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政协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背景新闻

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在强化生育服务支持方面,《措施》提出增强生育保险保障功能,加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指导各地将适宜的分娩镇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同时,据国家医保局最新消息,截至10月30日,北京、广西、内蒙古、甘肃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其他省份正在加快推进相关工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要求: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健全生育配套服务,鼓励生育、完善生育支持体系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在支持生育、提升人口数量等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全国多地已将这一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托举起了更多不孕不育家庭的“生育希望”。

在中国人口规模进入负增长、生育率持续低迷、育龄妇女逐年减少的背景下,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给有生殖需求的家庭带来哪些利好?对于构建生育支持政策服务体系又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部分委员、专家进行了解读。

▶ 助力解决不孕不育患者“生不起”问题

根据中国人口协会此前发布的《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患者超过5000万,占育龄人口的12.5%~15%。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集团)公司董事长安庭便提出,“想生不能生”的家庭数量较大,且拥有着广泛的生育意愿,建议将辅助生殖医疗全面纳入社保。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安庭介绍,近年来,我国每年人类辅助生殖各项技术类别总周期数超过100万,出生婴儿数超过30万。辅助生殖技术,是帮助大量不孕症群体达成了生育愿望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我国约56.8万患者接受辅助生殖生育服务,仅占同年4780万不孕夫妇的1.2%,辅助生殖渗透率仅7%,远低于美国同期的30.2%。

“对很多无法自然生育的普通家庭来说,辅助生殖是圆‘生育梦’的最佳路径,但其昂贵的费用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安庭表示,将辅助生殖全面纳入社保,可以降低“想生不能生”适龄夫妇的治疗费用,经济压力可以进一步减轻,治疗的积极性会有所提高,其生育意愿与行动将得到充分保障。既能助力解决千家万户的实际问题,也是保障我国生育率安全的先行举措。

那么,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后,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多少经济压力?经过多次调研的安庭算了一笔账——比如,在某些省份或城市,价格较高的自费试管婴儿的价格在2万-3万元一次,每3个月左右可以进行一次,根据行业平均估算,做一次的平均怀孕率为50%,粗算分娩一例的费用在10万元左右。

“这个价格水平如果由患者自负,显然是一笔沉重的负担。依据辅助生殖技术的具体内容,全部或部分纳入医保报销,相信对相关家庭是一个极大的好消息。”安庭说。

▶ 释放生育潜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当前,年轻人“不想生、不敢生、生不出、养不好”的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影响我国生育水平的重要因素。

“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不仅有助于满足群众需求,释放生育潜能,而且有助于降低生育养育成本,提高人口素质,对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卫健委健康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王培安表示。

王培安列出了一组数据——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21)》报告,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近100万例,其中,出生时临床可见其明显缺陷的人数约25万,已严重影响我国出生人口素质和儿童健康水平。

“群众‘生不出’‘生不好’是制约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将技术成熟的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范畴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有助于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王培安说道。

王培安进一步表示,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能切实改善育龄群众在怀孕过程中的体验,能使育龄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给予的温暖和关爱,从而提高育龄群众使用辅助生殖技术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此外,部分辅助生殖技术还可以有效解决备孕焦虑、怀孕焦虑、分娩焦虑等问题。未来,随着生物医学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辅助生殖技术和药具将更加人性化和普惠化,人类生育的体验将更加友好。”王培安补充说。

对此,安庭也表示,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对于构建生育支持政策服务体系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是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能够平衡不同经济条件家庭之间的医疗资源获取,促进社会公平,确保所有适用家庭都有机会享受相关服务;二是对生育支持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体现,增强政策的协同效应;三是医保覆盖将促进辅助生殖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推动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技术水平,特别是能够提高这一领域的医疗供给能力;四是进一步提升国家的整体公共健康服务能力。”安庭进一步表示。

▶ “一揽子”综合施策,做好政策跨界协同

如今,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国家陆续出台生育支持政策,制订人口发展路线图,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不过还应该看到,目前我国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依然还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尚未实现全国范围所有省市全覆盖、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保险的辅助生殖技术有限、群众对辅助生殖技术及其医疗保障政策尚不熟悉等。”王培安说。

如何让各项生育支持政策的“红利”落到实处?

王培安建议,推动更多省份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争取实现全覆盖,让更多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保险范围,不断完善基本生育医疗技术保障服务体系。“新时期,要积极建立健全生育友好的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和保障体系,让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生育,服务家庭发展,造福家庭幸福。”

王培安还建议,大力发展辅助生殖技术,降低技术成本,推动辅助生殖技术普惠化。辅助生殖技术涵盖不孕不育治疗、辅助生殖基因技术、辅助生殖医疗服务以及孕激素类药物等相对广泛的药品、技术和服务体系。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可以纳入基本医保报销范围的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相对有限。因此,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辅助生殖技术,让更多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疗保障范畴,另一方面,要加强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使用率,降低技术成本。

“此外,还应积极拓展辅助生殖技术的多样化保障机制,降低育龄群众的生育成本。”王培安表示,辅助生殖技术的商业保险可以作为生育医疗保险的有益补充,可以进一步缓解患者的自费支付压力。

在安庭看来,随着辅助生殖进医保持续扩围,也需要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这是一个“一揽子”综合施策的过程,应当做好政策的跨界协同。

“可以通过产假、育儿假、育儿补贴等政策,与辅助生殖技术医保政策相结合。可以考虑延长这一适用情况下的产假和育儿假,特别是保障女性在生育后的恢复和照顾新生儿的时间。”安庭建议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天津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赵长龙通过提案建议,卫生主管部门适当放宽增设生殖服务机构的准入条件,应当为社会资本举办辅助生殖机构提供便利;卫生主管部门要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审批和校验,做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医疗广告发布前审查和《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发放。

安庭还表示,对于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家庭,可以考虑实施税收减免政策,进一步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鼓励企业为员工提供生育相关的福利,如报销辅助生殖费用、提供育儿假等。

“生育支持是一项系统工程,多方共同努力、多措并举,实现政策有效衔接,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生育支持体系,既能减轻家庭在生育过程中的经济负担,又能创造一个更为友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生育意愿的提升,为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安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