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民企最近可算是摊上事了——因“异地执法”,成千上万家企业账户被冻结,业务停滞,陷入“停摆”。其中最离谱的,广东壹健康集团,仅因60多万的涉案金额,就被1600名警力包围“突袭”,这规模,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查毒窝呢。这种执法“尺度”,让人直想问一句:这是执法,还是砸场子?
对民企来说,辛苦经营本来就不容易,突然来这么一遭,遭罪的可不止是企业本身,整个经济活力都会被折腾得七零八落。试想一下,当地无数公司日夜琢磨创新的同时,还得提心吊胆地担心异地“客人”突降,谁还敢放开手脚干活?更令人担忧的是,这背后是不是还存在选择性执法的“潜规则”?也许某些执法机构并非出于维护正义,而是利益的诱惑。
说白了,这种“异地执法”有时像极了一种“经济越界”,仿佛只要手段够狠,就能多争取一些“管辖资源”。全国人大代表朱征夫的一句话道出了要害:把罚没收入上缴中央财政,指定明确管辖权限,从根本上切断地方执法机关与罚没收入之间的联系,谁的管辖范围内出问题谁管,才有可能减少这种因利益驱动的“跨省执法”。说到底,执法机关的权力越明确,利益关联越少,滥用职权的“灰色地带”才会缩小。
但话又说回来,不单单是执法部门要规范,民企自身的合规也得跟上。经济环境本该靠规则来“保驾护航”,民企在规则范围内能更安心发展,而不是陷入“冒险生存”模式。谁都知道,民企是经济活力的重要源头,尤其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谁掌握创新资源谁就掌握未来发展命脉。而频繁的“异地执法”让人心寒,长此以往,民企的信心被耗尽,谁来买单?
那么最后我想问:执法应是为了保障正义,而非打压市场活力,为何民企却时常成了“靶子”?在这个法治为纲的社会里,我们能否期待一场真正的执法改革,让市场安心发展,对此你怎么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