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州北郊的汤斜村
曾走出一位名满福州的儒医
——黄光厚
他不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更以其儒者的情怀
书写了一段传奇
有才!
一副对联 引来半城人争相观摩
汤斜村,旧称“汤畲”。清代《侯官县乡土志》载“汤畲”——“汤畲,多黄姓,约三百余户。”历史上,福州北郊居民多以农、樵为业。然而,在这个以产茉莉花为传统的山边村里,曾出过一位进士。进士没有官拜高品,却名满福州城。他就是弃官成名医的黄光厚。
黄光厚,原名黄维琚,字友亭,号积流。幼时在崇福寺乡塾启蒙,他早期受业于城内越山书院,后进入陈宝琛任山长的鳌峰书院。有一次乡里演戏,他书一联:“尧舜生,汤武净,桀纣三花,古今来许多世态;日月灯,河汉油,风雷鼓吹,天地间第一排场。”引得福州北乡半城人争相观摩。
有德!
弃官回乡 悬壶济世成一代名医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乡试,黄光厚中式举人,翌年会试成进士,即被派往广东候补知县。在候补期间,他向广州罗姓名医学习,几年时间即能独自行医,为当地平民治疗各种疑难病症, 又以进士身份,常出入各衙署诊病,疗效显著。
宣统三年(1911年),黄光厚被正式任命为临高知县。当时广东正是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发祥地。不久辛亥革命爆发,黄光厚学医既成,决定弃官回乡从医。他回到福州老家莲花山之麓,过起了田园生活,从医治病救人。
他素重医德, 凡僧道及贫寒求诊者一律免费。由于医术精湛,医德高尚,黄光厚回乡悬壶不久, 医名日噪,远近求诊者络绎不绝,门庭如市,成为当时榕城的名医之一,被誉为“儒医” 。生前著有《藏拙裔医案医话》《书还读我室文集》,造福大众,其子孙皆成名医,汤斜名声远扬福州城!
黄光厚的一生
是医者仁心的典范
他用自己的医术和医德
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来源:新店在线
热门跟贴