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十字路口:与21世纪的对话
暨《全球通史(新译本)》新书发布会
●活动时间
2024年11月5日,下午14:00—16:30
●活动地点
●嘉宾
上半场嘉宾:
钱乘旦(北京大学教授,知名历史学家)
刘文明(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主任)
王皖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下半场嘉宾:
曲现龙(北京市特级教师)
傅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郑诗亮(《上海书评》执行主编)
潘采夫(资深媒体人)
扫描二维码报名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需自行预约入校
参加现场活动即可获赠最新版《全球通史》
参加现场小游戏还将获精美文创礼品
嘉宾介绍
钱乘旦
北京大学教授,知名历史学家
刘文明
首都师范大学燕京特设讲席教授
全球史研究中心主任
王皖强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曲现龙
北京十一学校历史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
傅正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
郑诗亮
《上海书评》执行主编,播客“午后偏见”“边角聊”主播
潘采夫
资深媒体人,播客“跑题大会”主播
活动内容
上半场活动
史学奠基:《全球通史》的关键学术地位
1.梳理全球史的学术发展脉络和关键节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史学泰斗斯塔夫里阿诺斯以《全球通史》这一代表作引领 “全球史观”新风,如今该书已成为全球史入门必读的经典著作,全球史的学术研究也发生了巨大转向。与同类全球史著作相比,《全球通史》有哪些特点值得关注,又对学界产生了何种影响?
2.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为何需要阅读《全球通史》。从学术层面,探讨书中对于学科前沿问题的阐释,如何体现新时代的史学关注。在现实层面,探讨《全球通史》展现的人类历史与今日事件的相关性,包括对文明、科技、战争、性别等问题的讨论,如何通过阅读《全球通史》指导我们认识这个时代。
3.译者王皖强教授介绍新译本在哪些方面更能适应当代读者的需求。包括它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用语的精彩之处,相较于旧版本主要更新的部分。
下半场活动
历史镜鉴:《全球通史》与现实生活的交汇
1. 探讨树立全球史观在当下对个体的重要性,包括如何在世界历史中寻找时代问题的答案,如何用《全球通史》所提倡的“全球史观”理解各国发展的规律、看待未来趋势、认识世界格局。
2.何谓真正的“以史为鉴”“以史明智”?探讨《全球通史》对于指导现实生活、进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为什么说无论是打工人还是公司决策者,投资或是商业谈判,都需要阅读历史,尤其是《全球通史》。作为一部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感著作,如何通过阅读《全球通史》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出判断。
3. 探讨《全球通史》为什么能够奠定历史知识基础,从而更好地进入人文学科领域。对于历史爱好者和大学生,如何通过阅读《全球通史》建立一个较为整体的历史知识背景。
4. 探讨《全球通史》对于中学群体的重要性。全球化背景之下,中学历史教育的要求也在发生转变,使得阅读“全球通史”变得愈加重要;《全球通史》的通俗性、趣味性大大降低了学生阅读和记忆历史的门槛。
相关图书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
本书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视角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关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历史运动、历史事件及其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书首开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视角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的先河,问世后受到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等的高度评价,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于世,影响甚广。
作者介绍
L.S.斯塔夫里阿诺斯
L.S.斯塔夫里阿诺斯(L. S. Stavrianos,1913—2004),美国加州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曾获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等一系列学术荣誉奖。
斯塔夫里阿诺斯一生学术成果斐然,出版了《全球分裂》《全球史纲》等18部颇具影响的著作,其中本书可谓斯塔夫里阿诺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一部践行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全球史思潮”的真正的奠基之作。
译者简介
王皖强
王皖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世界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思想文化史。著有《现代英国大众文化》等。代表译著有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与郭小凌、刘北成合译)和彼得·盖伊的《启蒙时代》(与刘北成合译)。
刘北成
刘北成,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长期从事世界近代史和西方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在评介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译介国外史学及世界近代史研究方面成就斐然。著有《福柯思想肖像》《本雅明思想肖像》等。代表译著有《论历史》(布罗代尔)《疯癫与文明》(福柯)《规训与惩罚》(福柯)《合法化危机》(哈贝马斯)《历史研究》(汤因比)《启蒙时代》(彼得·盖伊)等。
收看方式
主办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协办方
北大博雅讲坛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