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28日,重庆数十万军民自发为张自忠送灵,即便当时日军的战机就在头顶盘旋,也无人畏惧或躲闪。
更奇怪的是,日军看到是张自忠的灵柩后也一改残暴,全程没有投下一枚弹药。
这不禁让人疑惑,张自忠究竟是谁,为什么能让老百姓舍生忘死为其送别?日军又为何会做出如此怪异的举措呢?
张自忠
——【·震烁中外·】——
张自忠去世之后,日本人非常震惊,不为别的,就为他作为一个中国司令,阵亡地点竟然是在前线。
他们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张自忠身居高位却还是身先士卒,在阵地失守已成既定事实的情况下,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意先行撤离……
除此之外,作为和张自忠交战过的对手,日本人可没少因为他吃苦,但是当张自忠阵亡的时候,日本人表现出来的不是狂喜,而是惋惜。
在日军的战史资料中,曾有一段关于张自忠临死时场景的描述:
日本士兵在清扫战场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司令员模样的人,他随即端起了刺刀,准备检查一下他是否还有生命特征。
因为在日本人的认知当中,司令员作为指挥军队的人是不可能出现在前线的,更不可能轻易阵亡,所以他们想要确认一下眼前的人是否有诈。
但是等这个士兵快要接近时,司令员模样的人却从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盯着他,吓得他愣在了原地。
从那个眼神中,这名士兵看到的满是愤怒和不甘。(即便多年之后再回想起来,他还是觉得不寒而栗)
就在此刻,耳边突然响起了枪声,子弹击中了这位军官的头部,这名士兵顿时回过神来,举刀刺去,直到这名司令员倒了下去,抽搐了几下,便没有了动静。
事后他们才知道,这个死在前线的人,真的就是中国军队的司令员——张自忠。
彼时,日本人已经完全被张自忠折服了,即便是身为敌人,但是出于对真正军人的尊重,他们为张自忠准备好了一口上好的棺木,还命人将他的遗体擦洗干净。
后来,黄维刚听到张自忠去世的噩耗后嚎啕痛哭,并发誓:
“一定要将他的遗体从日军手里夺回来”
于是,他就率领着敢死队,对日军进行疯狂的突袭,直到抢回了总司令的遗体。
18日上午,我军军医再次对张自忠的遗体进行了清洗,给他换上了崭新的军装。
下葬当天,八辆大卡车护送,街道上的所有人臂缠黑纱,摆满供桌香案,日军战机3次飞过灵柩上空,未投一弹。
张自忠
可对于当时正在送灵的人来说,他们并不知道日军的心思,炮弹是不是会落下来,他们也不知道。
在这种情况下,仍是没有一人躲避。因为他们心里对英雄的敬意,早已超过对死亡的恐惧。
张自忠死后,士兵们都非常的悲伤,也开始回忆起往日里与其相处的点滴。
这个时候他们才意识到,这个将军虽然平日里少言寡语的,但他的话却总是说到做到,掷地有声。
比如,在他有限的话语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字,竟然是“死”。
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说:
“吾一日不死,必尽吾一日杀敌之责;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至死而已”。
他对部下说:
“军人一定要为了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
他对孙连仲说:
“我一直在等待一个舍身成仁的时机,为了民族大义,奉献自己。”
如果不了解张自忠的人,可能会感到非常的疑惑,因为他的一字一句之中,除了体现出自己不畏惧死亡之外,似乎还有着一些渴望……
关于这点,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错觉,因为就是这样的一位民族英雄,在不久之前还是人们口中的大汉奸!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临危受命·】——
”你们成了民族英雄,我怕要成了汉奸。“
张自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已经想到的自己的结局,但是面对组织的需要,他还是毅然决然的接受了。
而要解释这一切的发生,就必须要说到一个人,那就是张自忠曾经的顶头上司,宋哲元。
日本向中国发动战争后,信誓旦旦地表示:三个月必定拿下中国这块大肥肉。
可是,随着战争的白热化,他们发现事实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般简单,中国人也远比他们想象的更为团结。
当时,宋哲元面对这一情况的想法是适当对日军做出一些让步,一方面能够保存自身实力,一方面也会解决一些局部矛盾。
然而,事实告诉我们,与日军周旋亲善,并不会让他们心生慈悲之心。
1937年7月26日,日军驻军司令长官下了最后通牒:要求驻扎在北平的所有中国军队,在7月28日中午之前,全部撤出北平。
宋哲元听到这样的消息后,才如梦初醒般的发现,自己之前的思想是有多么愚蠢。
宋哲元
为了避免日军占领华北,宋哲元只能尽力挽回自己的错失,他立即向29军下达了平津地区防御作战的命令。
但为时已晚,战士们还没有部好防线,日军就已经展开了战斗,无奈之下,29军的战士们只能仓促应战。
由于我军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导致北平外围的所有阵地,在一天之内,全部丧失殆尽……
在这种情况下,宋哲元于7月28日晚,向张自忠下达了一则命令,他坦言道:
”西北军是冯玉祥先生花费一生心血所建,如果再让北平落入敌人之手,那还有何颜面去见冯先生?”
“但是,如今战线已经拉扯得太长,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部队收容起来,找日本人谈判周旋,这样就能拖住日军,而这个谈判的最佳人选,就是你。”
宋哲元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要带人撤退,留下张自忠与日军周旋。
张自忠自然明白,留下来可不是简单地“周旋”这么简单。
宋哲元带着军队撤退之后,北平相当于是拱手让给日本人了,而自己作为与日军谈判的人选,将会成为众矢之的,被人口诛笔伐。
可他是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此时的他并没有可以选择的余地,于是便直言道:你们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是要成了汉奸。
就这样,宋哲元带领着大部队,在7月28日当晚,撤退至保定,只给张自忠留下了四个团,来维护北平当地的治安。
7月29日,没有中国军队的抵抗,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北平城,张自忠也按照上级下达的命令,与日军进行了谈判周旋。
日军入侵北平
在这种情况下,张自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日军达成了不轰炸北平城,不入驻军队的协议。
之后,他又安排人民百姓和进步人士撤离北平,希望能用自己最后的力量,尽力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8月5日,日军逼迫他“通电独立”,而这个时候,上级派给张自忠的任务,基本已经完成,于是,他乔装打扮混入一家德国医院,后来秘密出城,离开了北平。
果然,后续的事情,正如张自忠想的那样。
南京政府以为他丢弃北平,对他进行了撤职处理……
人民百姓以为他贪生怕死,举国上下都嘲讽他为“汉奸”……
就连报纸上,都在数落他的种种罪行,甚至还有人建议,将他送去军事法庭。
宋哲元、李宗仁知道事情真相,不顾众人反对力保张自忠,最后,南京政府给他安排了一个军政部的闲差。
其实,相比于被人误解,张自忠最难过的,还是自己内心那一关。所以在之后的日子里,他都在相近一切办法的“赎罪”。
那么,从“汉奸”到“爱国英雄”,张自忠都做了些什么呢?
——【·洗刷冤屈·】——
随着抗日战争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张自忠不忍自己的国家落入别人怀抱,便主动请缨上前线,他向领导人表示:
“我宁愿死在战场上,也不愿在别人的非议下苟活一世。”
实际上从这个啥时候开始,张自忠就已经产生了“舍生取义”的想法。
看着他如此坚决的态度,再加上有人极力推荐,张自忠这才回到了自己的老部队,他回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带着大家找死路,看看最后为国家死在什么地方!
1938年1月,张自忠以军长的身份,参加了徐州会战,上级领导希望他能利用好这次机会戴罪立功。
同年2月,张自忠独自带领军队,取得了淮河防线的第一场胜利。
之后,他又在临沂会战中,不计前嫌帮助了与自己有过节的庞炳勋部队。
这两位主帅,在国家大义面前,暂时放弃了之前的恩怨,最终在双方的紧密配合下,成功守住了临沂。
这场战争,总共经历了7天7夜,他们率领的中国军队,重创了日军最为精锐的部队之一,同时,也为之后的台儿庄战役赢得了先机。
自从这一战后,张自忠在军中的威望越来越大,但他并没有就此满足。
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不管情况多么危险,他都坚定地服从调遣,凭借着身上的这股拼劲和毅力,在战场上屡立奇功。
而且,每次上战场前,他都会写好自己的遗书,如果能够活着回来,就会销毁,再重写一封,可见,他每次都抱着必死的决心。
在这种情况下,就连日军都知道了他的威名,他们认为这就是“武士道”精神的巅峰。
但是张自忠可不尊崇“武士道”,他背负的,是国恨和家仇。
1938年11月,张自忠凭借着过人的能力,晋升为了第五战区右集团军总司令,成为了当时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官。
不过,他并没有因为身份的变化居高自傲,还是经常去前线指挥,鼓舞官兵士气。
按道理来说,集团军总司令是不需要亲临一线的,领导也经常提醒他:
“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份,不要老是往前线跑。”
可是,张自忠并没有太在意,他还是一如既往跑去前线。
1940年5月1日,15万日兵分三路,像汉水东岸的第五战区发起了攻击,张自忠见事态紧急,立即发布了昭告全军将士的绝命书,他坦言到:
“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个关键时刻,除非我等为其死,或许能为国家博得一线生机。”
“相信,只要大家抱着这样的决心,拥有着五千年文化的中国文明,绝不会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张自忠写过无数封遗书,这一次,终究还是一语成谶了……
那么,这场让英雄殒命的战役,究竟有多么的惨烈?
——【·视死如归·】——
5月3日,日本攻下了长寿店,之后,他们集中火力,向主力38师形成了合围之势,张自忠见状,便决定亲自渡河督战。
属下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劝阻,毕竟,军队中还从来没有出现过统帅深入阵地案例。
人们常说:弃车保帅,这就意味着,在事态危机的紧要关头,手下士兵首先要做的任务,就是保护统帅撤退。
所以,张自忠退出这个决定之后,军队当中的人都很是惊讶,他这样的做法,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对此,张自忠严肃的说道:
“身为军人,就是要看为国家死在什么地方。”
于是,他留下了副司令坐镇,安排好一切后,就亲自带兵赶往前线。
5月8日凌晨,张自忠带领着军队,到达了襄河东岸,为了能够迅速了解情况,他直接驻扎在附近,就连指挥部都是一间破草屋。
之后,张自忠开始冒着被发现的危险,频繁发出电令,希望能够联系上河东战场失去联系的中国部队。
同时,河东战场上的局势,也因为张自忠的到来开始有所好转。
不过,这样的好消息并没有持续多久,日军就顺着电台,发现了张自忠指挥部的位置,还调集了三个师团的兵力,向张自忠的指挥部发动了攻击。
几天几夜的连续作战下,士兵们的体力消耗巨快,奈何后勤没有办法及时补给,这让张自忠所处的部队,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于是,他们只能吃豆子充饥。
到了5月14日,张自忠带领着剩余的部队士兵,转移到了方家集一带,并与日军39师团展开了一番激战。
那个时候,张自忠手底下只有1000多人,对方却有6000多人,原本要赶过来支援的两部中国军队,还因为日军的侵袭,阻拦在了半路。
面对日军的三面包围,张自忠没有援军,就算再厉害,也坚持不了多久,这样的危急关头下,他说到:
“我奉命追击敌人,岂能自行退却,今天有我无敌,有敌无我。”
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与日本军队的战争,依然在继续,他所带领的74师,在日本炮火的强劲打击下伤亡惨重,就连张自忠自己也身受重伤,鲜血更是浸透了军装。
看着一个一个士兵在自己面前倒下,张自忠心如刀割,此时,他已经不指望援军到来,只希望能在自己死之前,再多杀几个日本士兵。
就这样,他拖着受伤的身体,拿起一把冲锋枪,就开始向日军扫射……
最后,74区全军覆没……
那个曾经被人嘲讽汉奸的将军,也终于用自己的性命,证明了自己的一腔爱国之志。
——【·结语·】——
如今,我们只能通过书籍,或者是影视剧,来对抗日战争进行了解,但真实的历史,远比想象中的更为惨烈。
作为后代的我们,没有资本去替先辈们原谅,因为他们经历的伤痛和折磨,是常人所不能承受的。
况且,这世上并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我们能做的,就是守护好他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
很多人说,战争现在离我们很遥远,但如果大家不吸取教训,那历史的悲剧势必会重新上演,到那个时候,之前为国牺牲的英雄烈士们,不就白白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说,一定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