然而,因为他才华出众,再次得到他人力荐,任命为郎官。之后,他主动请求出使外国,显示出敢于开拓的决心。
汉宣帝在位时,匈奴内部因权力纷争而矛盾激化,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相互对立。为争取汉朝支持,两人都将儿子送到汉朝作质,汉宣帝偏向支持呼韩邪。
郅支单于对此心存不满,逐渐向西扩展势力,占据多地,建立自己的领土范围。
因为郅支单于的缘故,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几乎决裂。
在这样的局势下,陈汤与甘延寿奉命前往西域,肩负起震慑郅支、维护汉廷威信的重任。他们在这片动荡之地展开使命,为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延续奠定了基础。
虽说军旅生活艰难,但相比宫廷,他的心更在大漠疆场。多年守边的他,每次望向远方,总会低语:“边疆有我,怎容他人侵犯?”
边境战火:陈汤出征
在遥远的边塞,郅支单于不同于呼韩邪单于的臣服。他率领的北匈奴悍勇而桀骜,时常侵扰汉朝边境。
公元前36年,战事一触即发,汉朝在边疆的威望也岌岌可危。时任西域都护甘延寿屡次上报,但朝廷始终未决断。
“再不出手,我等便成匈奴刀下亡魂!”陈汤心急如焚,握紧刀柄,咬牙对甘延寿低语。
甘延寿不动声色地望着他:“非朝廷之命,擅动即是大罪。”但陈汤却明白,若不出兵,边疆恐难安。
然而,此时朝中的重臣却还担心贸然用兵会导致更多的耗费,也担心此举可能触怒其他周边势力。
然而,陈汤并未退缩。他知道自己的使命,也知道西域的那些盟国正在观望,如果郅支的威胁不除,大汉在西域的统治也将失去支撑。
最终,陈汤与同僚甘延寿决定假传圣旨,迅速集结军队,向郅支单于发起突袭。
出征的日子终于到来,晨曦之中,陈汤和甘延寿带领的军队浩浩荡荡地行进。战马的嘶鸣声响彻旷野,马蹄踏在寒冷的土地上,士兵们神情严肃,眼神坚定。
这场战斗并不轻松,郅支的士兵顽强抵抗,城墙上箭如雨下,空气中弥漫着硝烟的气息。
陈汤亲自指挥,带着士兵们高喊着冲入城中,最终攻破了敌人的防线。郅支单于被斩首,匈奴将士无不恐慌,望风而逃。
胜利消息传回朝廷,百官哗然。虽然战争胜利,但陈汤假传圣旨之举引起了朝堂的争议。
幸好汉元帝看在这场难得的胜利上还是特赦免了甘延寿、陈汤的罪过。
与此同时,因为匈奴而改变了命运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王昭君。
被“牺牲”的女子
匈奴内战不断,分裂成南北两部,南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向汉朝俯首称臣,愿意依附,但北匈奴的郅支单于却依旧敌视,甚至威胁到汉朝西域盟友的安全。
“元帝陛下,匈奴内乱之时,正是我朝出兵平乱之机,南北匈奴一旦合并,必为大患。”跪在汉元帝面前的官员低声提议。
汉元帝思索片刻,轻轻摇头:“刀兵相见,百姓生灵涂炭,若有和亲之法,未尝不可。”
汉元帝一贯倡导以和为贵,不愿再重启干戈。
他决定和亲,联姻呼韩邪单于以安抚匈奴南部。然而,皇宫中许多秀女虽美丽,却因前途未卜而深感惶恐,王昭君便是其中一位。
王昭君自小生活在民间,容貌出众,性情温婉。公元前38年,汉元帝在全国范围内挑选女子入宫,昭君以卓越的美貌和气质被选入掖庭,成为汉宫中一名宫女。
公元前3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朝觐汉元帝,提出希望娶汉室女子为妻,以此缔结汉匈亲族关系。
元帝顺应和亲之意,并将温婉端庄的良家女子王昭君赐予呼韩邪单于,开启了她的和亲之路。
出塞背后的故事
相传,王昭君之所以会被选中嫁给匈奴单于是有原因的。据说,她那时的秀女要到画师那儿画像,以便元帝挑选。
然而,其他秀女为获得皇帝的青睐,不惜重金贿赂画师,而昭君心性高洁,不屑行贿。这个画师小肚鸡肠,于是在画像上故意添加瑕疵,掩盖了她的美貌。
这样一来,昭君便未能引起元帝的关注,成了后宫中默默无闻的一员。
最后因缘巧合下被元帝随意挑选成了前去和亲的一员。临行前,元帝召见昭君,竟被她的绝世容颜深深吸引。
昭君才情出众,言谈举止间更是落落大方,令元帝赞叹不已。然而和亲已成定局,元帝虽生怅然之意,仍只能将她赐予呼韩邪单于,送别昭君出塞。
而那个故意把昭君画丑的画师也被处死,以平皇帝心头之愤。
昭君随呼韩邪单于一路北上,抵达塞外,二人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感情深厚。然而,匈奴境内的阴山、大漠一带接连发生天灾,草原旱灾肆虐,水源枯竭,牧民苦不堪言。
匈奴人传言这些灾祸源于昭君,唯有用她的血祭奠匈奴先灵,方能平息灾害。呼韩邪单于忧心忡忡,昭君也愁绪满怀。
此时,她想起自己带了一些庄稼种子过来,她将锦囊中的种子撒向沙地,没想打它们长势很好,帮助当地的百姓度过了灾难。
草原上的牧民因此心怀感激,彻底接受了她,并将她的恩德广为流传,成为世代传颂的佳话。
而她与呼韩邪单于共度了三年时光,并育有一子。可惜的是,
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昭君向汉朝请求回归。然而汉成帝下令她“从胡俗”,依照游牧民族的习俗再嫁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若鞮单于。
昭君遵从汉廷的旨意,再度顺应游牧民族的婚俗,与复株累单于生活十一年,育有两位女儿。
公元前20年,复株累若鞮单于去世,两年后,昭君也因病去世。
昭君出塞之举,不仅象征着她个人的别离,更象征着一段和平的联姻,为汉匈之间的稳定奠定了基础。“昭君出塞”因此成为后世传颂的和平佳话。
她牺牲了自己的个人幸福,为西汉迎来了短暂的和平,也为当地的百姓带去了宝贵的种地和中原地区的文化。
唯有绝对的实力才能换来和平
陈汤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成就,无疑是他在西域的赫赫战功。在奏报战果时,他写下“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一名句,深得汉元帝赏识。
这场胜利让陈汤名震朝野,也让西域其他小国对汉朝威严敬畏不已。
可惜的是,晚年的陈汤处境凄凉。他被流放敦煌,远离朝堂,虽身处边陲,却依然在西域一带威名远播。
因其影响力依旧惊人,汉哀帝即位后将他迁至内地安定。这时的陈汤已是年迈多病,无法重拾当年的荣耀,最终客死长安。
王莽上台后,还追封其为“破胡壮侯”,以肯定其平定匈奴的功绩,陈汤的家族因此得到优待。
千百年来,陈汤因其远征西域、守卫汉朝而被后世称颂,但他的个人行事风格成为争议之源。他的故事虽饱含矛盾,却也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复杂的英雄形象。
可惜的是,陈汤这样的人还是太少了,不然也不会出现王昭君这样的悲剧。
结语
汉元帝时期的两位传奇人物,一个是将军陈汤,他的铮铮誓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响彻千古,然而他的功勋背后却伴随着争议与流放的结局;
另一个是王昭君,她在塞外辗转三嫁,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和平的使命,最终长眠草原。两人虽境遇迥异,却都在动荡中成就了大汉的威望与和平。
他们的故事,不仅是汉元帝治下的风云缩影,更是历史长河中忠勇与奉献的映照。
参考资料:
《史书中记载的昭君形象》——许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