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上看,“985大学”绝对是国内好大学的代名词,“211大学”次之,但也不是所有的“211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都会比“985大学”低——这其中涉及到学科、区域、政策等方面的影响。
事实上,“211大学”中的佼佼者,诸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名校,录取分数线甚至可以达到中等“985大学”的水平。这些院校,不管是学科建设、科研水平、办学经费、社会声誉等方面,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211大学”中的顶流——北京邮电大学。
最难考的211大学
近些年来,北邮在各地的录取分数线屡创新高。2024年,北邮录取在各省市投档分数再次引领“211大学”,其中物理类平均分约633分,高居“211大学”第一名,放到“985高校”中也位于20名左右。而北邮分数最高的未来学院“元班”,在北京的最低录取分数也达到663分。
北邮何以成为最难考的“211大学”?这固然跟北邮位于北京有关,也得益于当前理工类院校居高不下的热度,但更重要的是北邮自身强大的综合实力。
北邮的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北京邮电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今天的北邮,是教育部直属、工信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更是“双一流”大学的实力担当。作为“两电一邮”之一,北邮早已成为国内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在学科布局方面,北邮经过近70年的励精图治,已经跳出了单一学科的框架,发展成为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北邮设置了19个教学单位,专业设置涵盖九大学科门类。
在人才培养方面,北邮现有海淀校区、昌平校区,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以及本科专业52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1个)。北邮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本硕博贯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未来学院“元班”、“北邮—华为学院”等,实现学生100%参与双创实践活动,产教融合培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高水平人才。
在科研水平方面,北邮汇集国内外各行业精英人才和学科领军人物,依托先进的研究平台,追赶国际学术前沿。北邮有专任教师1600余人,包括移动通信技术专家张平院士、中国通信程控交换技术的奠基人之一的陈俊亮院士等国家级人才领衔,活跃在科研、教学的最前线。北邮创建了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十余个国家级科研平,打造了信息通信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近年来,北邮获国家三大奖、省部级科研奖励、行业重大奖励等近90项,居全国高校前列
厚德博学,终成大家
乍一看,“邮电大学”这个名字所覆盖的专业领域很窄,为何北邮能成为国内重点大学呢?这就要从北邮“深厚”的学科基础说起。
在建国后的“全国院系大调整”中,国内的大学由综合性调整为以单一学科方向为主的专门大学。1955年,国家教委以天津大学电讯系、重庆大学电机系电话电报通讯专业等为基础,整合优质通信类学科资源,创立了北京邮电学院。
最初的北邮,仅设有线电通信工程系、无线电通信工程系、工程经济系三个系,但由于学科实力强大,1960年就被列入“全国重点大学”。成立不久后,北邮又相继合并了北京电信学院、北京邮电科技大学,进一步壮大北邮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实力。
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北邮一直深耕于信息技术,并逐渐拓展至其他工科领域。北邮设置了完整的信息类学科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等都是北邮极具竞争力的学院。
在近70年的耕耘中,北邮创立了第一个信息工程系,设置了国内第一个教授信息论和第一个开设信息论本科专业,编撰了第一部信息安全本科教材,无数的“第一”在这里引领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同时,北邮还是中国三个设置密码学博士点的高校之一,以及极少数拥有信息安全博士点的大学,其实力可见一斑。
今天,北邮从最初的几间简陋的教室起步,已经发展成为充满未来感与科技感的现代化校园。校园里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熠熠生辉的“实验室”“工程中心”,以及摩斯电码路、以“邮”“电”二字为原型所设计电-松石园等标志性景点,都是北邮信息科技特色乃至工程学强大实力的最佳写照。
更不用说,北邮的图书馆是全国最大的邮电通信专业性图书馆,在“通信与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藏书齐全,并依托学科实力创建一流的现代化数据检索和信息查询服务,在国内遥遥领先。
如果说多个院系优势学科的融合与深耕为北邮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那么,敢于创新,“厚德博学、敬业乐群”的内核,就是北邮持续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
为了培养面向未来的高层次人才,北邮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组建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叶培大双创实验班,开设双创辅修,设置创新学分,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北邮,每一位优秀学子都能找到自己快速成长的路径,从面向本科生的“雏雁计划”“大创计划”,到面向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计划”本硕博全程双创实践体系,都让学生受益匪浅。
行走在北邮校园,随处可见睿智雍容的学者,目光如炬的学生,他们或手捧书本埋头苦读,或交头接耳闪耀智慧的火花,或手持形态各异的设备机器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形成北邮特有的靓丽风景。
信息技术学科之王
强大的学科基础,扎根工科的深厚积淀,加上敢为行业先的作风,北邮成为当之无愧的“信息技术人才的摇篮”。
今天的北邮,是国内四所“邮电大学”之首,也是“两电一邮”的一员,始终引领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
北邮的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此外,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北邮有3个一级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获评最好的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A,电子科学与技术为A-,彰显“信息技术学科之王”的实力。
建校至今,北京邮电大学累计培养了近二十万毕业生,尤其以高水平的信息通信科技人才广受赞誉,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
他们中的卓越代表,当属曾经的“北邮三老”——国内通信科技界泰斗、著名微波通信与光纤通信专家叶培大先生,我国通信理论、信息论、通信网理论的带头人周炯槃先生,以及信息论研究奠基人之一蔡长年先生,在他们身上凸显了北邮人崇尚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
在北邮师生的不懈努力下,北邮孕育出丰硕的果实。北邮诞生了我国第一台程控数字交换机、第一部半导体三路载波机、第一座教学试验电视台、第一台ATM交换机、第一个智能网实验网、第一个网络管理系统、第一部信息论专著……这些重要的“首创”,闪耀在共和国科技的天空。
北邮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勇担历史使命,见证和支撑了中国通信业的强势崛起。从为“东方红一号”卫星数据传输系统提供北邮方案,为“中国天眼”融入北邮的“动光缆技术”,到引领光通信中“卡脖子”的核心技术难题攻关,面向未来创建网络天地一体的应用场景研究,北邮一马当先,义不容辞。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身为“通信黄埔”的北邮,必定会在未来创造出更好的成绩,培养出更多引领通信技术发展的顶尖人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