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383期】

“人生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年富力强时肩负起自己的使命——成为航天员,我是幸运的。能够将个人价值和祖国的需要相结合——为国出征,我更是幸福的。”

2024年10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举行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上,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90后航天员王浩泽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10月29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王浩泽。摄影:王泗江

1

“我资质平平,只能比别人更努力”

王浩泽出生在河北滦平县,父亲是一名交通警察,母亲是一名中学老师,姐姐比她大7岁,一家人对她爱护有加。

因为出生在春分这天,母亲的名字里又带有“春”字,王浩泽便自诩“春天的孩子”,寓意自己像春天一样充满蓬勃向上的力量。

“在我的心中,妈妈就是我的偶像。”王浩泽说,母亲幼时家贫,被迫辍学,可依旧一边干农活,一边挤出时间自学。有一次,为了弄懂一个知识点,她独自走了20多里路到县城找老师请教。最终,母亲考上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了一名人民教师,通过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母亲的言传身教,让王浩泽她从小就知道,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能争取到想要的成绩。她经常开玩笑地说:“我资质平平,只能比别人更努力。”

正是靠着这股“要比别人要多努力些”的劲儿,王浩泽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考那年被东南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录取。

因为身边同学都是佼佼者,大学期间,王浩泽在学习上更加努力,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列,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等奖励和荣誉,被顺利保送至本校工程热物理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王浩泽还喜欢跑步,大学时参加了校田径队,经常代表学校参加省级运动会。坚持锻炼,为她未来成为一名航天员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

2023年7月2日,王浩泽(左)在参加海上救生训练。摄影:孔方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7月2日,王浩泽(左)在参加海上救生训练。摄影:孔方舟

2

“我喜欢挑战未知领域,

享受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的成就感”

本科学的专业是热能与动力工程,研究生时主攻等离子体爆震,毕业后从事火箭发动机预研工作,现在又成为航天飞行工程师……这么多年,王浩泽不断涉足新的领域。她说:“我喜欢挑战未知领域,享受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的成就感。”

读研究生时,王浩泽研究的课题方向是自己从没涉足过的全新领域。导师对学生们要求很严格,引导他们研究一些国际前沿课题。这让王浩泽感觉压力非常大。一次,她有次忍不住向导师吐槽:“以后我不打算从事学术研究这条路,能不能不做这么难的课题?”

导师认真地回复:“我不指望你以后一定要搞科研,但你要保持认真做事的习惯。如果你现在因为不喜欢就不认真去做,以后当你遇到喜欢的事时,也许就没有认真做事的习惯了。”

导师的话字字千钧,深深刻在王浩泽心里,也成为她日后做事的准则——无论干什么,都要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不能因为不感兴趣就敷衍了事。

王浩泽能跟航天结缘,也源于导师对航天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引导学生从事航天方向的研究。从那时起,一颗航天的种子在王浩泽心里种下了。

毕业后,王浩泽的同学大多去了电力设计院、核电站等与能源相关的单位就业,她却把简历投给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在那里,王浩泽从事的是火箭发动机预研工作。研究新型发动机,对她而言又是一个从零起步、从无到有的过程。

作为系统总体设计师,她主动深入研究各分系统的设计原理。复杂的方程式,谜一样的参数,天书一样的运算逻辑,成为她探索钻研的对象。

一天晚上,王浩泽在电脑前研究一个关键公式,琢磨了很久,终于把公式的参数和原理琢磨透了。碰巧,一名前辈也正加班。她兴奋地和这位前辈分享了自己一个晚上的研究成果。

这位前辈早已是业界大咖,却饶有兴致地听着这个职场新人的讲解,还频频点头,鼓励她要继续保持这种探索精神。

王浩泽很享受攻克未知的过程。她说,调动全部脑细胞,全神贯注地去探索,就像游戏闯关一样。将这些难关一个个攻克后,会获得一种巨大的幸福感。

刚入职没多久,王浩泽就负责研制一个新设备。消化吸收大量文献,精心设计图纸,协调厂家生产,进行实验验证,她独自负责了整个流程。

不久后,王浩泽工作后的第一个作品,惊艳出炉!为她提供实验平台的一位知名专家对这一产品赞不绝口。得知产品是由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独自完成后,教授更是对她刮目相看。

业精于勤。凭着这股钻研精神和突出的业务能力,年轻的王浩泽成为新型动力发动机的研发骨干。

3

“我要尽最大的努力,

给航天员集体增光添彩”

2003年,杨利伟一飞冲天,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夙愿。那时,王浩泽还在上初中。她怎么也想不到,未来的某一天,她也会在全国人民的期待中飞向太空

也许,是命运之手将她一步步指引向飞天之路。

当国家选拔第三批航天员的通知到达单位时,她得知自己符合报名条件,踊跃报了名。

虽然在她认为,航天员是代表祖国和人民出征太空的英雄,是站在金字塔尖的人,这个职业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高不可攀。但她还是想试一试,哪怕落选了,也算和航天员有过交集,也是件荣耀的事情。

王浩泽未曾想到,自己竟然通过了层层严格选拔。当她走进航天员大队,见到第一二批航天员微笑着欢迎新队员,激动极了。

看到那些曾经只出现在电视镜头里的航天英雄就在眼前,想到从今以后就能跟他们一起并肩奋斗,王浩泽有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那天,王浩泽在日记本里这样写道:“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年富力强时肩负起自己的使命——成为一名航天员,我是幸运的。同时,能够将个人价值和祖国需要相结合——为国出征,我更是幸福的。”

航天员只有两种状态——飞行和准备飞行。在航天员大队,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儿,时刻准备着飞向太空。不管是飞过一次还是多次,他们载誉归来后便迅速清零,重新投入新一轮的学习和训练中,刻苦备战,等待下一次飞行。

身处这个英雄群体,王浩泽既自豪又有压力。她时刻都以身边的英雄为榜样,在紧张忙碌的学习和训练中朝着目标一次又一次冲刺。

身处这个英雄群体,王浩泽又时刻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和关爱。刘洋和王亚平两位女航天员经常给她分享太空生活经验,执行完空间出舱任务后都给她专门打来“太空电话”传授经验。

刚入队时,第三批队友们彼此间还不熟悉。王浩泽记得,第一次水下试训时,宋令东恰巧观摩了她的训练,特意给她录了一段训练视频,主动跟她分享自己的体会。

王浩泽在心里暗暗给自己加油:“一定要对得起‘航天员’这三个字,一定要做出最大的努力,给这个集体增光添彩。”

作为第三批航天员队伍里的唯一女性航天员,王浩泽在学习训练中不让须眉,是大家公认的“拼命三娘”。

出舱程序训练中,航天员需要穿上100多公斤重的舱外航天服,模拟出舱过闸段动作。由于服装内加了0.4个大气压,王浩泽举手投足比较费力,加上在头盔内,头部活动受限,视野也变得狭窄,只能借助腕部反光镜来扩大视线范围。

将一个软管束的接头,插入腰际直径仅约1厘米的两个插孔,这个动作是个技术活,对于身着舱外服的航天员来说,更非易事。

“手只能勉强够上目标,但视线够不着,戴着厚厚的手套,手也没有触感,试了几次后,胳膊就没力气了。”王浩泽说。

课后,王浩泽主动找教员一遍遍加练,反复揣摩手抓握扶手的位置、反光镜的方位和身体姿态的扭转角度。慢慢地,她找到了巧劲儿,再做这个动作便能一气呵成。

失重水槽模拟训练中,上脚限位器对她来说也是一项难题。穿着厚厚的鞋子,再蹬上脚限位器,将鞋子卡进不到2厘米宽的卡槽里固定好,是一项比较难的操作。王浩泽第一次训练这个动作以失败告终。

王浩泽从理论上反复推敲操作方法,仔细研究教学视频。她和教员一起研讨原理,向队友们请教经验。第二次水下训练,她成功踩上了脚限位器。此后训练中,她一次比一次操作得更顺溜。

王浩泽有一个笔记本专门记训练体会,本上一半内容是关于交会对接训练的。短短10分钟的操作,曾是横亘在她面前的一座大山。她向当过飞行员的同批队友们取经,“太空穿针”第一人刘旺也把“独门秘籍”手把手传授给她。再经过近千次的交会对接练习后,王浩泽现在也能“百发百中”,成绩均为优秀。

2024年6月26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王浩泽进行出舱程序训练。摄影:徐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6月26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王浩泽进行出舱程序训练。摄影:徐部

4

“让每一个日出日落都成为宇宙精彩的记忆”

世事之难,莫过于登天。在太空,航天员要承受太空各种复杂环境的严峻考验,挑战的是生理和心理极限。为了确保航天员能安全往返天地,航天员训练也充满了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磨砺。

“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充满挑战、人迹罕至的路,但是我爱这条路。如果它荆棘丛生,我们就披荆斩棘;如果它寂寞荒凉,我们就结伴前行!”每次大型训练后,王浩泽都会写个训练小结,这是心得体会,更是激励自己勇往直前的战斗宣言。

透过这些文字,记者看到了她在训练中遇到的困难和付出的艰辛,又看到了她通过努力完成训练后内心别样的快乐。

48小时沙漠野外生存训练,王浩泽这样写道:晴天炎热,下雨寒冷,既感受到了沙漠温差几十摄氏度的残酷,又领略到躺在伞布上看着漫天星汉灿烂的浪漫柔情。

72小时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王浩泽这样描述:在一个门窗紧闭的房子里,我们称它为“小黑屋”,我和另两名队友组成“666”团队,三个人和生物钟奋力对抗……思绪开始神游,眼皮逐渐放弃抵抗;时间长得让人如坐针毡,脑袋却如放弃治疗一般,逐渐低垂,只能靠胳膊苦苦支撑……有些测试还在不断诱导我们犯困。最终,靠着顽强的毅力,我们从做题时的“特困生”到一次警铃都没响起的“特优生”,团结协作熬过了三天三夜……

结束海上训练后,王浩泽写道:海上吊救比陆上刺激一百倍!直升机掀起的风浪直扑过来,即使背过身去也能感觉到呼啸的海风拍打着后脑勺,耳朵根被浪花一刀刀割着。尤其是直升机临近时,海上犹如下起了瓢泼大雨,密密麻麻的水花噼里啪啦砸过来,海浪变得凶猛……当人一坐上船,看到蓝天白云、碧波万顷展现在眼前,清爽的海风拂面而过,一瞬间所有的不适感都烟消云散,整个人精神焕发……

凭着这股乐观精神和一腔热血,王浩泽在一次次训练中锻造着飞天翅膀。2023年,王浩泽被选入神舟十九号乘组,和蔡旭哲、宋令东一起执行任务。

一年来的任务专项训练中,指令长蔡旭哲给他们传授了飞行经验,与她同龄的宋令东操作能力较强,王浩泽自身的理论功底强,他们三人相互补位,各取所长。

如今,王浩泽对太空之旅充满信心和期待:“我将全心全意、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和队友们一起,精准工作,快乐生活,让每一个日出日落都成为宇宙精彩的记忆。”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 | 占康

编辑 | 芦恬莹

校对 | 倪佳晨

主编 | 张文军

副主编 | 麻雨洁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