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啊,你这年纪再婚了,也别那么多条条框框的,过得舒服就行了。”隔壁老赵一边帮着老李收拾院子,一边忍不住劝道。

老李今年刚满六十一,半年前和新老伴王大姐结了婚,算是老来得伴儿。这王大姐五十八岁,平时讲究个精打细算,日子过得井井有条,脾气虽有点急,却也不失和气。

可结婚没几个月,老李就觉得心里不踏实,总觉得两人生活上不够“对味儿”。他思前想后,琢磨着找机会跟王大姐提提要求,但这事儿又不好开口,憋在心里难受。

这天晚上,老李终于憋不住,摸着后脑勺,忐忑地对王大姐说:“那个,大姐啊,我想着吧,咱俩现在是两口子了,既然一块过日子,总得有点约法三章,这日子才能舒坦不是?”

王大姐放下手里的针线,眯着眼瞅了瞅老李,眼神透着疑惑:“怎么着?你还要立规矩了?老李啊,你这人结婚前可没这么多事儿!”

老李尴尬地笑了笑,抬手摸了摸鼻子,“哎哟,我也不是说要多管你啥,只是有几件小事儿,咱俩达成共识,以后谁也不闹心。”

王大姐扬了扬眉毛,冷笑着哼了一声:“说吧,什么共识?还真当我老糊涂了不成?”

老李一听这话,赶紧摆摆手,“哎哟,别误会,您哪能是老糊涂啊?我就是想咱们以后好好过日子,这不就三条嘛,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大姐把针线往桌上一放,双手抱胸,饶有兴致地看着他,“行,那你说,我听着呢。”

老李清了清嗓子,有点心虚地开口:“第一吧,就是钱的事儿。您知道,我这人没啥存款,养老金也不多,这日子啊,还得精打细算。咱们平时花的钱,不要随便乱用,要有个账本,您说成不?”

王大姐听完,笑着摇了摇头,嘴里嘀咕了一句:“合着你以为我不知道过日子呢。”不过,她也没反对,点点头,“行吧,你要记账,咱就记呗。反正我这人本来就不爱乱花钱。”

老李见她答应了,心里松了口气,接着说道:“第二嘛,家里头的事儿,大小得商量着来。您这人啊,心思快,总觉得自己想得对,有时候也不听我的意见……以后咱们能不能多商量商量?”

王大姐翻了个白眼,“啧,这事儿你早说呀!我以为你乐得让我当‘主心骨’呢。行,以后有啥事儿,咱商量着来,你甭总当甩手掌柜。”

老李憨憨一笑,赶紧点头,“那是那是,咱以后好好商量。”说完,他又轻轻咳嗽一声,小心翼翼地开口:“最后一条嘛,咱俩都不小了,家里也没啥小辈伺候,您能不能别那么精细,总是要求我做这做那的,有时候放松点儿,不然我这老骨头顶不住啊。”

王大姐听到这儿,眼睛一瞪,“嘿,老李啊,你这条条框框的,倒像是为自己谋福利呢!怎么着,我让你帮我干点活还委屈你了?”

老李忙摆手解释,“不是不是!我就是觉得吧,您平时做事太认真,家里这花花草草、擦窗抹地的,都得天天来一遍,搞得咱俩比年轻人还紧张。我就想着偶尔放松放松,日子别过得那么累嘛。”

王大姐听了,想了想,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行啊,老李,原来你是嫌我太勤快了!那好,以后你说什么,我少唠叨点儿,少安排点儿活。你这人倒是会给自己找轻松!”

老李一听,心里总算舒坦了点儿,连忙笑着道:“不是给自己找轻松,是咱俩一起放松,这才叫过日子嘛!”

从那天起,王大姐果真遵守了和老李的“约法三章”,花钱都记账、家里的事儿商量着来、也少安排老李干杂活儿了。两人日子过得倒也自在,渐渐地磨合出了默契。

有一天,邻居老赵碰见老李,打趣地问道:“哎,听说你们家王大姐让着你不少啊?这‘条条框框’还真奏效了?”

老李笑得合不拢嘴,低声说道:“别看王大姐脾气急,讲起道理来倒也通透。这日子啊,有时候真得好好说,不能什么都憋着。”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老李发现,自从有了“约法三章”后,王大姐竟也变得更温柔了,不像以前那么急躁,两人偶尔出门散步、做饭也有说有笑。即便偶尔拌嘴,彼此心里也有了几分理解和包容。

有一次,王大姐看着老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你啊,别以为我不知道你那点小心思,想舒坦些才立这‘规矩’。不过说实在的,有时候啊,确实是你说得在理。”

老李摸着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谁让咱们是老伴儿呢,不好好过,谁还管你这脾气?”

王大姐瞪了他一眼,但眼神里却透出一丝温柔。就这样,两人磕磕绊绊中逐渐磨合,彼此成了相互依赖的老伴儿,岁月悠悠,也算是过上了踏实而温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