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多伦会盟:与万里茶道的战略考量
作者/孙树恒
一
在过去的岁月里,多伦县(蒙古语多伦诺尔)这个名字曾多次在我的行程中出现。无论是因工作之需,还是偶然间的游历,我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足迹。然而,那时的我,对多伦县的了解仅限于表面的走马观花,只是匆匆一瞥,未曾将这些景象与万里茶道的历史背景相联系,未曾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故事与底蕴。直到这两年,我开始研究万里茶道,才恍然发现,原来多伦县是有关这条古老商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万里茶道,这条连接中俄两国的商贸通道,见证了无数商贾的艰辛与辉煌。它始于福建武夷山,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最终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在这条1.3万公里的漫长商道上,多伦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成为了万里茶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如今,当我再次审视多伦县,我发现了它身上更多的闪光点。多伦县不仅见证了商贸的繁荣与文化的交流,更在岁月的洗礼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这里的商贸交流频繁而活跃,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吸引了无数商贾前来交易。同时,这里的民俗风情也独具魅力,蒙古族、汉族、满族等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但多伦县仍然保留着许多与茶道相关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这些遗迹和传统不仅是对历史的见证和传承,更是对未来的启示和激励。它们让我们铭记那段辉煌的历史,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
万里茶道与多伦的故事。
公元1689年,万里茶道正式成为一条商路。从16世纪中叶开始,位于欧亚大陆北部东西两端的中俄两国同时开始与对方接触。1689年,俄国与满清帝国签订双边协定《尼布楚条约》,双方正式确立了外交关系。由此产生的商路﹣﹣茶叶之路﹣﹣便成为十八九世纪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到20世纪初期,茶叶之路的重要性才慢慢降低。
万里茶道是一个国际大通道,见证了近代欧亚版图的政治搬迁,正是在万里茶道形成发展和繁荣的过程中,促成了近代亚洲版图的形成。众所周知万里茶道经过三百多年的运营,它所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贸易、宗教等等非常庞大的一个系统。
万里茶道协作体副主席,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会长、著名作家邓九刚老师曾经讲过,他以内蒙古人的身份讲述过万里茶道与多伦县的一段故事,就是多伦会盟,是万里茶道与历史的交汇点。葛尔丹的叛乱让多伦这座小城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在葛尔丹失败后,内外蒙古在协商下取得了一致,归为一统。1691 年 康熙皇帝亲自在多伦主持了会盟大典,召集了漠北喀尔喀蒙古各部及漠南蒙古49旗,解决了蒙古内部的团结问题,进行盛大的阅兵,并划分了行政制度。而在这场历史性的盛会中,康熙皇帝将旅蒙商大商号,万里茶道上华商的旗舰店,大盛魁的大掌柜王相卿从呼和浩特招到多伦,它的崛起就是随着康熙的部队进入了草原深处逐步发达起来的。同时,在会盟时车正汉的王爷也请求皇帝批准内地商人到喀尔喀蒙古做生意,从而开启了大规模商贸活动。
三
清朝多伦会盟之所以选在多伦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和成果。
一是地理位置适中。多伦位于漠南蒙古与漠北蒙古的交界地带,地理位置适中,便于清朝中央政府与喀尔喀蒙古各部的联系和交往。同时,多伦地区地势平坦,是一片辽阔的草滩,交通也十分便利,这为会盟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是 历史背景。清初,喀尔喀蒙古各部纷争不断,甚至牵扯到俄国干涉和噶尔丹的插手,局势相当复杂。为了调解这些纷争,康熙帝决定亲自前往调解,并主持会盟。多伦作为距离纷争地区较近且相对安全的地点,自然成为了会盟的首选之地。多伦地区靠近清朝的北部边疆,选择在此会盟有助于清朝加强北方边防,维护国家安全。
三是通过多伦会盟,康熙帝成功化解了各部之间的矛盾。多伦会盟立了清朝对喀尔喀蒙古的正式管辖,废除了旧有的名号,重新授予爵位,并实行盟旗制度。这加强了清朝对漠北地区的管辖和控制。漠东喀尔喀蒙古的王公们表示归服清朝。在这次会盟上,清政府在漠东喀尔喀蒙古也就是蒙古不包括漠南蒙古和漠西卫拉特蒙古的部分,仿效内蒙古设立了37个旗。当时满清已经控制了整个漠南蒙古,漠西卫拉特蒙古则在噶尔丹的统治之下。(1696年3月康熙再次亲征,平定噶尔丹的叛乱。噶尔丹走投无路,仰药自尽。西部边疆趋于稳定。)旗的数目从最初的37个增加到了1722年的72个,1815年又增至86个。19世纪,旗的数目一直维持在86个。
四
五多伦会盟对万里茶道的影响。
一是多伦会盟后,随着贸易的繁荣和人员的往来,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和深入,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繁荣。蒙古人对于国际毛衣也不陌生。正如一位蒙古著名学者所解释的,“有些人认为游牧的蒙古人从来就没有参与过市场经济,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他们设想中国和俄国之间的茶叶贸易是中国人和俄国人在蒙古土地上进行的交易,其实蒙古人在中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贸易的重要一他们充分利用了市场经济。历史上,蒙古一直在俄国和中国之间积极协调,使得这两个国家在商业上紧密联结,而不是仅仅作为他们之间的缓冲地带。”蒙古人不仅是中间商,而且自己也拥有和经手大宗买卖,其商品远销到俄国和中国的市场。
二是多伦会盟加强了清朝与蒙古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在会盟之前,清朝与蒙古之间的关系相对紧张,难以建立有效的联系和合作。然而,通过多伦会盟,清朝向蒙古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和诚意,通过赠送礼物、划分土地等方式,赢得了蒙古贵族的信任和归顺。同时,清朝也向蒙古提出了一些要求,如承认清朝的宗主地位等,从而有效地加强了双方之间的联系和合作。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清朝巩固对蒙古的统治,也为万里茶道的安全通畅奠定了基础。
三是多伦会盟促进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和融合。在会盟过程中,不仅解决了蒙古内部的纷争,还促进了多边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此外,多伦会盟也吸引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注,为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这种交流有助于万里茶道,了解外部世界的情况和发展动态,为万里茶道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使得茶叶等商品能够沿着这条商道源源不断地流向蒙古高原乃至俄罗斯,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繁荣。
四是多伦会盟加强了中蒙俄之间的文化交流,为万里茶道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万里茶道不仅是一条商贸通道,更是一条文化交流的纽带。在茶道沿线,不同国家的商人、驼夫和手工艺人相遇,带来了各自的文化和技艺,促进了文化的多元融合。这种文化的交流不仅丰富了沿途地区的文化生活,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多伦会盟作为这一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无疑为茶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五是多伦会盟推动了内蒙古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为万里茶道沿线的商贸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以多伦诺尔为例,这座小城因会盟而崛起,迅速成为商贸集散地。随着茶道贸易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商人和手工业者聚集于此,形成了繁华的市井景象。现存的山西会馆、仍保留着汇宗寺、善因寺、兴隆寺、碧霞宫、城隍庙、清真西、中、南、北寺及商铺等众多古建筑,多伦诺尔迅速发展成为蒙古地区“藏佛教之都”、“旅蒙商之都”、“民族手工业之都”和军事重镇,这种城镇化进程不仅为万里茶道贸易提供了必要的物资和人力资源,也为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多伦会盟对万里茶道的繁荣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它促进了中原与蒙古的经济贸易往来,加强了中蒙俄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了内蒙古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为万里茶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副秘书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秘书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