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的功夫就到了农历的十月份了,这也就意味着农历的2024年也就剩下不到3个月了。

今年的公历11月1日就是农历的十月初一,您知道吗?在我国民间有个说法是“最怕十月初一晴”,那为什么会怕十月初一晴天呢?有什么预兆呢?我们一起来唠唠吧,这里面可大有讲究,老祖宗的谚语就有预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咱先来说说“立冬无雨一冬晴,没有十月一灵”这句古老的农谚。它的意思是说,立冬节气那天要是没下雨,大家就会猜这个冬天雨雪少,可实际上啊,用立冬来预测冬天的冷暖,还真没十月初一准。

要是十月初一这天是个大晴天,那可得注意啦,这很可能意味着是个“干冬”,整个冬天大概率是以暖和为主。

这暖和的冬天听起来好像挺舒服,可它有个大问题,就是寒冷可能会推迟到春天,“倒春寒”出现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

这“倒春寒”对农作物那可太要命了,刚长出来的庄稼苗,本来正茁壮成长呢,突然来一场冷空气,就像给它们来了个“大冷冻”,好多苗儿都得被冻坏,收成可就没保障啦,严重的会导致绝收。

还有句老农谚是“十月初一晴,单衣过寒冬”,您瞧,这老祖宗多有智慧啊!简简单单一句话,就把十月初一的晴天和冬天的温度联系起来了。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要是在农历十月初一这天是大晴天,这就预示着冬天可能就暖和得离谱,穿着单衣就能过冬了。

不过这可不是啥好事,天气反常,总会在其他地方有影响,就像咱刚说的对农作物的影响。

另外一句是“十月初一晴,柴炭满街行;十月初一阴,柴炭贵如金”,这也是过去老百姓总结出来的经验。

字面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农历的十月初一这天晴空万里,那大家就会觉得这个冬天暖和,家里取暖用的柴炭就不需要太多啦,市场上柴炭自然就供大于求,满大街都是卖柴炭的。

可要是十月初一是阴天呢,那大家就会觉得这个冬天冷,雨雪多,取暖用的柴炭就得多备着,需求大了,价格可不就上去了嘛,就像金子一样珍贵。

最有意思的还有这句“十月初一晴,皮匠卖婆娘”,这话虽然糙,但理不糙。以前皮匠主要就靠做皮制品生活,像皮衣、皮帽、皮手套这些,这都是过冬的硬货,有了它冬季就不怕冷了。

可要是十月初一晴天,就预示着接下来天气晴天多,冬季会偏暖和,这样的话谁还会买皮制品啊?皮匠没生意,日子不好过,就像夸张地说要把老婆都卖了似的。

这其实也反映出天气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农民担心庄稼,做买卖的也担心自己的生意受天气左右。

这些农谚啊,都是咱老祖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虽然现在科技发达了,天气预报比以前准多了,但这些农谚里蕴含的智慧和文化还是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

每一句农谚背后都有老百姓对生活的观察和对未来的担忧,它们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民间文化的瑰宝。

咱们在感受这些古老智慧的时候,也能更加明白自然和人类生活之间那种微妙的联系,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唠叨这里,我们这里十月初一是大晴天哦,预示着冬季偏暖,你家乡呢?你认为这些谚语还准不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